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运营商半年报

时间:2022-10-15 06:35:06

透视运营商半年报

从2006年起,移动对固网话音替代的压力就已经显现,但是在今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已经出现演变成移动升、固网降的“零和游戏”危险。这一局面,不但逼迫固网运营商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也使移动运营商加大增值业务比重、优化业务结构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

2007上半年财报的时候,中国网通董事长曾有一个略显无奈的比喻:海外上市的四大运营商就如同四个一起长大的孩子,尽管目前状况都还算健康,但“胖瘦”已经有了不同。

显而易见,从日前公布的半年报来看,由于移动替代的作用,移动和固网运营商今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局面。在移动运营牌照并未普发、电信业重组尚未定论的今天,讨论谁“胖”谁“瘦”,甚至为什么会有“胖瘦”差别这种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运营商们只能直面今日的业绩,思考着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做得更好。

“转型”,是运营商们达成的最早的共识,自从2004年底,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中国运营商中率先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已经两年半时间过去,按照当年提出的“三年规划”,固网运营商们是否已经接近成功?今日,当宽带、ICT等转型业务的飞速增长与企业整体利润的下滑同时发生,当传统的产品开发和推广模式遭到用户的冷遇,固网运营商是否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是否有“从头再来”的决然?

固网的难题并非仅仅困绕着固网运营商,取得飞速发展的移动运营商们也并非置身事外。他们有责任,也必须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做大蛋糕,防止“弱肉强食”的“零和游戏”发生。这不但是为了保证整个产业环境的健康发展,也与其自身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毕竟,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一枝独秀”局面的出现,强者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才能达致和谐。

毫无疑问,今年上半年对通信市场最具冲击力的事件,就是种种单向收费套餐的实施。移动运营商实施的这一策略,并未像昔日人们猜测的那样导致自身业绩的下滑,而是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向移动通话转移。单向收费实施半年,其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已充分显现,那么从长远看来,其对电信业的整体发展是利好消息还是利空消息?如果重组为之尚早,固网运营商又有什么手段能实现竞争的相对平衡?

如果说话音业务的现状是移动在抢固网的“饭碗”,那么新业务、新市场的拓展则有可能实现“皆大欢喜”的共赢。因为这些新业务的发展可以为固网运营商跟进培育市场空间,也能提供定贵的经验。

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增值业务收入分别突破25%和20%,但这还远远不够,还有多少新业务等待我们开发?与此同时,大量农村用户的入网,带来了更多用户的同时,也使现有的许多增值业务显得“水土不服”,运营商是否到了该未雨绸缪的时候?

过去的一切都在影响着现在,现在的一切都将在将来产生回响。每年中报的时候,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快乐的未必没有烦恼,担忧的也未必没有解决之策。透过财报,透过四大运营商2007年已经或即将实施的投资策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正在进行着一步一脚印的变革。

无论如何,生活仍要继续,成功必须努力。

单向收费加速移动对固网的替代

今年年初,手机单向收费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实施,数据显示,移动对固定通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明显,这一数据特别表现在新增用户数上。

两家移动运营商的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两家固定运营商则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此消彼长,新增电话用户中固定电话用户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中国电信的新增用户比例从19%直接下滑了16个百分点至3%,而固网新增用户的比例从去年上半年的28%直接降至6%。

固网转型初见成效

面对移动对固定的语音替代作用,促使固网运营商加速其战略转型,并取得相当成果:宽带用户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对收入的拉动效应逐渐体现出来。随着转型战略的实施,可以看出,两大固网运营商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均呈现更加合理的趋势。

其中,中国电信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宽带接入服务的营销力度,并和相关内容提供商合作发展互联网应用业务,从而上半年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增长了54.2%。而中国网通通过上半年权利拓展以ICT、宽带内容与应用的增长型业务,促使增长型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增长了8.9%。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情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增值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移动增值业务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在“蚕食”着收入的份额,增值业务更是被运营商视作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角”。

其中,200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5%,达到419.15亿元,占收入比重的1/4强,为下一步业务发展建立了良好的产品阶梯。而中国联通积极开拓增值业务领域,启动了手机电视业务,同时全面升级“掌上股市”业务,并在全国129个城市开通了GPRS网络,推出相应服务,也取得17.4%增长的好成绩。

上一篇:立法、诚信支撑FTTH有序环境 下一篇:运营商上位不容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