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10-15 01:14:45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实践:

一、引情激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例如,在教《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的高,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借助录像,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理清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还如,在教授主席写的《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时,我把主体部分所介绍的三路军的渡军区域制成一幅图,并且点哪路军,哪路军的渡江区域就出现红色箭头表示。通过图形的出示、颜色的变化,学生对各路军的渡江先后、渡江的具体区域了如指掌。另外,在教授《死海不死》这篇说明文时,在思考问题这个环节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死海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对照书本马上找到了答案: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盐类。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盐类沉积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浓,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但是学生对于这段文字并不是真正理解,所以,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一幅死海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对照着图去读书上的文字,这样学生对死海的形成原因就比较清楚了。对于学生陌生的内容,我把它制成课件,利用图形的出示、文字的闪现、颜色的变换等手段,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三、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章,要想一课时把他学完,即使安排学生做好预习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事,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利用Authorware制成了课件。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部分:教学目标、生词、课文品读、小结。课文品读部分又分为思考题、讨论、课外延伸、说明方法四部分。思考题包括六道题,这是多么大的课堂容量,由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节课的教学时间游刃有余。我是这样安排的:教学目标、小结都是点击后便出现具体内容,其它都是由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再通过点击出示答案,另外,在思考题中我还插入了三幅图:一个是死海“不死”的图,一个是人们利用死海建造的游乐场,另一个就是死海的地理位置图。在“课外延伸”中,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何救死海后,我又给学生出示了一幅通过红海输水救死海的图。这样就省却了很多的繁琐说教。由于整个课堂结构严密紧凑、疏而不漏。不仅加大了课堂密度,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效果。

四、创设情景,发展思维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如《变色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扩展练习: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不讲理的蛮汉,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总之,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对策 下一篇:关于高中英语阅读与阅读题处理的几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