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包增建第二双线工程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10-15 05:05:15

集包增建第二双线工程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

摘要:本文结合集包增建第二双线工程建设的实际,对铁路建设管理过程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总结,并就铁路建设“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过程控制及质量安全创优、推进标准化管理和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管理创新的措施。铁路建设管理的过程是一个“PDCA”循环,不断总结、改进、提高的过程。

关键词:基本建设;管理;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TE94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集包增建第二双线位于内蒙古西部,基本沿既有京包线集宁至包头段平行布设,东起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线路正线全长307.955公里。项目2009年4月1日开工以来,各项工程优质、安全、有序推进。2012年12月3日,实现开通运营的目标。集包增建第二双线的建设过程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建设经验。

2集包增建第二双线铁路建设管理创新

2.1 科学制定建设方针,实现管理理念创新

在集包增建第二双线铁路的建设中,我们按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制定了“快速、有序、优质、高效”建设方针,在和谐发展上求深化、在安全质量上求稳固、在建设管理上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

2.2 高定标准,从严要求,全面推进建设项目管理基础建设

一是查定流程,规范环节。认真合理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控制工程工期,掌握节点工程,科学制定阶段计划和工期目标。二是深化整章建制,完善基础,坚持推进标准化管理。按照标准确立、过程控制、结果评价的思路,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标准化建设,建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体系,以基础质量的改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3 集包增建第二双线铁路建设管理实践

3.1明确工期目标,突出管控重点

3.1.1 工期目标

按照国家批准的总工期要求,我们对全线工程特点、实物工程量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作出“以铺轨架梁为主线,由东向西,分段完成施工”的总体部署,为全线工程有序展开、整体推进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3.1.2 突出管控重点。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线路。根据集包第二双线建设总体部署,控制工程集宁隧道、八苏木隧道、包头枢纽改造、铺架工程是工期目标的重点所在。我们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科学组织、全力攻坚。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和技术难度,在全线确定了56项站前桥梁、隧道、路基工程,以及房屋、四电等站后工程,作为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每项重点、难点工程都认真编制实施方案,优先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技术指导,对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起到重要保证作用。

3.2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是实施建设项目的大纲。编制全线施工组织设计时注重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力求有效指导施工全过程。在工程安排上,以呼和货物外绕线为界,把全线分为东(古营盘至陶卜齐)、中(呼和货物外绕线)、西(台阁牧至包头站)外加包头枢纽改造四个大段;在节点控制上,确定站前工程一堤(软土路基)、二隧(集宁隧道、八苏木隧道)、三站(呼和南站、瓜房子站、包头枢纽)、四桥(大黑河1号特大桥转体、古城湾特大桥、包东专用线特大桥、210国道特大桥)为重点,站后工程以通信信号和设备供货为重点;在铺轨架梁上,全线统筹设置四个梁场(葫芦、榆林、察素齐、包头南梁场)、二个铺轨基地、一个制枕厂;在站前工程和站后工程配合上,明确以站前保站后,站后促站前,合理界定任务划分,技术要求和完成期限。特别是对技术复杂、工期较长的隧道,在全线开工前,安排先期施工,为全线贯通创造了条件。

3.3狠抓过程控制,确保质量安全全面创优

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控制现场管理,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问责制,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

3.3.1 抓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系。围绕“六位一体”要求,进一步完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质量安全检查、管理、考核制度。

3.3.2 抓技术管理,严格落实技术规程。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能,组织协调参建各方,严格落实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重点抓好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坚持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技术要求,落实管理责任。

3.3.3 抓过程控制,实现闭环管理。抓好施工图审核,工程措施优化、施工组织编制等重点工作,加大过程监控,严把过程验收关,大力消除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

3.3.4 抓现场管理,控制关键环节。一是优化设计抓好源头保障措施。积极参与勘察设计工作,及时发现设计图中的错、漏、碰、缺等内容,特别是立交桥设置,要提前踏勘,充分调研,避免实施过程中因各类问题引起阻工。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工程内容。与产权单位签订文物、压矿、厂房、“三电”迁改、取弃土场等协议,从源头上规避工程风险。重点研究施工组织方案、施工过度措施、安全措施,防火、节能、消防等措施。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做到方案标准选优、技术措施到位。二是严格控制原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三是优化工艺工法,严格按工艺流程施工。认真研究施工作业要点和作业标准,合理安排工序,卡控工序作业中的安全、质量控制要点,严格控制关键工序,保证工程实体的质量安全。

3.3.5 抓检查,落实安全质量责任。针对安全质量关键环节,采取重点查、跟踪查、专项查的方法,不断加大现场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一是重点查,对既有线、隧道、特大桥等关键控制工程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二是跟踪查,实行首查负责制,对首次检查发现的问题,由首查部门进行回头看,并跟踪落实,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三是专项查,检查涵盖变更设计、验工计价、资金安全、物资设备、合同管理和劳务用工等不同主题,抽调专人专项监督检查每个控制环节,确保专项工作规范有序。

3.4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确保管理工作扎实到位。

一是推行标准化指挥部建设;二是健全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三是规范现场标准化建设;四是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3.5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合法合规用好工程投资。

一是严格履行建设单位主体责任;二是强化合同管理;三是以资金控制为核心,严格财务管理;四是实施监建管费全面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卢鹏.客运专线铁路施工项目管理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上一篇:水电厂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研究 下一篇:浅析工程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