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时间:2022-10-15 09:24:23

关键词 苗药 中医疗法 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4~2006年,笔者采用苗药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显著疗效,并将173例患者随机设临床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173例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3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0年;对照1组57例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2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8年;对照2组58例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7年。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1)腰腿痛,并沿坐骨神经干向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时疼痛加重。

(2)腰椎抗痛性侧弯畸形,腰椎前凸消失或减小,或前屈畸形。

(3)腰活动不对称受限。

(4)明显坐骨神经根压迫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窝压迫试验阳性。

(5)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小腿及大腿不同程度肌萎缩,伸踝、伸拇趾肌力减弱,受压神经区(足外侧、小腿及大腿外侧、拇趾)感觉减退,膝腱反射减低等。

(6)腰骶椎旁压痛并沿坐骨神经干放射。

(7)化验检查正常。

(8)X线片:正位片可见腰椎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侧位片示:腰前凸消失或减小,可出现病变椎间隙前窄后宽的征象。

(9)CT扫描:于椎体侧后方可见密度介于骨和软组织之间的突出物。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苗药自制胶囊(主要成分:铁打杵、岩兜藤、大青藤、血蜈蚣等)口服,每次5~6粒,1日3次,饭后服用。并以体重的25%~50%千克力行腰椎牵引,7天为1疗程,间隔2天进行下一疗程。

2.2 对照1组

腰痛灵胶囊,5粒口服,1日3次,疗程同上。

2.3 对照2组

腰痛灵胶囊,5粒口服,1日3次,并结合牵引,疗程同上。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2]

显效:腰腿痛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正常,双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度。

有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患肢抬高试验在70度以下。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1、2组比较P>0.05,疗效无明显差异。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32岁,本县尖山乡大水坪村人,因“腰痛反复发作两年,再发加重2天”于2005年3月25日来我科求诊,入院时腰腿疼痛,咳嗽时加重,跛行,腰4、5棘突右侧压痛明显,并向右下肢放射,腰肌紧张,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35度,左80度,右腓骨外侧感觉减退,右拇趾背伸减弱,右膝、跟腱反射减弱,舌暗、苔薄、脉弦、涩。CT示:腰4、5椎间盘向右后突出。中医诊断:腰痹(气滞血瘀)。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予苗药自制胶囊5粒口服,1日3次,并结合腰椎平牵,3天后腰腿痛明显减轻,1疗程后腰腿痛基本消失。间隔2天后又治疗一疗程,腰腿痛消失,腰4、5棘旁按压轻度酸痛,无腰肌紧张,右直腿抬高试验70度,左90度。以苗药自制胶囊巩固治疗,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5 讨论

详细询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急性损伤或者慢性积累损伤史。苗医认为由于跌扑损伤而致气滞血瘀或风寒湿邪侵入筋脉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肝主筋,肾主骨,久病损伤肝肾,导致肝肾亏虚,筋脉、经络、骨骼失于濡养而拘挛,故屈伸不利,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笔者采用苗药自制胶囊,主要取用地道苗药铁打杵、岩兜藤、大青藤、血蜈蚣等能舒筋活血、温经散寒、补益肝肾、缓急止痛。诸药合用能使瘀血祛、筋脉通、补肝肾、强筋骨,配合牵引增宽椎间隙有利于椎间盘还纳复位,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而共达止痛治病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侯丽萍.150种关节病诊断标准,太原:山西省科技出版社,1993.9.137.

2 郭桃美等.骨与关节病验方,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2.117

(收稿日期:2007年4月11日)

上一篇:论彝医之“毒” 下一篇:手法闭合整复治疗儿童桡尺骨下段骨折背侧移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