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15 09:36:07

不同民族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对比研究

摘要:为了对不同民族大学生社交回避苦恼的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对西北民族大学305名汉、回、藏、维、蒙族大学生的社交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大学生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人际关系 社交回避与苦恼 民族

1.引言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良好的人际交往能满足大学生交往、友谊、归属、安全等的需要,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引导大学生通过积极的社会交往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适应,是个很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1]。

1.1 社交回避与苦恼概念界定

社交回避与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反应[2]。

国外对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研究早已展开,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因素方面,并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在经验性地分析其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比较研究。因此,本研究着重文化对个体人际交往的影响为出发点,对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做了比较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西北民族大学随机抽取汉、回、藏、维、蒙族学生各70人,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5份,有效率为87.1%。具体见下表:

2.2 研究方法

采用定式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被试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整理。

3.数据结果

3.1 不同民族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总体统计结果(表1)

4.分析与讨论

4.1 不同民族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总体情况分析

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民族大学生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上反映出极其显著的差异。表明不同民族的传统社会文化、民族信仰、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且传统文化也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平均得分来看,汉族的得分最低,依次增高为:藏族、维族、蒙古族、回族。

4.1.1 汉族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分析

汉族大学生的得分最高,说明汉族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能够更加灵活自如,在行为、情绪上都有一个良好的表现。为了更加具体的探究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发现:汉族与回族、汉族与维族、汉族与蒙古族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与其他民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大多数汉族大学生是不信教的,大多数汉族聚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这些因素可能是致使汉族大学生得分最低的原因。

4.1.2 藏族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分析

藏族大学生的得分较高于汉族大学生,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藏族与回族、藏族与蒙古族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他民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藏族能歌善舞,比较恶劣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它豪爽奔放的民族性格,大多数藏族人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主张节制欲望,这些品质有显著的社会适应功能,而且藏族的民族文化中都有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

4.1.3 蒙古族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分析

地域决定文化,早期的游牧生活决定了蒙古族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为蒙古族等草原民族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开放的环境,因而在民族性格和文化形成过程中自由开放的因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自由、团结、信任的传统文化深入到他们的价值观中表现在社交上就是崇尚自由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能收放自如。

4.1.4 维族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分析

从表1看出维族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得分是比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维族同学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较多,这也会导致在与使用其他语言的不同民族同学交往中会有一定困难,因而采取回避行为继而产生不愉快的体验。

再次,维族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一些保守的思想也会对维族大学生从小的思想产生影响。

4.1.5 回族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分析

回族大学生的得分是最高的,说明回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民族的同学表现的更为困扰。究其原因:回族的被试大多来自甘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使其在人际交往上带有一定的自卑和退缩;其次,回族同学从小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行为和言语中则表现为带有一定的压抑本性的倾向,这种倾向自然也会影响到人际交往。

4.2 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回避因子和总分上不存在差异,而在苦恼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平均得分上女生较高于男生,苦恼因子的平均分高于回避因子。说明女生可能在平时的交往中更在意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及别人的看法,因此产生的不愉快体验也较多于男生。

城乡地区的大学生在各个因子及总分上不存在差异,且农村大学生的得分较低于城镇大学生,原因可能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的差距正在缩小,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减小也是产生交往没有差异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朱丽芬,代祖良,李志宏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研究》,载《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2] 杨群,刘喜文,曹宝花等.《护生与医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比较》,载《西南国防医药》,2008年第3期,第401-402页

[3] 宋广文,郝丙辉.《学生社交回避行为、苦恼体验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2期,第133-135页

作者简介:哈山依德・叶尔登,男,蒙古族,出生年月:1987年12月,籍贯:新疆塔城市,院系: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上一篇:针对特定竞争对手的专利情报分析 下一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