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时间:2022-10-15 05:06:19

水利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摘要:水利企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它通过审查与评价本企业及所属企业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促进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实现经济目标。近年来,水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经济效益审计为方向,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关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及水利企业组织的发展变化,日益暴露出不少缺陷和弊端。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水利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目前水利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就能处于独立地位,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然而,在水利企业中,一直存在着重工程,轻财务的现象,其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内部审计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工资、其他福利等方面的利益,受本企业有关负责人的支配,仅仅强调它与被审的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与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差异很大。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存在很多的顾虑。当企业领导授权、批准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不符合经营效益原则时,内部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利益等原因,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2.内部审计理论滞后,内部审计不够规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内部审计实践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理论滞后问题较为突出。在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方面,如内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理论体系。而实务理论方面,如经济效益审计、企业集团审计、比价审计的有关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以致理论落后于实践,指导意义被淡化。此外,国家对内部审计的立法也相对滞后,特别是针对水利企业的内审方面制度欠缺,导致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法规配套建设地位的差异,造成水利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可依。当内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循,甚至无所适从。

3.人员素质和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不强。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是水利企业内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高的技能型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经知识、审计理论、金融和贸易、法律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外语水平,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水利企业的内审人员还要熟知工程方面审计。按国家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审计部门应配备审计师、会计师、工程师、律师,但绝大部分企业仅有会计师,知识面较窄,缺乏必要的审计能力和技巧,现代化审计技术手段掌握得也不够,尤其是对工程审计方面的欠缺,使得内部审计只从凭证到账面查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因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审计方式和手段落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在通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帮助下,水利企业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在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不断完善。但当前我国水利企业内部审计还普遍存在着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和现场审计单一落后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参与审计过程来说,大部分进行的审计还是传统的手工审计,还没有运用计算机审计。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具有可操作性。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1.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也是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组织角度来说,可以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体制,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应与其他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从体制上保证内部审计的工作不受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预,以体现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效性,同时对必要的经费予以保证,才能使其正常工作。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水利企业内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内审人员需要具有全面的财务管理知识、系统的组织管理知识、物资采购管理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公共关系知识,同时有较高的学习能力、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水利工程方面的审计,针对水利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长、投资多的特点,需重点了解每个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核算方法。由于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还需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培训,充实网络、软件开发专家。同时,内审人员应注重内部审计理论的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确保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3.拓展内部审计的审计领域

随着水利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立,过去单一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旨在审查水利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否真实、是否合法的财务审计将不再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部门应重点向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工程审计、合同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管理舞弊审计、环境审计等方面拓展,加之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因此最大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评价,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实现企业战略和目标。

4.革新内部审计方法

随着水利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在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不断完善,以往落后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对水利企业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及时、准确的评价,因此新的形势要求水利企业内部审计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内审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审计软件,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比重,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作者简介:齐文明(1973-),男,财务部副经理,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现任职称),主要从事水利施工企业财务工作。

上一篇:环境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下一篇: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