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内戏外世事纷扰,《叶甫盖尼·奥涅金》终开演出季序幕

时间:2022-10-15 08:22:44

戏内戏外世事纷扰,《叶甫盖尼·奥涅金》终开演出季序幕

大都会歌剧院本季开幕大戏《叶甫盖尼·奥涅金》,戏外的风波,应该可以满足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笔下那个向往小说里高潮起伏的女主角塔提亚娜(Tatiana)了。

在首演大约两个月前,导演黛博拉·沃纳(DeborahWarner)因病辞退导演责任,顶替她的,是与她有长久合作关系的菲奥娜·肖(Fiona Shaw)。肖不但是大西洋两岸都很具声誉的演员,而且有过导演歌剧的经验,由她来接手,应该可以让人安心。但她已经有其他合约在身,所以真正能亲身在现场导演的时间相当有限,尤其是在开演前几个礼拜最关键的时刻,她本人却已经飞回了英国。

大约与此同时,不可预料的外在事件也涉及到这个制作。俄国总统普京签署了反同性恋法令,纽约的同志倡权者要求大都会将这场演出献给俄国同志,还要求俄籍指挥瓦莱里·杰捷耶夫和女主角安娜·涅特里布科(Anna Netrebko)要站出来表态。大都会经理盖尔伯(Peter Gelb)对此发表公开信,声明不将艺术的舞台变成政治的传话筒,但同志运动者不肯罢休,首演当晚在场内外进行了严重抗议。

有这种种杂音的干扰,演出还得保证有超高的戏剧性,才能拉回观众的注意力。对于此次制作较为有利的一点是,该剧请来了涅特里布科任女主角,这位俄罗斯女高音,是最近十年来歌剧界无可置疑的天后,尽管已经从辣妹变成辣妈,但声势一样不减。她近几年来努力耕耘美声歌剧,毅力可圈可点,但结果并不是人人满意。塔提亚娜这一角色为她母语出演,音乐上来讲也正适合她圆润的抒情女高音,成功应该是注定的。

她确实也有不错的表现,丰厚的高音、平稳的线条、华美的音色都不让人失望。但在戏剧上,她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她似乎有点在收敛本身活泼的个性以及明星的舞台魅力,这样好表现出前两幕中淳朴的乡下女孩形象,然而到了最后一幕,她又为要表现出公主的尊贵而再度有点压抑。塔提亚娜的“写信”场面是俄系歌剧里最出名的一段,同样是每个音都很饱满完美,音色也有多样的变化,但就是少了点真实的感动,好像她只是在照谱宣科一样。

饰演奥涅金的波兰裔男中音马瑞舒·柯伟骞(Mariu szKwiecien)是另一位近年来极受大都会重用的歌手,他过去的角色以喜剧为主,奥涅金是他在大都会的第一个真正浪漫派角色。他的诠释是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其他人想法的无赖,虽然这个无赖有些钱也还算有点文化气质。他在训斥完给自己写情书的塔提亚娜之后,仍不放过要占其便宜的机会强吻她,并在临走前还顺手捞走一个苹果。当他来到决斗场,竟然还一边吃着三明治,一副吊儿郎当的态度。他的声音也算优美,戏剧性也强,但是比起多次在大都会出演这个角色的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DmitriHvorostovsky),还是少了点权威和贵族气。

因奥涅金与其未婚妻调情,不平愤恨最终决斗进而死于奥涅金枪下的连斯基,这一角色由波兰裔男高音琵奥特·贝舍瓦(Piotr Beczala)担任,这类真诚质朴、里外如一的角色,最适合贝舍瓦明亮开朗的声音,他有点木讷的表情在这里也相当契合。连斯基最重要的咏叹调是他在决斗前感叹金色年华不再,贝舍瓦以平稳的弱音开始,逐渐堆砌到高潮,再回到弱音仿佛昔人已去的惋惜,相当感人。

整出戏所有人物场面的调度都不是很深刻,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没有一个从头至尾能监督演出制作的导演所致。以肖半途插入又提前落跑的过程来看,很难说有多少戏份的导演是出自她手,有多少是助理导演定案,或有多少是演员自己直接决定的。

但黛博拉·沃纳的制作基本上是一个传统的制作,没有太多新意,然而当她违背剧本的创新时,又往往让人不知目的为何。第一幕是设在女主角的家的边间里,隔着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情景。但塔提亚娜的父亲只是个乡下地主,她的家并不是很豪华,布景设计如实地呈现,但也没太多可看之处。让人奇怪的是,第一幕第二景塔提亚娜应该是晚上在自己的卧房里写信,这里还是一样在这个众人起居的空间,未免不合情理。

第三幕在塔提亚娜的贵婿王子的豪宅中,舞台前方八根大柱子看起来壮观,但却是大大地限制了走动的空间,让原本应该是热热闹闹的舞会场面跳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但至少这里的布景还真是有立体感的三度空间布景,不像大都会近来最常用的方式:平面的硬板。

最具气氛的决斗是户外场景,几根枯枝和弥漫的干冰,强烈传达出肃杀气氛。

上一篇:应用型高校版式设计教学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论儒、道、佛的世界思想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