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中国;美国的艰难选择

时间:2022-10-15 12:13:48

接纳中国;美国的艰难选择

编者按:

目前,美国各派利益集团正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场面之热烈火爆在见怪不怪的美国政坛也属少见。正反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动员了美国几乎所有实力派人物来摇旗呐喊。双方针锋相对的宣传广告常常在电视上一个紧跟一个地播出。人们的目光集中在有表决权的几百个国会议员身上。议员们在半夜接到政经两界“大腕”打来的游说电话已是家常便饭,来自四面八方的“美国人民”的信件更是雪片一样飞向议员们的办公室。

4月12日,美国安利公司董事长史提夫・温安洛到广州时编者曾向他请教:那些国会议员们到底在争些什么?这个担任美国商会董事局成员,曾两次在美国参议院的有关委员会上作证表态支持中国入世的美国人耸耸肩,语带幽默地反问编者:如果你知道他们在争些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我。政治家在全球都一样,他们总是争论不休。

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以前叫做“最惠国待遇”。在中美两国签署“入世”协议后,美国国会是否正式表决同意这种“关系”就成了入世的一个焦点。如果连基本的正常贸易关系都不能得到保证,入世协议的很多条款将丧失意义。虽然世贸组织总干事最近专门表态说,美国国会即使对这种“待遇”予以否决(包括对赋予正常贸易关系附加很多条件),也不影响中国加入世贸。但这样的世贸将是一个“跛脚”的世贸。它在解决贸易争端上的效率和权威将大打折扣。

如果就贸易论贸易,本来是没有那么多解不开的死硬疙瘩的,无非是市场的一些游戏规则,对等来往,互利互惠地做点儿生意,何难之有!但一旦陷入了美国式的政治泥潭,表面说的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骨子里却是美国国内各派力量的较量,如传统的行政当局和国会之间的讨价还价,反华的策略之争等等。尤其是今年正值美国大选,将选举产生新总统、全部的众议员和1/3的参议员。各派利益代表无不把中国入世及中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作为筹码,借机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当年西方世界的头号发言人英国首相邱吉尔发牢骚说:西方的民主制度,对比历史上的制度,无疑是一种进步,但这毕竟是一些聪明人想出来的最愚蠢的一种制度(大意)。至于怎么个愚蠢法,这里没有时间去细细研究,但最近古巴男孩埃连的事件,倒是让我们领悟到邱老先生所言非虚。一件小小的民事“纠纷”,只要涉及所谓敌对的制度,只要有政客一插手,就会有无穷无尽的扯皮。那么涉及中美之间这么大的一件事,能够痛快地解决得了吗?实际上,留给美国议员们的时间并不多。由于7月底美国国会将休会,8月份复会后又将忙于在11月举行的总统大选。要在两个多月内相继通过参众两院的辩论表决,这个回合的核心将是5月22日开始的美国国会辩论及随之而来的表决。我们难以预计结果将会是什么,但透视这个辩论的过程,可以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在不同阶层的美国人眼里,中国意味着什么。

冷战的延续

根据冷战时期美国所制定的立法,明确规定不能给“共产主义国家”正常的贸易地位。但随着中国市场诱惑的加大,从最初的实行贸易禁运,到1972年取消贸易禁运,1980年签署双边商业协议,最后是克林顿当政时期签署了17项特别贸易协议。中美间的贸易就是在政客随时可以跳出来捞取政治资本,吹毛求疵,横加指责的状态下进行的。直至今日,有相当一部分的政客还是希望保持这种“有条件贸易”的状态,例如共和党参议员F ・汤普森在智囊基金会发表演说时认为:“如果无条件地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关系,我们将失去对付中国的手段,而一年审查一次的最惠国程序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主动的一张牌。”

美国劳工组织的一些领导人除了持有与上述相同的看法外,还认为1979年的双边协议已经规定了美中之间的贸易互惠互利,因此拒绝给予中国永久性贸易关系既不会引起美中两国在总体上脱离接触,又不会影响贸易。

汤普森等人的这张牌,无非是要在中国人的头上套一只紧箍咒,以便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说来说去,还是以敌国相待的冷战思维。

克林顿为什么要全力以赴?

国际积极观察家认为,打破美中贸易的障碍是克林顿保持美国经济繁荣计划的关键,因此总统每天都在为批准中国的正常贸易地位而游说。

白宫发言人西沃特说:“这是一项非常不平等的交易,所有的开放市场工作都由中国自己去做,对美国工商界几乎没有或者根本没有不利之处,并将带来很多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是异乎寻常的(便宜事儿)。”这种“大话”当然只是美国人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为说服国会议员而有意夸大其词的成分。

商务部长戴利则说:“如果不能使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正常化,那么我们要向世界其他国家发出什么样的信息呢?”“我想那将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息,表明美国不想再发挥领导作用了,表明我们害怕一个其经济规模只有我们1/10的国家。”

而克林顿总统今年就要离任。回顾8年来的政绩,在经济方面的成就是前总统布什等人望尘莫及的,如持久的繁荣,消除赤字预算并有赢余,高增长与低通涨并行的“双奇迹”等。与美国历届的总统相比,其成就也是无愧先人的。

但是在重大的经济决策上,克林顿并非没有败笔。如1993年他游说国会通过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实现贸易自由化以来,美国在这个区域的贸易中并未得到预想中的实惠,反而遭受了一连串的挫折与麻烦。为此,国会坚决拒绝扩大总统达成更大贸易协议的权力,至今尚未批准他扩大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贸易关系的计划。另外,由于1999年12月确定世贸议事日程的西雅图会议的惨败,世贸组织在今年开始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梦想宣告破产。这些都让美国议员们心有余悸、顾虑重重。

在这种背景下,克林顿心里当然清楚,要为任期划上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或者名留青史,被动地维持现状显然是不理智的。他知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与中国达成的WTO双边协议,如果没有与此相应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支持,就会前功尽弃。不但美国的国家利益受到损害,也是对他个人行政能力的最终否定。因此,美国的一些报刊上都直截了当地以《克林顿风险很大的中国》为标题。

力量的分析

在国会里,参议院对此提案的通过几乎是肯定的,100名议员中明确表态支持的已达60名。变数在于众议院。有意思的是,克林顿是代表的总统,国会中支持他的却主要是共和党议员,而起劲反对的大多是议员。这自然与议员们的利益有关。一向以底层美国人的代表自居,劳工组织是其传统的支持力量。而美国大部分劳工阶层一向把全球自由贸易看作是对他们饭碗的最大威胁,自然也是反对中国入世的主力军。即将面临改选的议员们不得不对此有所考虑。

美国工商界和农场主以及从事农业劳动的工人几乎是一致同意的,例如美国商会会长多诺霍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与中国达成的协议齐心协力》的文章中写道:“如果国会开绿灯批准正常贸易关系,从而为美国工商企业敲开这个亚洲巨人的庞大市场,将使中国大幅削减一系列内容广泛的美国产品和服务关税,在2005年之前取消对高科技产品征收的进口税,并促进美国的出口,5年内增加150亿美元以上。”

对农业来说,一些农业专家不约而同地认为:长期而稳定地开放的中国市场,对美国这样一个有大量农产品需要寻找国外市场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消费1公斤美国的农产品,就已经是130万吨。事实上,中国在1999年已经进口了200万吨美国小麦,2004年会达到1000万吨。美国农场管理局的发言人说:“这可能使中国成为美国出口销售农产品的5个大国之一。”

学者们的观点尽管各有千秋,但由于他们占有一定的信息资料,从全球这个大空间,历史与现实这两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结论相对地比较客观。加州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教授鲍姆在一篇文章中说:“从尼克松到克林顿的6位美国总统都明白‘接纳中国’的重要性。其结果虽说有利有弊,但已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在中国国内,新兴的市场经济,萌芽中的文明社会以及日益加深的对法制重要性的尊重,都是20多年来建设性接触政策的明显成果。”

“那些反对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批评建设性接触政策的人就是在拿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开玩笑。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是好是坏应由其自身事实来决定。从纯粹的经济意义看,事实势不可挡地表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影响将是非常有益的。它将降低中国的关税,向美国的农产品,汽车,金融和电信服务开放市场,其他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更不用说了。它还将要求中国遵守关于保证规章透明度的国际准则并采取令人能够接受的解决争端的程序。这对中美而言是双赢局面。”

一张又一张的大牌

头已剃了一半,事到如今,克林顿已经没有退路可走,除了寻求民众和政企各界的广泛支持外,他打出了一张又一张的名流牌。例如寻求还在世的历届总统,历届国务卿,在任的42个州长,200位顶级的技术企业界领袖人物及100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发表声明,签名连署来烘托声势,对那些游移不决的议员们施加压力。不能小看这些方法,在一个崇尚名流,从众心理浓厚,被花花绿绿广告与宣传牵着鼻子走的社会里,克林顿当年能够从一个人微言轻的小州州长,把促成苏联东欧解体,波斯湾战争中打出威风、功名显赫的布什拉下马来,就是采取先扫清,后采取攻心战术的策略。因此,持反对意见的议员,面对的不是克林顿这个即将离任的总统,而是一大群大佬级人物。而正是这些人,曾经或正在谱写着美国新世纪的史篇。

克林顿有着两次竞选总统的丰富经验,他知道什么时候使用他的拳头来敲击麦克风旁边的桌子,来煽起一场狂热的响应风暴。且看,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主席贾西诺斯基在记者招待会上声嘶力竭地呼吁:向中国出口的美国公司中有82%是中小企业,而不是跨国公司,不是大鳄。它们关系着美国的命运,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这些公司只有一个呼吁,那就是一致地要求国会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美国高科技工业中国联合会发表了一封200多个成员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联合公开信,信中指出,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是世界上成长最快的高科技市场,美国不进入,欧洲和日本马上会取而代之,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而最近的一个插曲是:世界知名的运动用品企业耐克的老板,因母校加入一个极力反对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劳工权利组织,决定中止对母校的巨额捐款。这可不是小数目,数额大约为3000万美元。

反对派的阵营

反对派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有些确实与自家利益有切肤之痛的,如成衣业,纺织业;有的则是虚晃一枪,例如副总统戈尔所代表的一层人,在他还没有获得正式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为了不得罪工会和反对该协议的其他团体,他是万万不能明确表态的,只能是含含糊糊地说话和做人,这种苦衷,凡是当过政客的人,都是熟悉此道的。一旦他成为的正式候选人之后,就明确表示要支持克林顿的政策。因此,只要形势有利于政客自身的前途,从反对派转为赞成派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总的来说,美国社会中对此议案的反对势力主要有3股:工会、环保组织、人权组织。

美国国会中真正属于反对派的势力包括支持工会的人,基督教右翼共和党人以及一些摇摇晃晃的自由派人士。4月底,克林顿遭受了一次挫折。几个月来一直不愿说将如何投票的众议院领袖格普哈特终于表态,说他将以中国侵犯人权和劳工标准低下为由,投票反对这一法案。不过,克林顿对此无疑是有准备的,因为过去几年格普哈特一直是克林顿政策的坚定的反对者。让克林顿稍微宽心的是,这位“刺头”议员已保证不会像在以前的议案斗争中那样去拉拢其他议员。

而众议院的共和党领袖迪莱则是非常地憎恨克林顿,以至扬言要破坏政府的任何胜利。

这两位议员领袖如此辛苦的活动,当然是为了迎合一部分观众的胃口。不要忽视这股势力在美国社会中的分量。在这股势力中,即使是逢华必反的死硬分子,他们也代表了一种美国社会的主流观点,也是一种实际存在着的民意,应该予以正视和了解。

218张支持票从何而来?

简单地说,克林顿政府的提案必须在这次众议院表决时获得半数,即218票的支持,少1票也不行。

那么不妨先回顾一下1999年众议院对于延长对华正常贸易关系一年的投票情况。

给予中国永久性的正常贸易关系与每年表决一次、只给予延长一年的正常贸易关系虽然不能等同来看,但由此及彼,也大致可以看出目前对立双方的基本情况。

1999年表决时,众议院中的表决结果是260票赞成,其中共和党的票数150,的票数110。估计1999年投赞成票的150名共和党人,在即将来临的永久性待遇表决时,大多数人还会投赞成票。问题的关键是克林顿能否争取到当时投赞成票的这110名人中的80~90 名议员继续投赞成票。这也正是劳联-产联企图挫败克林顿的唯一机会,由劳联-产联带头,它属下的工会已经把争取否决对华贸易法案作为今年工作的头号重点。

既然如此,面对票源最大来源的工会,的议员们不可能不考虑工会的决定。拿已经连续9次当选为众议员的莱文的处境做例子,虽然他心里面并不反对克林顿与中国“积极接触”的政策,但他不敢表态支持克林顿的这个提案,因为他害怕会失去工会对他本人和的支持,甚至影响下届总统选举。莱文的心思,至少也是相当一部分议员的心态。议员是一种职业,选举他的人就是他的“雇主”。如果他要保持这份优差而不想失业,他当然要看雇主的脸色行事,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另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议员在2000年的头等大事是要恢复其在国会中的多数党地位。与头等大事相比,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投票只是一件比较次要的事务,他们不愿意因小失大,丧失历来依靠工会获取选票的优势。

截至目前,真正明确地表示敢于支持克林顿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提案的众议员还不到60人,也就是说,比1999年赞成延长一年的议员几乎少了一半。这离确保通过的票数还差30多票。这30来个众议员就是双方拼命争夺的焦点。

对此,克林顿很清楚,如果不能够在6月底之前速战速决结束这场表决,越往后拖,与11月的总统选举混战在一起,问题就会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因此,不论是支持克林顿的共和党议员,还是的头面人物都明确地表示,什么时候,只要克林顿找够了80至100个众议员支持,马上可以召开国会进行表决。否则,他们就不愿意召开国会,作那种旷日持久的无聊辩论。

工会并非铁板一块

劳联-产联是美国的工会联合会,相当于总工会,成员有1000万,包括了68个大工会。从历史上看,它的领导层是一贯反华的,这个渊源就不必花时间来探讨了。但时至今日,科学越来越昌明,市场越来越开放,他们还是奉行着19世纪商业主义的信条:出口有益,进口有害,贸易即战争,不是一方得益,就是另一方遭殃,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是美国工人阶级的天敌,反对美国的跨国公司越洋去剥削和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此外,从50年代积累起来的那些反华的陈词滥调,加上目前环保组织和人权组织的推波助澜,这就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坚固的信念。不光是反对这个提案,还反对中国加入WTO,甚至反对WTO与世界银行等这类推行全球化贸易的机构。无可否认,这种信念,影响了将近2/3的众议员的态度,因为工会毕竟是的基础。

但是劳联-产联的领导层无法控制各个行业工会,他们有权根据各自的实际利益采取行动并对议员们作出影响。例如电子工业的从业人员已经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实惠,贸易额从1994年13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33亿美元。于是这个行业的工人们组织起来纷纷拥向议员们的办公室,要求国会支持这个提案。

对于汽车工业、海上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公司这些行业的工会,同样也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好处,新增加的利润会以几十亿来计算。

因此,某些评论家认为,目前为止,虽然难以预测胜负的结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双方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二三十个游移不定的众议员往自己的这一边使劲地拉。虽然,美国有2亿多个公民,但目前来说,大家只能关心这二三十个家伙。这也许就是时势出人物的意思。

(编辑:张 良 图:路透社提供)

上一篇:没有老本可吃的年代 下一篇:谁的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