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才流动理论看高校全员聘任

时间:2022-10-15 12:20:42

从人才流动理论看高校全员聘任

[摘要]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合理开发使用人力资源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人才流动理论从人的本能、潜能方面表明高等院校实行全员聘任的必要性。通过实施全员聘任,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精简机构,整合人力资源,实现人才合理流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a

[关键词]人才流动理论高校全员聘任

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当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从事同一项工作会使人的工作动力和最初的新鲜感淡化,如若不适时进行调整流动,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默契降低。所以周期性的全员聘任既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适合高校实际。

关于人才流动的理论与学说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美国学者卡兹(Katz)对科研组织的寿命进行了研究,发现组织内信息沟通水平、取得的成果多少等与组织的年龄和寿命相关。他通过大量调查统计绘制出组织寿命曲线,即卡兹曲线(如图1所示)。曲线表明:在同一个组织的科研人员,在1.5~5年的时段里,信息沟通情况最好,取得的成果也最多。而在组织组建的前1.5年或超过5年的时间段,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水平不高,取得成果也有限。

卡兹曲线告诉我们:一个科研组织也和人相似,有其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组织的最佳年龄区为1.5―5年。超过5年,就会出现沟通水平降低、反应麻木等组织老化现象。解决组织老化的办法是通过人才流动对组织进行改组。

库克曲线。美国学者库克(Kuck)从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的角度,论证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如图2所示)。库克曲线是根据对研究生到岗后创造力发挥程度所作的统计绘出的。图中,0A表示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创造力增长状况;AB段显示工作初期的新环境、新鲜感、挑战性的激励,使其创造力快速提升;BC为创造力发挥的波峰区,是出成果的黄金时期;CD进入初衰期,创造力开始下降;DE段进入衰减稳定期,创造力维系在下降后的较低水平。图中显示,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有4年(AD)。

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也提示我们,如果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差距难以在短期内趋向一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高校内部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配置,校区和部门人员结构的优化,只依赖于计划体制下的人员调配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施人才的合理流动。

全员聘任的实施设想

全员聘任的必要性。近年来,许多高校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但高校内部仍然存在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管理工勤人员超编、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缺乏内部激励机制和制约措施等问题,办学潜力和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关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深化改革,强化岗位聘任,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通过实施全员聘任,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精简和调整内设管理机构、教学部门和科研组织,整合人力资源,化繁为简,提高效率,实现人才有序、合理地流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全员聘任的实施步骤。全员聘任的宗旨,一是秉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性化的、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遵循用人所长、合理流向、最佳社会综合效益和人员流动的自主原则,实现人员的合理有序流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二是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三是通过全员聘任引入竞争机制,达到有利于落实高校办学自,有利于高校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效果。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全员聘任以每四年左右进行一次比较适宜。全员聘任总的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

一、内设机构的调整与设置。高校的内部机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招生情况、系部规模、系部教师数量、专业就业前景、增设新专业、部门职责调整等,都是影响职能机构调整和设置的因素。在每一个聘期开始时,应审视整合机构设置,尽量做到精简、高效、综合、合理、规范,不断优化和提升管理水平。

二、中层干部的选聘。按照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原则,选聘一批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懂教学、善管理,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到中层岗位上来。引进竞争机制,提倡中层干部聘任期满后的考核与轮岗。

三、教职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中层干部聘任到岗后,全员聘任进入大批教职工聘任的实质性阶段。学校在加强编制管理的基础上,依据专业技术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70%,管理人员20%,工勤人员10%的比例导向,明确岗位设置。所有教职工按照自身的人员性质、专业特点、个人喜好对照岗位条件、岗位要求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应聘报名。部门负责人牵头,实施教职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

勒温的场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如果个人与工作环境不协调,如专业不吻合、人际关系紧张、薪酬待遇不公、领导独断专行、个人不被重视、心情不舒畅等,则很难发挥个人潜能,也难以取得职业发展和骄人业绩。多数情况下,个人对环境常常无能为力,改变的办法只能是离开这个环境,调整到一个适宜自我的环境去工作。每四年左右进行一次全员聘任,实施了更人性化的管理,避免了一岗定终身的弊端。个人与岗位的双向选择,赋予了职工选择岗位、选择直接领导的权益,也赋予了中层领导选择职工的权利。双向选择既为今后的和谐团队、快乐工作提供了可能,同时也给双方施加了紧迫感,好的岗位会有许多优秀人员来竞争,不好好干,就得让位于人。

在所有人员各就各位后,应规范岗位职责,完善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动态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职工的使用培养、晋职升级、任免奖励、聘任、待遇、分配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全员聘任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全员聘任可能会出现个别人员落岗。这些人落岗的原因各不相同:工作能力有限,工作态度懈怠,身体状况不好,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性格偏激等。如果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就可能影响到个人收入,导致情绪急躁、言行过激等。这些人虽然是极少数,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激化矛盾。此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还不健全。养老保险没有改革到位,也将成为高校人员流动的一个掣肘因素。因此,笔者建议,首先,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对于落聘人员做细致耐心的工作。一是可以设立待聘人员的管理服务机构,组织技术培训和进行思想教育,对待聘人员实行有限期的托管,设法分流安置,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采取待岗进修、转岗分流、限期调出、自谋职业等方法安置待聘人员。三是加强与相关人才交流中心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待聘人员。其次,要健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给高校以人员流动的出口。

结语

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合理开发使用人力资源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学校想生存、求发展,就要深挖内部潜力,在加强定编、定岗、定职责和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全员聘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信随着管理体制、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作者分别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副教授;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项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090239)

上一篇:高校内部审计的缺陷及完善 下一篇:企业成长期的技术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