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化疗与单一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心肌损伤的作用比较

时间:2022-10-15 12:36:37

摘要:目的 观察与探讨放化疗与单一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10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腺癌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表柔比星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单一的表柔比星化疗,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毒性显著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的出现率为36.7%(11例) ,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的出现率为10.0%(3例) ,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χ2=15.943,P

关键词:放化疗;乳腺癌;心肌损伤

含有蒽环类抗癌药物的化疗与放射治疗在对乳腺癌进行综合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乳腺癌早期的患者,保留对局部乳腺癌发展控制率的提高以及生存率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二者均会导致心肌损伤的发生[1-3]。CEF方案,即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与5-氟尿嘧啶治疗方法是现今乳腺癌手术之后辅助化疗采取的基本方案,现普遍应用于临床。本文分析了60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后接受的不同方案的化疗后心电图变化以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观察, 并探讨了放化疗联合治疗所导致的心脏毒性,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自2010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腺癌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年龄为31~69岁,平均年龄为(52±3.9)岁,对照组30例,年龄为32~70岁,平均年龄为(51±4.1)岁。全部患者均通过病理学确诊患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依照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IUAC)于1992年制定的乳腺癌诊断标准[4]。本次所选患者中有16例为Ⅱa期,28例为Ⅱb期,14例为Ⅲa 期,2例为Ⅲb期。全部患者的Karnofsky 评分均不低于60分,此外,患者的肝、肾功能与心肌酶、外周血象以及心电图的等均正常,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在年龄、并发症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取CEF方案辅助化疗: 静脉滴注含量为500mg/m2的环磷酰胺,第1d;静脉推注含量为60mg/m2的表柔比星,第1d;静脉滴注含量为500mg/m2的5-氟尿嘧啶,第1d;以21d为1个周期。观察组治疗选择夹心法放疗,也就是化疗2~3周期之后再进行放疗,通常化疗6周期。对照组患者只接受6个周期的CEF方案辅助化疗。

1.3随访观察 接受治疗前后患者均接受查体、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的检查,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心电、血压监护,在化疗完成后3个月进行复查。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全部资料均录入电脑,经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可应用%表示,并行χ2检验,相关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 结果

2.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观察组有11例(36.7%)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 其中3例为低电压, 2例患者ST-T改变, 2例患者Q-T间期增加,1例为窦性心动过缓,1例患者房性早搏,可疑Q 波1例, 1例患者为完全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对照组有3例( 10.0%)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其中2例患者出现ST-T改变, 1例为窦性心动过速。以上结果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异常心电图发生的时间:观察组: 1例在放疗前发生,2例于放疗后12个月,即辅助治疗结束7个月发生, 5例于放疗后3~5个月,即放疗之后的化疗期间发生, 3例于放疗后1个月,即放疗结束之后。发生心电图异常的平均时间是在放疗后3个月,即化疗4~5个周期;对照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平均时间是在化疗5~7个周期。由此看出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时间较对照组早。

在放化疗期间观察组心电图发生异常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于放疗后进行序贯化疗2周期时出现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升高现象,通过治疗,心肌酶指标恢复正常,但心电图异常并未恢复,另选方案化疗。其他患者的心肌酶未发生改变;有3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胸闷、心悸的现象;心电图改变分类:1例属于房性早搏、可疑Q波1例、1例为完全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通过治疗患者症状完全得到缓解,完全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可疑Q波患者随即停止化疗;而房性早搏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心电图恢复正常,和未出现症状的心电图异常患者相同,在加强心脏保护的同时,继续接受原方案化疗。除了房性早搏以外,其他异常心电图患者未恢复正常,但也没有新异常的出现。

2.2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因素(表1) 高血压病史: 该病患者发生异常心电图比例显著高于无该病病史者(P60岁的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比例显著高于≤60岁患者(P

3 讨论

化疗过程中应用的细胞毒类药物对心脏具有毒副作用,情况较轻者会出现血压改变、心律失常现象,情况较重者则会发生心肌病变,不但对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剂量的提高存在限制、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5-6]。

蒽环类抗癌药物与放射治疗所产生的心肌损伤机制均有不同,蒽环类抗癌药物是对心肌细胞的进行直接攻击而导致心肌损伤的产生,电离辐射主要是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 引起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肌损伤[7]。从动物实验结果看出,蒽环类抗癌药物与放射对心肌产生的毒副作用属于相加而并非协同,所以蒽环类抗癌药物与放射治疗在联合应用时,有使心肌损伤情况加重的可能[8]。已有临床结果表明,二者联合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会增加患者心肌损伤,尽管蒽环类抗癌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在与放射治疗同时应用时,由蒽环类抗癌药物引发的心功能不全也会有明显增加。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发生异常心电图患者的比例显著较对照组高(P60岁的患者发生异常心电图的可能性高于年龄不超过60岁的患者,且既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病史患者发生异常心电图比例较没有相关病史者高。还有研究显示,放化疗联合治疗中左侧乳腺癌者出现异常心电图比例较右侧高,这可能是由于左侧乳腺癌在接受放疗时对心脏受照射的范围较大,特别是照射内乳区时,心脏的受量更大。若患者需要对内乳区或是左侧胸壁进行放射治疗时,如果采用表柔比星化疗需注意对心脏的毒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时,对于年龄偏大,患有高血压病或心脏疾病病史,尤其是左侧乳腺癌的患者,在选用表柔比星与放疗治疗联合治疗时需慎重,要密切监测患者心脏功能以及心电图的变化,这对心脏毒性的预防十分有效。

参考文献:

[1]夏吉续.化疗联合中药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3):246-247.

[2]张竞宇,涂薇.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32例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4):313-314.

[3]胡湘军.浅析放化疗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焦虑状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240-241.

[4]徐西伟,王思阳,程志斌.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乳腺癌放化疗的周围神经毒性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10(25):60-61.

[5]修穆群,王超,何凤,等.50%硫酸镁和维生素B12湿热敷治疗乳腺癌放化疗的周围神经毒性[J].江西医药,2010,45(11):1095-1097.

[6]孙燕.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12-113.

[7]闫学芳.乳腺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191-192.

[8]李丹青,吴海燕,黎壮伟.恶性肿瘤化疗后神经毒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7):1316-1317.

上一篇: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