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暗藏玄机 方向掌控自如

时间:2022-10-15 07:19:03

摘 要:向量在中学数学学科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立体几何求二面角大小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利用向量求解二面角的大小时,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有时相等,有时互补,如何确定大小关系一直以来是困扰很多老师和学生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二面角;法向量;数量积

立体几何中的求二面角大小问题,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热点内容,利用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将抽象的几何问题代数化,与传统的几何方法相比,思路清晰,推理简单,深受广大考生的青睐。

法向量与二面角的关系如图1,一句话概括:“同进同出互补,一进一出相等”。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只需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计算它们的夹角,接着借助于具体图形观察从而判定相等或互补,得到结论。

图1

教学中学生向我提了一个问题,那万一观察不出怎么办?此问题很棘手,“数缺形时少直观”,直观的图形对求解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从数学的严谨性和理论上说,这个问题应该通过代数解决,而不是依赖于观察。面对着法向量的“美中不足”,我总不甘心。机会来了,前一段时间,我市高考复习研讨会召开,有一位杨老师上了一堂《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的展示课,让我受益匪浅。现把题目摘录如下:如图2,在四棱锥A-BCDE中,底面BCDE为矩形,侧面ABC底面BCDE,BC=2 ,CD= ,AB=AC=2求二面角C-ADE.(略作改动)

杨老师的解答如下:

解:取BC中点O,则AO底面BCDE,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点A(0,0, ),B(- ,0,0),C( ,0,0),D( , ,0),E(- , ,0),设平面ACD法向量 =(-1,y,z), =( ,0,- ), =( , ,- ),由 ・ =0 ・ =0得 =(-1,0,-1);设平面ADE的法向量 =(x,1,z),同理可得, =(0,1,1)得 , = ,故二面角C-AD-E大小为 .

我们都习惯把法向量设成 =(x,y,z),列出两个方程,根据系数的情况再赋值。而杨老师设法向量时结合图形,设法向量为 =(-1,y,z), =(x,1,z),让人眼前一亮,千万不要小瞧这一步,它的设法其实暗藏玄机――“指向”。从杨老师处受到启发,我趁热打铁,把这一方法归纳如下。

反思一:一平面的法向量 =,若“向上”可设 =(x,y,1)或 =(x,y,z0),其中z0>0;若“向前”可设 =(1,y,z)或 =(x0,y,z),其中x0>0;若“向右”可设 =(x,1,z)或 =(x,y0,z),其中y0>0,如果把1换成-1,或把x0,y0,z0都改成负的,那么将会变成与 方向相反的法向量。如图3,平面ABC的法向量 ,因“向上”,我们可以设 =(x,y,1);因“向右”,也可以设成 =(x,1,z);因“向前”,还可以设成 =(1,y,z),十分方便,非常灵活。

此方法优点是设法上体现“进出”,只需一开始设两个一进一出的向量就可以了。但缺点是观察可能犯错误,不是太直观,还是没有真正脱离“形”的影子,有没有更代数化的方法呢?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深入反思,归纳出了如下两种方法。

反思二:图4中,见图①, , 分别是?琢,?茁的法向量,此时“一进一出”,二面角?琢-l-?茁的大小与< , >相等,但坐标化后, , 的指向是观察不出的,怎么办?在二面角?琢-l-?茁的两个半平面上分别取两点A,B,且A∈l,B∈l,此时 ・ >0, ・ >0,这是个惊喜的发现,我们可以把 作为判断法向量指向的工具.先把其他几种情况都罗列出来,若 , 同时改变指向,见图②,二面角?琢-l-?茁的大小与< , >仍相等,此时 ・ 互补,此时 ・ >0, ・ 相等;反之互补,可概括为“同号相等,异号互补”。

此方法在法向量设法上不用体现“进出”关系,只要在两个半平面内各找两个点构成一个向量,分别与两个法向量作数量积,判断同号或异号,“同号相等,异号互补”,十分快捷。本题中,求得两法向量 =(1,0,1), =(0,1,1)不妨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选取点C,E,则 =(-2 , ,0),计算得 ・ 0,故二面角C-AD-E的大小就等于< , >的补角,即 。此计算真正实现了代数化,使法向量从几何图形中得到了彻底解放。

反思三:从二面角定义入手,如图5,只需在两个半平面?琢,?茁内作两个向量 , ,起点A,B在棱l上且均垂直于棱,则二面角的大小等于< , >.这种方法与用平面法向量解二面角相比,其优点是向量的方向已经固定,只需求出两个向量。

如图6,设CC1DA交线段DA(或其延长线)于点C1,EE1DA交线段DA(或其延长线)于点E1,(垂足是否落在线段上对于解题不产生影响,一样是代数方法操作)。二面角大小为< , >。

由题意, =(0, ,0), =(- ,0, ), =( ,- , ), =(2 ,0,0), =(- ,- , ),设 =?姿 +(1-?姿) ?姿∈R由 ・ =0即有?姿 ・ +(1-?姿) ・ =0,得?姿= .于是 = + =(- , , ).同理可求 = + =( ,- , ),cos< , >=- ,< , >= 故二面角C-AD-E的大小为 ,求 的计算量不大,跟前面的方法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以上三种反思,各有千秋。反思一,“巧设法向量,观察需谨慎”,方法巧妙,但没有真正脱离几何。反思二,“跨出一小步,走向成功路”,只需在传统做法上,加上不起眼的一小步,却是海阔天空。反思三,“棱的法向量,大有用武地”,把求平面法向量改为了求棱的法向量,易理解,可操作性强。

中学数学教学就是“十万个为什么”,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问题,以积极的行动挑战新问题,多交流,多查阅,多反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真可谓:向量暗藏玄机,方向掌控自如;教学暗藏玄机,反思伴我同行.

参考文献:

[1]朱红岩.谈如何解决求二面角大小的法向量法的不足[J].数学通讯.2005,14

[2]换一对法向量,再求二面角[J].数学教学.2007,11

上一篇:右侧腹股沟区外伤致精索血管破裂引起阴囊、腹...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