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乡官眼中的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10-15 03:25:15

50位乡官眼中的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党委、乡镇政府的具体组织和领导。为了解乡镇书记、乡镇长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想法,2006年,笔者对江苏省南通市50位乡镇书记和乡镇长(也包括部分副书记和副镇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乡镇领导接受调查的态度十分认真,用他们的话来说,尽管个人判断可能有误,但填卷反映的都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乡镇领导普遍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期盼能切实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些突出问题。问卷结果表明,有44位(88%)乡镇领导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首项任务。与此相关,有43位(86%)乡镇领导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两个数据充分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也充分说明中央提出的从今年开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符合国情的。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乡镇领导的回答也较为一致,按先后排序,有48位(96%)同志认为重点是乡村道路建设,有47位(94%)同志认为重点是农村水利建设。

多数乡镇领导认为,目前农民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是“看病贵、上学费用高、养老无保障”这三大难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在16个选项中,排前3位的依次是,农民就医难、医疗保障程度低,43人(86%);加快建立养老保险制度,40人(80%);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费用高的问题,34人(68%)。与上述问题相联系,在“你认为目前农民最担心、最烦恼”问题的回答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生大病,49人(98%);养老无着落,35人(70%);子女上学难,29人(58%)。乡镇领导的上述回答是客观的,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

谁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有50%的乡镇领导作了错误的回答。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3个选项,有23位(46%)乡镇领导认为主体是农民,18人(36%)认为主体是政府,9人(18%)认为主体是市场。54%的乡镇领导不知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个结果出乎我们意料。乡镇领导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践者,必须帮助乡镇领导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牢固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

与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相关,乡镇领导对目前农民素质的评价普遍较低。50位乡镇领导中没有1人对农民素质表示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72%,这也说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实属当务之急。目前在农村种田的农民,大多是老弱病残者,不少乡镇领导均对此深表忧虑。

乡镇领导普遍认为,目前村委会机制的运作不够顺畅,落实农民“选举、管理、监督、决策四权”的工作亟待加强。对目前农村村民自治运作状况的评价,有33人(66%)认为一般,有13人(26%)认为较差,只有4人(8%)认为是正常的。被调查者中,有92%的乡镇领导认为村委会所享有的“四权”,基本落实的是民主选举权,其他“三权”落实远未到位。这四个权是个有机的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权力都是不完整的。村民自治是实现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组织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村民自治,就难以建设新农村;没有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也不可能算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乡镇领导对上级财政投入寄予厚望,对财政依赖心理较为普遍,有46位(92%)乡镇领导认为,财政投入是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对新农村建设意义和信心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和重视的程度比我们预想的有较大的差距。(调研者系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教授)

上一篇:农民究竟需要些啥 下一篇:让农民满意还要过九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