金碟的第三次革命

时间:2022-10-15 09:37:24

2004年10月28日,北京天伦王朝饭店。在宽敞的“颐和”宴会厅里,徐少春面对着他已经非常熟悉的国资委及下属集团的头头脑脑,宣布以“中间件+ERP”模式打造的新一代管理软件――金蝶EAS v4.0集团版正式问世。徐少春认为,“中间件+EAS”标志着中国管理软件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徐少春的背后的布板上,是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金蝶希望以此昭示――“中间件+EAS”作为金蝶的进攻性作战方队,已经全面起航。

随后,中科院院士倪光南、国资委信息中心主任陈立波、IBM中国开发商联盟部总经理迟晨浩、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等人分别发表了演讲。四位资深专家详尽阐述了金蝶EAS产品创新的深远意义。倪光南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金蝶的产品,但他谈起金蝶中间件、金蝶EAS BOS,却如数家珍。因为倪光南对国内中间件产业一直非常关注,而金蝶APUSIC是国内第一个通过SUN J2EE认证的中间件产品,这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如不久前他向政府部门推荐金蝶中间件那样,这一次,他向国资委的头头脑脑推荐了金蝶EAS。“就像电子政务提倡使用国内软件一样,我们也希望国资委提倡企业尽可能使用国内软件。”倪光南如是说。

很少有国内管理软件厂商能够如此引起倪光南的关注。那么,倪光南对金蝶产品的热情究竟来自何处呢?

布局五年

在管理软件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其实要冒极大的风险。但金蝶一直以来靠技术创新占据管理软件制高点的思路,显示出徐少春领导的金蝶不仅具有技术创新的勇气和能力,更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1996年的国产财务软件市场还是DOS版的天下,很多人认为Windows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徐少春认为这是个机会,便推出国内第一款基于Windows的财务软件,并迅速推向市场。金蝶抓住了这个机会,从而从一家地方型软件公司一跃跻身国内财务软件的领导厂商之列。这是徐少春的第一次“革命”。

两年后,ERP逐渐兴起,互联网在国内开始普及,金蝶迅速转型,率先推出基于三层结构的管理软件――金蝶K/3 ERP。借助新型的互联网媒体,金蝶在网上和网下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创造管理新生活”的宣传攻势,K/3 ERP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成为国内ERP产品的知名品牌。徐少春的第二次“革命”在随后喧喧嚷嚷的ERP大战中以胜利告终,2001年2月,金蝶从国内市场走向国外市场,成功挂牌香港创业板,成为国内最早上市的管理软件厂商。

两次“革命”的成功,使金蝶在业内声誉雀起。但随后,金蝶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用友在国内的上市,也使得双方的竞争关系变得日益迷离起来。技术创新壮大了金蝶,而资本力量壮大了用友――用友上市融资九个亿,这个数字刚好是金蝶的十倍。很多人开始担心,徐少春可能顶不住资本的压力。当时,国内管理软件产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渠道的发展和新产品的研发,资本杠杆理应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金蝶、用友上市的时候,双方已经基本完成了渠道的布局,这使资本杠杆的市场扩张效应难以发挥出来;而在产品方面,技术创新比资本更加重要。

徐少春继续扩大第二次革命的战果,发展速度继续领先竞争对手,用友的资本杠杆没有产生市场协同效应,反而让金蝶进一步缩小了与自己的差距。到2004年初,金蝶对用友的业绩从51%上升到了70%左右。

徐少春为了完成“中间件+ERP”的第三次革命,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战略布局。这五年,徐少春抓住了三个机遇。

三个机遇

徐少春新一轮革命的风声最早是在2000年传出来的。

这一年,金蝶成立了中间件公司,年底了中国第一款J2EE中间件产品――Apusic1.0,这是构造基于J2EE大型管理软件的基石。2001年,徐少春带领研发团队频频出国考察,学习国外大型管理软件的开发管理秘诀和最新的技术走向。此时,J2EE和.net两个技术路线正打得难解难分,这对大型管理软件的技术决策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同时,用户在这两个平台之间也难以做出抉择。无论选择哪一个平台,都会失去一部分潜在用户。更重要的是,管理软件对平台的依赖容易使厂商受制于上游的平台提供商。摆脱对平台的依赖,逐渐构成了徐少春新的“革命思想”。金蝶Apusic作为金蝶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平台,可以使金蝶摆脱对平台厂商的依赖。一般的管理软件厂商不会轻易问津系统级平台技术,所以,金蝶在中间件上的发展并没有其他厂商跟进。金蝶中间件的一枝独秀,决定了金蝶新一代的大型管理软件将走上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道路。

2004年,金蝶中间件登堂入室,APUSIC 3.0成为国内唯一通过J2EE认证的应用服务器产品。同时,金蝶成为亚太地区第一批通过JCOE2.0评估的厂商,金蝶由此成为世界领先的J2EE俱乐部的中国领班。

徐少春的第二个布局直接从并购国内大型管理软件传统厂商开思入手。开思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ERP,是国内最早的ERP厂商。金蝶收购之前,开思在大型管理软件应用开发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助2001年年底对开思的并购,金蝶开始将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开思在大型应用软件方面对业务的理解和设计优势结合起来。这是迄今为止金蝶唯一的一次大宗并购。

与联想收购汉普、用友并购安易不同的是,金蝶并购开思后,采用了“隐身术”:立即将开思整合到金蝶EAS的开发力量中,致使作为一个实体的开思和其ERP产品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让很多人对金蝶收购开思的意义产生了质疑。其实,开思已经隐藏到金蝶EAS的业务架构之中。金蝶EAS要快速走向成熟,不能再走K/3的老路。K/3完全是在产品研发中不断吸取客户的实践经验走向成熟的。当时,国外ERP巨头对中国市场还处在试水阶段,而且也无暇顾及中低端市场,金蝶K/3处于守势;而国外产品已经在国外市场经过了多年的考验,金蝶EAS要对其发动进攻,业务竞争能力必须快速提升才有取胜的把握。并购开思的意义,其实就在于提升金蝶的业务竞争能力。

为了将业务能力与中间件架构起来,徐少春在2002年落下第三颗棋子:金蝶EAS BOS。BOS是Business Operation System(商业操作系统)的英文简称,即要将业务能力(business)和中间件平台(Operation System)连接起来。此时,管理软件的平台化趋势已经显露出来,但国内显然还没有厂商具备金蝶独有的大型管理软件业务开发“内功”和应用服务器中间件这两样独有的武器。这是金蝶的又一个机会。

第三次革命

金蝶EAS BOS改变了传统管理软件的开发模式和应用模式,同时实现了自下而上的技术驱动和自上而下的业务驱动,支持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配置、企业建模和大规模的集成开发。基于模型驱动架构,金蝶EAS卖给用户的不仅仅是一套应用系统,还提供了一整套流程优化和集成开发工具,并将系统的元数据也开放给了用户,利用这些元数据、开发工具和建摸工具,用户可以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根据业务变化的需要进行新的扩展开发。模型驱动架构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就是实现了平台相关模型和平台无关模型的分离――与业务相关的模型作为与平台无关的模型,可以一次开发,在多个平台上实现。从而能够有效保护厂商的业务设计和用户的业务创新不随技术平台的升迁而消失。

金蝶中间件的平台支撑能力、开思的业务能力、金蝶EAS BOS的架构开发能力是徐少春发动第三次革命的“种子”。在2003年,这些种子开始发芽,金蝶EAS破土而出――基于ERPII管理思想的新一代大型管理软件诞生了。2003年2月,金蝶EASv1.0在北京隆重。

然而,火种刚刚点燃,就遭遇了潮水般的非议和争论。这些争论和非议使徐少春感到,要让金蝶EAS为社会所接受,必须先扎扎实实做好产品,争取成功客户的支持。因此,在2003年下半年,金蝶EAS的声音戛然而止。其时,金蝶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调整,将重兵投入到了EAS新版本和EAS BOS平台的开发之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外几家大型管理软件厂商近几年都先后开始了产品转型和升级,但步伐却有大小之分,技术也有高低之别。缺乏核心技术和拥有核心技术的厂商选择了不同的变革之路。金蝶在中间件、业务能力、商业操作系统上所迈出的三大步都非常具有特色,其他厂商难以模仿――这正是徐少春希望通过第三次革命达到的效果。而徐少春提出的“中间件+ERP”的构想,也许就是打动倪光南的真正原因。金蝶方兴未艾的第三次革命究竟能否实现徐少春的设想?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游戏虚拟人物设计 下一篇:从驱动LED背光向驱动固态光源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