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乐观解读数据微升政策效应有待持续观察

时间:2022-10-15 07:47:14

不宜乐观解读数据微升政策效应有待持续观察

分项指标大部分表现好于上月从而带动数据回升。

大型企业运行平稳为制造业PMI温和回升奠定了基础,小企业PMI连续两月回升,但数据表现与汇丰PMI有所冲突。

政策刺激略显成效,但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事件:

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编制的7月PMI出台,数据从6月份的50.1%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3%。各分项指数较上月都有较好的表现,从而带动本月PMI值回升。而根据汇丰银行的数据,7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为47.7%,创11个月最低水平。

解读:

7月份数据较6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分项指数中除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较上月回落外,其余全部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和就业指数的回升成为整体PMI指数回升的主要因素。总的来看, 7月份生产指数为52.4%,依旧高于新订单指数1.8个百分点,差值较上月扩大0.2个百多分点,显示出目前制造业的生产依旧是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局面仍将持续。

构成的分项数据中,生产指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有所回升,是构成本月综合指数较上月微升的主要原因。

(1)本月生产指数为52.4%,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是本月PMI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显示出目前制造业运行总体平稳,生产指数上升也反映了企业信心有所回升。

(2)新订单指数为50.6%,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显示出7月份需求动力有所增加,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0%和48.4%,比上月回升1.3和0.5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3)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有所增加,企业采购意愿有所增强,也带动了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的上涨,但是该数据仍位于临界点之下,并且已经持续6个月。

(4)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1%,比上月大幅上涨5.5个百分点,重新升至临界点以上。购进价格指数的大幅反弹,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其主要原因,其中钢铁、原油等贡献较大。

(5)从业人员指数为49.1%,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今年以来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一直维持在荣枯分水岭下方。本月数据较上月有所回升,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推进,另一方面7月份是毕业生离校末尾时间,就业压力迫使就业签约数量有所增加。

(6)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1%,尽管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依然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7)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走势,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有所上升。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运行平稳为制造业PMI温和回升奠定了基础。分企业规模看,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4%,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出小型企业信心也有所增强。小型企业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尽管数据表现与汇丰PMI有所冲突,但是这也表明我国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初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小型企业PMI位于临界点以下,仍面临着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增长过快、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综合来看,7月PMI较6月有所回升,表明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一方面,从影响因素看,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举措和政策增加了企业发展信心。如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限,激发了民间经济活力;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快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了投资相关行业的信心;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扩大信息消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等措施,改善了企业运行环境和发展预期。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尽管近期的局部刺激政策对数据的回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数据的回暖更多的是来自于企业信心方面的回暖,而实体经济的复苏与否、强弱程度如何还有待持续观察,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复杂的背景下,改革的进度与力度、改革的成果显现都有待时间的验证。

上一篇:原博时基金经理马乐“老鼠仓”深度调查 下一篇:《首席财务官》杂志夏季沙龙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