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生物学方法

时间:2022-10-15 11:43:59

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生物学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河流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了能够准确检测河流水的环境质量,工作人员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河流水质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价,以此来为今后此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河流水质 监测与评价 生物学

目前,河流水质量遭受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如何对水质量的污染进行有效防治也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以往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相关部门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以水质的理化监测值为主的监测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监测的需求,但是在监测的过程中,却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给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有效提高河流水质的监测和评价效果,相关人员研究出了监测和评价的生物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将传统监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对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一、河流水质生物监测

1.河流水质生物监测原理及优势

我们都知道,河流水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河流水的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因此,河流水一旦受到污染,生长于其中的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生产力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河流水质生物监测的原理就是根据水生生物的这种变化,来对河流水被污染的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价。相对于传统的监测方法来说,生物监测的优势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能够较好的将水生生物在环境污染下所产生的变化反映出来;其次是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生物能够在一些低浓度的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之后,迅速做出反映,以此来对污染进行及时预防;最后是能够检测到剂量较小、长期作用产生的慢性毒性效应。

2.河流水质生物监测方法分类

目前,应用于河流水质监测的生物方法有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分为生物群落法、生物毒性试验法、生物残毒试验法、分子生态毒理学方法、四膜虫刺泡发射法和发光细菌毒性检测法几种。其中,前三种生物监测方法是比较常规的,而后三种监测方法则是较为先进的方法。无论是哪一种监测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因此,监测人员要根据河流水质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生物监测方法。

3.河流水质生物监测的发展趋势

就我国目前河流水质生物监测的现状来看,仍然会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试验条件和技术分析方法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监测人员无法对水生生物在水环境污染下发生的生理变化和生化变化的原因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河流水质生物监测的发展趋势应该朝着与理化监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河流系统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进行监测,而且还能够对受到污染物影响的水生生物的变化进行正确评价,以此来为今后河流水污染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确保该项工作的最终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二、河流水质生物评价

1.河流水质生物评价方法

就我国目前河流水质生物的评价方法来看,根据水生物的不同,可以将评价方法分为三种,即藻类水质评价、鱼类水质评价和大型底栖无脊动物水质评价。无论利用哪一种水生物作为对象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藻类生物,其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具有生活周期短、对污染物敏感等特点,这类生物在水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下,无论是性质还是数量,都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目前,已经成为水质监测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参数,而这类生物的缺点在于不能将河流综合的生态条件充分的反映出来。在说鱼类生物,这类生物虽然能够将河流综合的生态条件充分的反映出来,但是对环境条件变化却不灵敏,且具有较高的成本。最后是大型底栖无脊动物,这类动物主要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以及圆形动物等,这类生物的评价优点在于采样容易,成本低,目前已经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在河流水质的生物评价中被广泛应用。

2.河流水质生物评价指数

河流水质生物评价指数主要包括3种,即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和生物指数。其中,多样性指数主要指的是根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具体的个体数目而设计出的一种数值指标。它试图将一个群落中种类的丰度信息缩并为一个单独的数值,种数越多,所呈现出的多样性也就越大。相似性指数主要指的是测定2个群落组成相似性的指数,这种指数是从陆地生态系统中发展出来的,评价人员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群落之间的比较,进而反映出它们的环境差别,以此来更好的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而生物指数主要指的是在会环境被污染之后,水生生物与环境中多种物质关系所发生的变化,出现新的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循环关系的一种指数。生物指数法通过对趣论中的敏感种和耐污种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到令人满意的评价结果。无论是哪一种评价指数,在河流水质生物评价工作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河流水质生物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进行河流水质生物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结果同样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污染因子和非污染因子等,在多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如果单纯的采用一种生物学方法,那是势必会产生评价结果准确度不够的现象。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河流水质生物评价的发展趋势应该尝试将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起来,根据水生生物的特点来进行环境生物学的综合分析,以此来将各个方法的优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最终得到令人满意的评价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要求的不断提高,生物学方法在未来的时间里也会被逐渐重视起来。为了能够更好的将生物学方法的作用在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中充分发挥出来,工作人员需要从技术、方法、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使河流水质的监测和评价工作能够更加深入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丹,丁爱中,林学钰,孙寓姣,郑蕾,陈程.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生物学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陆卫军,张涛.几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6)

[3]金德美,宋玉珍,刘文君,张凡,李力.河流水质监测与评价中生物学指标研究[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5(01)

上一篇: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比阿培南有机溶剂残留量 下一篇:HPLC法测定罗氟司特片有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