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在心血管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5 04:02:29

64排螺旋CT在心血管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64排多层螺旋ct在心血管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其优势,阐述了具体应用。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心血管 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对于chd危险性的预测、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电子束ct(electron5cbeamct,ebct)、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心电门控技术合成扫描和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心脏及邻近血管的ct成像迈入诊断领域。这些设备允许更快的容积扫描,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尤其是新一代64排螺旋ct更好的实现了ct在心血管中的应用。mdct已成为评价心肌缺血及预测、诊断和随访chd治疗效果的一种无创性有效的影像手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多层螺旋ct的优势

1.1扫描速度快

与单层或双层螺旋ct相比,mdct有多排探测器沿z轴排列,形成两个以上的数据采集系统及两个以上的空间数据通道,依据采集数据一次扫描可同时重建出多幅图像。并且扫描速度已达亚秒级,如最新的64排螺旋叮扫描时间为每360 0 0.5秒,对任何已给定的曝光时间。幌rp和滁育来讲.m)ct可覆羔的扫描范围是单层螺旋ct的2n倍(n是探测器的排数),足以在一次屏气内完成全心扫描。

1.2 z轴分辨率高

亚秒级64排螺旋ct具有高z轴分辨率的特点,在各向同性分辨率方面是一个突破,使得容积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薄层mip、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建 、仿真内镜 等图像重建质量大大提高。扫描层厚设定后,图像重建层厚既可预先设定,也可回顾性选择性重建,且不受螺距及算法的影响,为正确诊断奠定了基础。

1.3 回顾性心电门控

尤其是mdct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取代单螺旋ct的前瞻性心电触发,回顾性心电门控较前瞻性心电触发具有几个优势:扫描时间缩短;原始资料取得是连续的,从而可在心动周期的任意时段重建图像,心率过快及心律不齐的影响相对减小,使心脏的运动伪影减小;同时还可进行心功能评价。

2 64排ct的具体应用

2.1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目前多层螺旋ct心脏检查方面的重点仍为冠状动脉成像。大于70次/min心率的患者扫描前45min口服β—blocker 25—100 mg,大于80次/min心率者另加口服地西泮10 mg,早搏、房颤、严重心率不齐、心肾功能衰竭、碘过敏以及不能屏气配合的患者均不能做此项检查。扫描过程中要求患者一次屏气10-12s,扫描参数为:120 kv;400 ma;探测器宽度0.5mm;球管转速400ms/周;螺距0.23;重建层厚0.5mm,重建间隔0.3mm。扫描前于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优维显、欧乃派克,造影剂浓度370 mgi/m1)70-90 ml,注射流率4.0 m1/s,随后注射50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流率4.0m1/s)右心造影剂,采用bolus实时跟踪监测升主动脉内ct值变化,当达到强化值时自动触发扫描程序。将扫描获得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重建时相(舒张末期60%-70%,收缩末期25%-35%)进行回顾性重建,将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重建出冠状动脉各段血管及其分支,并对其进行评价。冠脉分段采用aha 15分段法:右冠状动脉:①近段、②中段、③远段、④a后降支、④b后侧支、⑤左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⑥近段、⑦中段、⑧远段、⑨第一对角支、⑩第二对角支;回旋支:⑩近段、⑩第一缘支、⑩中段、⑩第二缘支、⑩远段。

2.2 mdct心肌灌注临床应用

虽然ct灌注成像自应用以来,在脑等脏器中应用已较广泛,但在心脏中的应用却少有报道。道。随着mdct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对心肌灌注的开始研究逐渐展开。ct灌注成像可为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征,心肌灌注缺损在msct增强检查时,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区域表现为低密度灶。 根据早期灌注效应和延迟增强,将ami患者分为3组:1组显示元灌注异常,2组显示早期灌注缺损和延迟增强,3组显示持续的灌注缺损;他们认为增强ct上的这种心肌灌注模式可预测ami再灌注治疗后的临床预后。

另外,由于搭桥病人术前均有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有不同程度的缺血,mdct心肌灌注可以发现心肌缺血的情况,同时结合cta可以评价桥血管的通畅性。随着心肌灌注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新一代螺旋ct成像技术的改进,mdct心肌灌注的临床应用将不断扩大。

3 结语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比较,mdct具有无创性的优点,且能显示血管壁的改变,并能反映斑块的形态及血管的结构,有望部分取代冠状动脉造影。总之,多层螺旋ct能很好显示冠状动脉及分支,适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斑块稳定性评价、冠状动脉搭桥及支架等术前评价、术后疗效评价、定期随访、心功能评价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影像学技术。

参 考 文 献

[1]王耀彬,刘烨,韩向东,温友信,朱栓庄.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评价[j].当代医学,2010,18.

[2]康群凤,郗尊青,钱嘉晖,赵建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1.

上一篇:临床药学的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四逆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