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斗会里的玩家们

时间:2022-10-15 09:05:33

基本上,所有烟斗会里的烟斗玩家都可以分成两类。

对于一名玩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也许是要找一支dunhill巨无霸黑色喷砂满湾斗,尤其是要二十年代具体某一年出产的,那时这个型号dunhill没做几把。又或许这位玩家专攻换盘前的barling这样的老古董,或者高端的charatan随形斗。同时这名玩家会走遍世界,结交同好。

对另一名玩家来说,最重要的也许莫过于烟斗的舒适性──口感舒服的烟嘴,以柔软的高纯度硫化硬质橡胶制作而成;风路开阔,抽吸不费劲;选用世界上最精好的石楠;还有花时间料理所有小细节的专家级做工。例如,斗钵需要为提升木纹而进行相应开形;并避免使用石楠根瘤的中心部位及其他较软的木质部分;还有烟斗分量轻,但绝不会把斗钵做得过薄从而产生热点。同时这名玩家更喜欢在安静的茶馆与三五同好侃侃大山,聊聊烟丝。

看出分别了吗?

在这两种情形下,玩家的要求都极高,都极其挑剔考究,但他们的目标却不一样。

徐彬烟斗有型

一年中有3个月,徐彬是需要在山里作画写生的。他的写生没有目的性,就这样一路写生一路走。除了专业的绘画工具之外,他必定会带上烟斗。“在山里面我经常是一个人,叼着个斗也没人管。又方便,我在写生的时候习惯全神贯注,也不怕烟灰丢在身上。再一个,因为经常在山里一个人会寂寞,寂寞时,它就是我的好朋友。”

艺术家徐彬喜欢研究周易和文化,他的作品也大多是这两个题材,现在正有个展览在展出,在两年后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也将看到他的雕塑作品。他的创作除了固有题材,也会将身边及时的感受融入其中。“烟斗和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关系,我是觉得首先在创作的时候身边的每一件东西都会影响自己创作。再说烟斗烟丝的味道,它就自然而然地会融进我的作品里面。”

烟斗的味道,对徐彬来说是一种成熟男性的气质,有型有款,温和镇定。

徐彬抽烟斗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在广州烟斗圈里,算是元老级的人物。他很坦诚,承认自己买烟斗是“因为拿着烟斗有型”,而身为艺术家,让自己有型也是个颇为重要的课题。在越来越深地了解烟斗之后,他发现烟斗更迷人的是背后气质:“我自己认为,身边交往的这些朋友当中,玩烟斗,玩雪茄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而且总体来说非常开朗,脾气也非常好。抽烟斗也是可以修身养性的,我有些朋友就是抽了三四十年烟的,跟我抽了烟斗雪茄以后,一个星期或者十天左右就可以把烟戒掉。原来脾气很急躁的,因为雪茄和烟斗不是比谁抽得快,而是比谁抽得慢,可以把整个人的心境静下来。”

抽烟斗还真有世界级比赛,就是比慢的,主办方发你三根火柴一斗烟,至少三小时内一斗烟不灭,然后再看谁抽得最久就是冠军。

徐彬偶尔也会买些造型特别奇特的烟斗,他喜欢冲突和交融的感觉。“我是学国画的。一般来说画国画,会喜欢饮茶,会喜欢古筝古琴的音乐。我不是,我不喜欢民乐,我听的全是些歌剧、交响乐这一类的。我喜欢融会贯通。烟斗就像音乐一样的,它自然而然地会影响你。”

胡宏烟斗是生活的惊喜

半退休状态的胡宏有着大把时间来享受生活。他打高尔夫、玩游艇、开飞机、滑雪、潜水,还想走遍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完成了1/3。

他抓着烟斗,靠在沙发椅背上,缓缓地说着自己的故事。烟草燃烧释放的淡蓝色的气体在他周围弥散开来,形成了一个奇妙的气场。胡宏的气场并不是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挥斥方遒,却透露着一股轻松且淡然的特质。已知天命的他早已阅尽千帆,气定神闲了。

“对我来说,烟斗是个新事物。因为我是喜欢研究未知领域的人,所以我会去做很多不同的尝试。而烟斗,的确也给我带来了另类的生活惊喜。”

培养兴趣,10个月足够

去年年底,胡宏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根烟斗。

在之前,他对烟斗的印像,停留在斯大林身上。“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宣传画上斯大林叼着的弯烟斗,就是对于烟斗的全部认知。弯斗也似乎被注入了斯大林的人格特质,总觉得这玩意儿特别有力量。”

胡宏的第一根烟斗也是弯斗,意大利的Svinelli品牌所制,和斯大林的烟斗很像。他对这个烟斗很满意,有形有款,充满男人味。听说胡宏开始玩烟斗之后,老朋友杨家声,广州烟斗会──一个松散的自发的烟斗爱好者组织──的成员,邀请他到会里玩玩。

去了烟斗会,胡宏发现其他斗友基本上每个人至少有十几个烟斗。大家在用过之后要停很长一段时间,要养斗,用过之后要换其他的。然后他就一口气买了三个斗。这三个斗收得很随意,是胡宏去哈尔滨无聊时逛街买的,看见大卫杜夫、登喜路这几个熟悉的牌子就买下了。拿回广州跟会里的朋友们一交流,才知道厂牌量产的烟斗再好上限也就在那儿摆着,由制斗大师手工制造的、数量很少的大师斗才是值得反复把玩的物件。

烟斗有趣,仅此而已

不久之后,胡宏在斗友的帮助之下,通过网络,从意大利定了几只石楠的大师斗。石楠是一种树,多生长于土壤贫瘠的地区,成长缓慢,木质结构非常硬朗,而且能耐高温,是最好的烟斗材质。玩了几番大师斗,胡宏觉得自己算是入门了。入门之后的烟斗世界,可以玩的东西就多了,从烟斗本身的材质、造型和结构,到烟丝的选择,还有烟斗的相关配件,都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探索和尝试。

不过胡宏并不准备在烟斗上花费太多精力。“我觉得玩烟斗是个可以持续的兴趣,目前来说也是很新鲜的。不过就我来说,总体是一个偏向运动类的兴趣多一点,像烟斗偏于休闲的,比较安静的,不是我的一个兴趣发展方向。所以在这个上面我觉得就是点到为止就好了。”

他说自己不准备买太多的烟斗,也不会在斗的品牌价格上有过多的追求。

半年时间,胡宏收了13把烟斗。他觉得这个数量是极好的,早就超过了“星期斗”的诉求。所谓“星期斗”,是指每周七天,每天用不同的烟斗。这样的轮换能让烟斗在每次使用完后得到充分的保养和休息,保持最佳的使用状态。13把斗,足够轮换半个月了。

烟斗和朋友

虽然可以算是个玩主儿,但胡宏不喜欢把“生活方式”这个词挂在嘴边,他只是简单地关注享受的过程。比如玩了17年的高尔夫,他从没有刻意追求成绩,也没有好勇狠斗的求胜欲,水平中等,能够体会到打球的乐趣,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的兴趣爱好比较广吧,面大了以后很难每一项都精。而且我也不想精,我不是为了兴趣而服务的,相反,是它要为我服务。”对待烟斗同样如此。

很多外人都会把烟斗会看成是个生意往来的平台,但烟斗会的成员们都没这么想。半退休的胡宏早就不想过多追求事业了,他的一切兴趣,也与自己的生意完全绝缘。从1993年开公司到现在整整20年,期间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困苦,体会到了人生苦短,胡宏觉得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是时候把自己从事业,从生意中解放出来了。

在烟斗会里,胡宏交上几个不错的朋友。他很喜欢烟斗会里单纯的氛围,没有商业利益,更没有冲突。“关键是大家都能很好地沟通,这一点很难的。如果大家都太功利心,那这个朋友我会把他保持在一定阶段上。”

杨家声雪茄和烟斗就像威士忌和白兰地

杨家声是从雪茄转到烟斗来的。说转或许不确切,他现在也抽雪茄,但明显地耗在烟斗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十年前,偶然一次在免税店买雪茄时,杨家声看到了一根烟斗──很简单的英国直式的烟斗,他瞬间被烟斗的造型和木纹所打动,买下来拿回家。当时的他很年轻,缺乏耐性,也不懂门道,抽了半天也没抽出个所以然,他就把烟斗扔在柜子里,继续抽雪茄了。

去年,杨家声和几个抽雪茄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忽然聊起抽烟斗,结果那几个朋友和自己都是烟斗雪茄的双修达人,说得兴起,随后就创立了烟斗会。“烟斗会,‘烟’是雪茄,‘斗’是烟斗,这两个都是类似的口腔感受。不过烟斗大多玩的是过程,这个比雪茄更有趣。就口感本身来说烟斗柔和,雪茄冲一点。”

俗语说“烟酒不分家”,烟斗会的成员大多都是爱酒之人。杨家声解释起烟斗和雪茄的区别,也用了威士忌和白兰地这两种同为蒸馏酒的洋酒做类比:“抽雪茄和抽烟斗分别就像喝威士忌和白兰地的感觉。威士忌就比较呛一点,白兰地就比较柔和一点。而且抽雪茄就好像在设计的时候想概念,什么都没有去凭空创造一个东西。抽烟斗更像是强化深化一个设计,就拿着烟斗在那里有时间慢慢去想慢慢琢磨那种。”

除了心情的舒畅,烟斗还给杨家声带来了很多灵感。“烟斗跟建筑设计差不多,是一种很architecture的东西。我比较倾向极简主义,因此最喜欢一只直的斗,是安娜茱莉(世界排名第一的烟斗师)做的。我喜欢它,就是因为它是最简单,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把最简单的线条美表现了出来。”

如果说线条和结构是意识形态层面的灵感,那烟斗身上的木纹则确实对杨家声带来了实际的帮助。“做室内设计,使用木头的时候烟斗就能带来很多感觉。木头本身是有很多纹理在里面的,我们现在做室内设计很多木纹是单一的,但是在烟斗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木纹。观察和把玩烟斗,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可以看到木质的不同。”

或许正是因为对工作有所帮助,杨家声已经开始收藏烟斗了。“现在每一两个月都会去各个烟斗大师的网站上看,它有新的烟斗了,买的时候我们就研究一下。特别是有些少出烟斗的大家有新作品时,我也会去买一个。”

买到如意的烟斗,他会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放到柜子里珍藏起来。“一瓶好酒不是买来喝掉就完了,需要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人喝才有意义。烟斗也是如此,好烟斗,不怕藏。”

杨志明分享的乐趣

第一次接触烟斗之后短短一两个星期,杨志明就彻底迷上了这个物件。他喜欢烟斗透露出来的那股文化劲儿,钟情抽烟斗时口腔的感受,乐于尝试不同的烟草口味。更重要的,是他在玩烟斗的过程中,找到了分享的乐趣。

志同才能道合

每次斗友们有活动,杨志明都特别积极,张罗场地、确定时间、组织人员,他忙前忙后,乐此不疲。到场的斗友们也兴致很高,每个人会带上一两瓶好酒。新买了的好斗,也会拿到席上与众把玩探讨。

杨志明很看重这帮志同道合的人。“我一直很喜欢和同道中人分享。从小喜欢吃,吃也在分享;喜欢喝酒喜欢热闹喜欢氛围,所以2000年和朋友开了间酒吧,也是分享;2003年非典没事干接触高尔夫,仍旧是分享。高尔夫和烟斗在我理解里是有相似的,接触以前以为是老人家的东西,不适合我们玩,一进去才发现这是自己要的,都在讲诚信,讲团队,讲分享。”

人就是活在圈子里的,只是圈层不同而已。商业意味太重的社交平台和圈子里,大家都是带着目的交流,或多或少都有点装。只有在属于自己的圈层里,会觉得很有正能量,很放松,有很多鼓励和欢笑。对杨志明来说,玩烟斗的这帮朋友,就是属于自己的圈子。

“大概是性格使然吧”,杨志明说,“每一次的聚会都像是给自己充了一次电,完了之后好几天,人都是精神奕奕的。”

安静下来,抽一口

杨志明抽了二十几年的香烟,从没想过要戒。抽开烟斗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对纸烟完全失去了兴趣,没多久就彻底戒掉香烟了。“抽香烟完全只是种手指的习惯,嘴里的感受比起雪茄和烟斗来,那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差别。”现在他出门随身会带好几个烟斗,遇到有抽烟习惯的朋友,他都会极力推荐换着抽烟斗试试。“我种了很多棵‘烟树’,他们也都加入烟斗会了”。杨志明颇有些得意。

不过他向朋友们推荐烟斗,并不是从“可以戒掉香烟”这个角度出发的,更多是审美层次的鉴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出发的。抽烟斗富有仪式感的程序和动作能让人迅速进入一个很静的状态,要慢慢调整燃烧的位置,要有耐心,安静,平和,不徐不急,有张有弛。一斗烟丝抽完需一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的静心状态,在如今比什么都重要。

抽烟斗时口腔的是伴随在安静状态慢慢浮现出来的。烟斗所用的烟丝种类非常多,不同的牌子都有自己的配方和表达,燃烧后会呈现不同层次的味觉变化。烟丝和烟斗的搭配也是个很有趣的搭配艺术,和美食美酒搭配的效果一样,烟丝和不同的烟斗搭配还会产生细微的差别——这和烟斗不同的斗内空间结构有关,不同的空间结构会形成迥异的燃烧节奏,带来不同的味觉体验。

每个烟斗都是艺术品

杨志明的烟斗审美,是倾向形状和木纹的。木纹是没有包浆的光面斗的最大美感所在,一般来说有从底向上垂直分布的火焰纹、旋绕小圈的鸟眼纹和不规则纹三种,但具体到每个烟斗上,同一类的木纹又有诸多差别,也随之产生了无尽的审美情趣。至于造型,因为直接关系到抽的口感,所以杨志明是见到奇特的就收。他收过一个像核桃一样的烟斗,还有个传统印第安式长烟斗,还有个朋友收了个葫芦形的烟斗,让他很是羡慕。

和雪茄一样,烟斗的附属工具也做得很有心机。打火机、烟包、压棒、烟丝盅,每个系列每个大师手作只品都有各自独特的逻辑,单拎出来把玩也很有趣味。

入门5个月之后,杨志明意识到,烟斗会跟着他一辈子了。

上一篇: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体验数学中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