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语言示范化”的几种做法

时间:2022-10-15 01:14:54

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语言示范化”的几种做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做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如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

已知pH=1,所以c(H+)=0.1mol・L-1

根据电荷守恒有:c(H+)V+3c(Al3+)V+c(K+)V=2c(SO42-)V

c(H+)+3c(Al3+)+c(K+)=2c(SO42-)

c(K+)=2 c(SO42-)-c(H+)-3c(Al3+)

=2×0.8mol・L-1-0.1mol・L-1-3×0.4mol・L-1

=0.3mol・L-1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变混浊;4.生成(产生)…沉淀;5.溶液发生倒吸;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2.固体逐渐溶解面;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气体;2.气体由…色变成…色;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上一篇:谈谈英语课堂的小游戏 下一篇:刍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