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探索实施危险房屋排险解危新机制

时间:2022-10-15 05:31:30

奉化探索实施危险房屋排险解危新机制

在国家和宁波市大力推进以城镇危旧房屋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形势下,奉化近年来在城镇危险房屋排查、监管、解危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形成了危险房屋排险解危新机制,逐步走出一条推进城镇房屋安全管理新路径。

一、探索建立危房排查鉴定机制

一是建立排查巡查制度。实行个人日常检查和镇(街道)经常性排查相结合,明确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对房屋负有安全检查、日常维护责任;各镇(街道)对辖区房屋重点是1998年以前建成的老旧房屋(小区),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巡查,至少一年一次常规大排查,遇台风、雨雪、汛期等灾害性天气及时组织应急专项排查,排查结果24小时内告知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二是建立危房鉴定机制。各镇(街道)排查出来的疑似危房,由市解危办汇总,并按轻重缓急依次交市安鉴办做好安全鉴定、安全检测工作。市安鉴办及时将鉴定结果、检测情况向市解危办报告,被鉴定为C、D级危房的向市解危办提出书面处置建议。三是实行房屋终身信息化档案制度。建立了由各镇(街道)城建负责人和片区监管员、房屋安全管理员组成的二级信息建档网络,通过对各类信息收集甄别,建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C、D级危旧房分门别类的“一楼一档”的编码建档制度,形成全市房屋的终身信息化档案体系。目前,奉化市累计建立房屋编码1775幢,完成建档1676幢,审查通过1451幢。合计建筑面积达225万平方米,覆盖住户3万户。

二、探索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

一是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把全市11个镇(街道)按村、社区规模等划片定区85个一级网络,把35个城镇社区按房屋规模等。划分为231个二级网格;每个网格专人检查、专人监管、专人负责,落实一级网络片区监管员83名,二级网格房屋安全管理员231名,每个片区监管员联系5-6名安全管理员,确保发现“问题房屋”后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全市形成以房屋安全管理员、片区监管员、镇(街道)负责人为架构的三级监管体系。二是实行双线分类监管制度。实行镇(街道)属地监管与市安鉴办技术监管相结合的“双线监管”办法:属地监管以行政区划为界,横向到边;技术监管以专业技术为支撑,纵向到底,确保监管全方位、不留空白。同时,对整体拆除外的C、D级危房又分特别重点监管、重点监管、一般监管三种类型,根据房屋危险程度实行分类差别式监管。比如对特别重点监管类,镇(街道)要落实专人蹲点观察,市安鉴办落实检测责任人,检测情况一日一报。疑似危房在鉴定结论出具前,实行特别重点监管。三是实施常态化监管考核。按照“专人检查、专人监管、专人负责”要求,把房屋使用安全监管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细化明确房屋安全管理员、日常巡查、高效执法、应急处置、安全信息建档、定期督查通报、落实责任追究等7项制度,构建动态常态监管和考核体系,确保全市房屋全程监管、实时监控。

三、探索建立危房解危机制

一是明晰解危程序。危房解危一般须经过“申请―受理―审批―施工―验收”五步程序: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填写《危险房屋解危申请书》提出申请;所在镇(街道)受理申请,帮助提起赔偿诉讼和提出解危方案;市解危办审批解危方案(重大项目解危方案必须报市政府批准),确定实施单位;实施单位根据解危方案施工建设;有关部门在房屋交付前进行验收或联合检查。同时明确规划、建设、气象、消防等部门要简化手续,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二是实施五种解危模式。根据房屋危险程度和地质条件等情况差异,实行加固、原拆原建、回迁安置、异地置换、房票置换等五种解危模式,逐一明确适用条件、解危措施和主体责任,予以分类处置。加固,主要针对地质基础比较稳定、鉴定结果为局部危房,加固后能确保安全使用的危房;原拆原建,主要针对应整体拆除且危房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好、周边房屋状况良好的单幢或者独立的危房;回迁安置,主要针对应整体拆除且危房区域相对集中、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和周边房屋状况良好的危房;异地置换,主要针对应整体拆除且不宜原拆原建、回迁安置的危房;房票置换,主要针对应整体拆除且建造年代较长、周边房屋整体质量和居住环境较差,不适宜加固或重建的危房。

四、探索实施危故应急救援机制

一是实施快速现场救援机制。“4・4”居敬小区塌楼事件发生后,全面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分设紧急抢救、医疗救护、原因调查、新闻媒体、人员排查撤离及保障处理五个组,第一时间调动公安、武警、消防、卫生、建设、安监、城管、街道等各地各部门力量,各司其职、协同救援,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伤员。二是实施信息舆情导控机制。为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搅浑事态,通过“奉化”官方微博等途径及时动态信息,并于当日两次举行新闻会,向社会各界公布事件有关情况。三是实施安抚安置机制。组建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团队,选派3名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务人员,及时跟进对伤者和家属展开一对一心理辅导工作,确保情绪稳定、社会安定。挨家挨户上门疏导周边住户,对受灾居民实施一对一户服务,及时发放政府慰问金、暂时安置费。落实酒店房间作为临时避险救灾点,确保受灾群众吃住有保障。

五、探索建立危房解危组织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高规格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危险房屋排险解危工作领导小组,其办公室(简称市解危办)设在市房管中心,房管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配备副局级专职副主任1名。内设政策法规科、危险房屋解危科、危险房屋安全监管科3个专业科室,招录4名事业编制人员,充实专业力量。二是探索解危资金保障机制。市政府每年安排危房专项资金,用于危房监管、检测、解危补助等工作经费支出。首期安排2000万元,后续资金安排根据解危需要及时跟进。同时,采取土地调剂、置换等方式,统筹解决解危资金平衡问题。三是建立督查追责机制。将城镇房屋使用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督查考核室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各镇(街道)也将此项工作纳入社区年度考核,通过层层考核,确保解危工作落到实处。解危追责过程中,各方主体按造成危害的责任大小共同分担,建设、公安、监察、司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置。

当前全国性房屋安全管理和危房解危形势严峻,各地也在探索危房解危办法措施。我们将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解危方向,着力在政府、市场主体、房屋所有权人等多方责任主体及责任承担,多渠道筹集危房解危资金,五种解危模式细化深化等体制机制方面工作进行探索,不断深化完善。

上一篇:商品房买卖仲裁文书在房屋登记中的应用 下一篇: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的路径及原则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