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 兴趣一定是成功之父

时间:2022-10-15 05:09:58

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 兴趣一定是成功之父

我跟了把风,开了个微信公共账号。每天都有人问我各种问题,比较多的关于媒体,比如“怎么做一个好的媒体人”?我真没资格回答,不是谦虚也不是装谦虚。不过我确实有些经验或教训可以分享。

我觉得,做任何事,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兴趣很可能是成功之父。你做一件事情,不管在别人看来有聊还是无聊,从概率上说,你有兴趣,就比没兴趣的人更容易成功。

比如做个好记者,有人会归结为,悲天悯人的情怀,妙笔生花的文字,喷薄而出的正义,丝丝入扣的逻辑,擅长熬夜的神经……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记者原动力应该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在这里,“好奇”就是兴趣。

如果你对媒体有兴趣,你一定更容易做好,这是基础的基础。比如,我们的执行主编马昌博,他最大兴趣就是发现未知世界,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展示给人看。他从记者到主编的路只用了8年,现在他工作很辛苦,但他乐此不疲。

再举个例子,壹读的视觉总监徐尧,他的专业是经济学,外语和学术功底都很好,他可以把科斯的作品翻译到中国,但他最大的兴趣却是视觉设计。尽管壹读视觉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他做设计,可能会比做个经济学者更出色,因为兴趣在此。

另一个同事是90后,他是壹读视频的制作者李超,本科学生物,来壹读前曾担心挂科太多被壹读拒绝,我说:“如果你的兴趣在于制作好玩的视频,那么那些科挂了也没啥,早挂早好。”

我一直跟我的朋友讲一个道理,就是你喜欢做的事情和你专业不一致时,最好是听从兴趣,而不是听从专业,因为大部分人选专业时都稀里糊涂先有个大学上再说。毕业后,基于稀里糊涂选的专业,再稀里糊涂选个职业,了此余生。所以,你要问做这个工作幸不幸福,大多数人会觉得很不幸。

当然,最大“罪魁”是家长和老师,他们多数没把精力放在培养和发现孩子的兴趣上,一般会建议:嗯,当老师不错,铁饭碗,有保证;嗯,当公务员不错,收入稳定,没人欺负;嗯,去银行也行,一个小姑娘,收入稳定,还有面子;要不去国企吧虽然也骂国企,但要是有个进去的机会,一定会百倍珍惜。

但很少人问孩子:“你喜欢吗?”他们只会像上课一样直接给答案,然后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就去了,大部分人就此安定下来。少数适应不了的,跳槽做喜欢的事,在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时间后,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回过头来发的牢骚是:父母皆祸害……

我经常想,美国为什么强大,大事强,角角落落里的小事也很强?他们有最好的运动员,最好的艺术家,最好的学者,最好的大学,最好的绘画,最好的报道,最好的探险片,最好的探险家,最好的电影,最好的娱乐节目,最好的生意人,最好的科学家,最好的律师,最好的服务员,最好的航空公司……为什么?我想,他们大多数人一定是按自己兴趣选择职业,而不是基于中国人眼里的成功,权或钱。

把权或钱当成功的标准该变了,应该是:你愿意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然后享受做它的快乐。如果大多数人在自己喜欢做的事上成功了,中国就成功了。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也应该比美国强大四倍,不是吗?建议,机场书店多放一点这样的成功学。

我就壹说。下期再见。

上一篇:在灾难中成长,助政府一臂之力民间救援:“配角... 下一篇:意大利顶级男鞋品牌a.testoni CEO:“大牌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