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自主化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15 04:19:29

小学数学的自主化教学初探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习的主动精神。本文将在自身教学的实践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实例,通过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等方法,全面推进小学数学的自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化;方法

一、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学生始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小学生处于启蒙的关键时期,各种意识和能力都在开始萌芽,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培养独立学习和探索的意识。而一旦学生树立了主体意识,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学习。所以老师应该尊重学生,一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案的制定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

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始终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而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而并非为老师或家长学习。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不断努力和积累,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老师也要转变思维,将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要意识到老师并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的辅导者和监督者,同时对待学生需要一视同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等,从而逐渐培养自主意识。

二、积极引导,发挥老师主导作用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从一定的角度上说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小学生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比较欠缺,特别是自律意识和辨别能力还很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生开始接触图形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老师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入门,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如老师可以先用一个三角板,然后问:“同学们,请问我手里的三角板有几个角?”此时学生们会答:“三个。”“那么这三个角是什么情况呢,哪个是直角?那其他两个角又是什么角?”此时学生就会有疑问,然而老师的引导却恰好将学生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提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感知,这对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模式,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当他们对一件事情有兴趣时,就会将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此,并且积极主动去思考和探索。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体制过于注重考试分数,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很多学生的兴趣都遭到了压抑。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全面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比如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这是小学数学的一个基本内容,然而一般的学生只知道前、后、左、右等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方位,却很少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所以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坐标,然后标出一些圆点,向学生提关于方位的问题。有的学生会认为在坐标圆点右边即是右边,上边即是上边,这虽然不错,但是老师此时告诉学生以自己为原点,左边为东、右边为西、上为北、下为南,这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改变了原来的方位认识。在最后,老师进一步设疑问:“那么在左上方、右上方、右下方、左下方是什么方位呢?”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四、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课堂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于小学数学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然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它绝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每一个生字、发音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联系生活,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并且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三年级的《测量》是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内容,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生活中的长度、重量、距离等都需要用到测量的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生活中测量一些东西,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完测量的基本方法、数量单位,然后让学生去测量学校花坛的长度和宽度。有的学生会用尺子去测,然而既费时,误差又大,而有的学生则自己思考了新的方法,他们先用尺测出平时玩的橡皮筋的长度,然后再用橡皮筋去测花坛,这样既方便又准确。当然在学其他的内容时,老师同样要鼓励学生参与实际,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实际生活,更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自己去面对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自主能力。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既是时代对于人才发展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学习和成长的必然要求。所以,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之下,应当将教与学进行合作,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黎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J].教师,2014,13:89-90.

[2]咸玉喜.对开展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4,55:83.

[3]陈厚勇.论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6:68-69.

[4]魏香芝.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化教学模式浅探[J].考试周刊,2015,43:71.

[5]吴忠香.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化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5,45:94.

[6]郭秀燕.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自主化[J].学周刊,2012,33:64.

上一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 下一篇: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