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坐”:小学课堂管理中体罚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05:08:46

“连坐”:小学课堂管理中体罚的思考

连坐是小学课堂中个别学生犯错误,会导致同一排或者一组的学生都要受到任课教师的惩罚。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分析小学课堂教学中连坐发生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体罚一、“连坐”的案例

A是Z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2012年2月18号中午放学回家就赶紧打开书包写作业,吃了一点中午饭,又匆忙趴到书桌上写作业。经询问才知,上数学课时她旁边的学生做小动作,被老师发现,就惩罚与犯错学生一排的所有学生,把中午的家庭作业抄写5遍。作业是5道数学应用题计算题。这样总共需要抄写25道题。要求每个题都要抄问题、解题步骤和作答,一个步骤也不能少。孩子紧张地说,数学教师要求在下午上课之前交作业,如果完不成者还得另外惩罚。从11点40放学,下午2点上课,除了来回在路上和吃饭的时间之外,孩子都在拼命抄写作业。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孩子着急得没有办法,唯恐写不完,再受惩罚。后来竟然跑到屋里的一角,站在桌旁边写边哭,泪已打湿作业本,拭去孩子脸上的泪水。无语地站在旁边看着孩子细嫩的小手在纸上划动。快到上课时间,在大人的哄劝下,孩子才敢背着书包战战兢兢地去上学。

A平常是一个十分聪明懂事的孩子,她怎能也受到惩罚。笔者在思考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教育现象?这种教育问题说明什么?任课教师出于何种动机?仅仅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如何对待那些大错不犯小错又不断的学生?而旁及无辜的人,这样的惩罚能起到威慑作用吗?连坐反映教育系统出了问题,我们要去修复,看到“破窗效应”,做到修补破窗。

二、案例分析

数学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阶段来说,比较具有抽象性,课堂可能没有语文那么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语文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涉及到名闻趣事,讲名人名转和典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孩子的自然好奇心和学习习性,挖掘学习潜力。而数学中一些知识可能学生暂时理解不了,再加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小学生不经意间会走神。这需要教师在“师定课程”下,把新知识重新组织和架构起来,通过自己的语言,使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结合起来,在孩子理解力的范围内,达到传授的知识结构和儿童的认知结构最匹配,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而案例中数学教师依靠惩罚恐吓来维持秩序。不管知识能否掌握,但前提是保证课堂秩序得以有序开展。连坐制度可能使孩子再怕犯错误,因为学生知道违反纪律,会受到类似惩罚,这可能不仅是一种变相的体罚,更多的是对孩子心理的震慑,使孩子时刻铭记上课捣乱,会是什么样的待遇。这样课堂纪律就会按部就班进行,达到任课教师的预期设想。案例中的教师需要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而不是一个职业,应像“最美司机”“浓烟哥”那样去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困难的又是成人生活中最艰巨的任务。教育儿童须作些心智努力,“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要点自制”。改变教育方法去适合每个孩子的性情,不仅时常分析孩子的动机,还要分析我们自己的动机。教育孩子时我们也要进行自己较高的教育。在心智方面,表现人性和及其规律。在道德方面,必须经常发挥我们的高尚情感而控制较低级的情感。管教目的应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尽量避免向儿童采取高压措施。反对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要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学习是建立在儿童的良好意愿之上,强迫学生并不能保证学习质量。教师应让学生喜欢学习,而不是使学生出于对体罚的畏惧而学习。教师需意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取消体罚制度,开发新的教学策略,使课堂变得更加富有人性化。在遵循心理规律的基础上,教课时应从具体到抽象。讲授原理的时候,要通过具体事例,从个别到一般。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培尔在描述对其思想影响的最大因素时,说道:田野是他的教室,树木是他的导师;育儿室是他的大学,小孩是他的教授。1988年记者询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什么地方学的东西最重要,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这都说明教育早期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一生,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就如同无形资产存入银行,可使人终身受用无穷。而在小学三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久而久之,连坐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这种惩罚的危害不仅在于让孩子体会到违反纪律会抄作业或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心灵上的影响,使得孩子很难树立一个善良行为的高标准,试想假如他们长大后从事教师职业,又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对于课堂上违反纪律的孩子,会不会也采取类似举措。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担当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还肩负育人的重任,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学生的榜样和朋友。现代教师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专业能力,不仅上好课,还要与学生愉快相处,与儿童交流,而不是把学生看成工作的负担,教师要像皮格马利翁爱女神那样去爱学生,学生在被付予更高的期望之后,会表现的更好。教育就是一切。教育革新需要更好的教师、更好的学校。要在师范生阶段、在职教师阶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育的建议

1.发挥“南风效应”,滋养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南风效应,向每个学生敞开爱心之门,让孩子沐浴在阳光之下。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公平、正义和合理。树立良好的教师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形成专业自我,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亲和力,在学生中间造成一种愉快的兴奋。对于犯小错误的学生,学会宽容,富有耐心。学生厌恶这种学习或那种学习,这些厌恶不是天生的,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不良的制度引起的。要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让孩子感到愉快、满足,爱的情感会在学生心里萌生起来。

2.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心智发展过程

学生的能力是按照一定的自然次序进行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安排必须配合能力的演化次序和活动方式”。自然方法安排教学,它的优势在于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教育中尽量鼓励儿童进行探讨与推论。而不是采用威胁和惩罚的方式惩办学生,或者硬是往儿童心里塞东西,灌输一些学生心智所不能消化的知识。这样会造成儿童厌恶知识。所以,我们应多多引导儿童去发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最高的力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具体知识,少点抽象的;知道多点初级知识;增加个人经验,少点记忆。需要多点生机、活动与兴趣,少点被动与灌输”。

3.防止学生过度用脑

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要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用脑过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量力性原则,使得传授的知识在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之内,减免学生的课外负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采用合适的课堂操作程序,不能因为一个学生而使得更多的学生受到惩罚。

参考文献:

[1]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L. Dean Webb.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Educa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Merrill,2006..

[3]Selwyn Troen, The Public and theSchools. Columbia, Mo: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1975.

上一篇:黄瓜嫁接育苗技术 下一篇:FLASH教学的创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