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洪武年间的廉政法制建设

时间:2022-10-15 06:18:39

试析洪武年间的廉政法制建设

摘 要 明代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在廉政法制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和贡献,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巩固,吏治的肃清。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时的廉政法制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在立国之初,朱元璋就在前代的经验教训之上,在法制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展开了一系列的廉政法制建设,主要表现在完善惩贪肃贿的立法、加大刑罚惩治力度上。本文将着重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洪武年间廉政法制建设对明代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洪武年间 廉政法制 惩贪肃贿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微寒,家中贫困,自幼生活在基层,所以深知百姓疾苦,对地主阶级深恶痛绝,这为以后朱元璋惩贪肃贿,推行廉政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一、洪武年间的廉政法制发展概况

洪武年间,正处百废待兴,重振新朝纲纪之时,此时贪污弊政之风愈演愈烈,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中,,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情况相当严重。具有危机感的朱元璋意识到:官员队伍亟待整饬,廉政法制亟需推行。朱元璋为了整顿吏治,颁布了多部廉政方面的法律,其中最著名的有《大明律》和《明大诰》,《大明律》是明王朝最基本的廉政法律, 它在很多方面与《唐律》有相似之处, 但“就处罚官吏赃罪而言, 明初法网比唐朝严密, 《明律》远较《唐律》为重” 。从《大明律》加重刑罚的内容可以看出朱元璋是想用重典威慑官民,使其不敢以身试法。而《明大诰》的颁布将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思想推向了高潮。这部法律由朱元璋亲自主持编订,《明大诰》共记载有案例的条目156 个,涉及官吏犯罪的条目达128 个,所占比例很高 。在量刑方面,《大诰》比《大明律》要严得多。在《大诰》中增加了许多残酷的刑罚,其中的大部分条目都是针对犯罪官吏而制定的,这正是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憎恶的表现。

二、廉政法制建设的具体执行措施

朱元璋是位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他对政治腐败的危害性有着清楚的认识,建国初期他便下决心整顿吏治,并出台了许多具体措施:

1、重典治贪,严格刑罚,是朱元璋一直秉承的思想,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是相当严酷的。在洪武前期,朱元璋加大了惩治贪官污吏的力度,如《大明律》在前朝基础上还增加了许多极端残酷的刑罚,还复用早已停用的几种肉刑,在这种刑罚威慑下,贪官污吏不减反升,更出现了像洪武九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令朱元璋无法容忍,于是朱元璋又出台了《明大诰,加入了五行酷法,欲民畏而不犯,此时《明大诰》中酷刑已达三十多种残酷刑罚已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2、任用廉吏,推行廉洁教育。官吏是国家统治的根基,其品质与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所以朱元璋十分注意对官吏的教育,经常耳提面命,反复告诫他们要清廉为官,他还命人编纂了教化官吏的典籍。为提高各级官吏的法律素质,朱元璋通晓法律作为官吏考察的重要内容,朱元璋经常表扬和越级提拔廉洁奉公的官员,称赞他们是“狂澜之中,砥柱屹然,疾风之余,劲草不偃” 。朱元璋使得全国都学习法律,“使人知法意而不犯” ,对于稳定当时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监察管理体制,设立了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提刑按察使司。这三个监察机构互相杂糅,渗透,中央和地方形成双重监控体系。还创设了民意上访制,巧妙地建立了一套上访制度。规定百姓可以通过通政使司告发贪官污吏,也可以直接奏达皇帝,各级官吏如有阻拦将严惩不贷。洪武元年,曾于午门外设置“登闻鼓”,百姓可击鼓申冤。其目的是欲将官吏的行为置于广大百姓的监督之下,使其做事再三考量,收到了良好的惩戒和预防犯罪的效果。对全国各级地方政权机关及其官吏,采取逐级监督检查,逐级负责的办法,以保证须知的贯彻执行。

三、洪武年间的廉政法制建设对明朝的影响分析

朱元璋牺牲地主阶级的利益来整饬官场,不遗余力的进行廉政建设,在人治大于法治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土壤,要建立一个公正廉洁的政府是不可能的。朱元璋重典治吏的决心令人震撼,其重点整治的强大决心,不避权贵,不庇亲属,并且注意到立法之重要和严格执法的必要性。其执法之严酷也令人发指。从效果来看,通过廉政法律建设,使当时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清,朱元璋的重典治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治标并不治本。朱元璋死后他的子孙虽然恪守其遗言,不轻易更改法律,但是贪墨之风风云迭起,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这说明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从根本上的,其一时的政治清明与一代君王的开明程度密切相关,在人治社会是永远摆脱不了腐败的。因此,必须在民主前提下,崇尚法治,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朱元璋对廉政法制建设的探索失败了,贪腐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重典治贪消灭,从此,我们仍需对廉政法制建设进行新一轮的探求。

(作者:青岛大学法学院2011级法律史专业研究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法律制度史)

参考文献:

[1]怀效锋.明清法制初探[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杨一凡.明大诰研究.转引自祝里里.明初重典治吏及其启示[J].江淮论坛,2005.[1].

[3]洪武实录(卷六三).转引自韦庆元.明清史辨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转引自陈连营.明初法制教育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1991.[3].

上一篇:我国森林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试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