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效仿的作用

时间:2022-10-15 11:36:14

试论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效仿的作用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督促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为写作提供效仿。初中生不喜作文,抵触作文的原因可分为两点:语言功底不扎实以及不能合理展现自身想法。归根结底都是读写分离所导致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课堂与实际、知识与写作紧密联系。根据教材内容与写作要求,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写作提供语言材料和模仿对象,不断进行创作,在不断地效仿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个人素质,对初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效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大家之作,在文章内容、选材、布局谋篇、用词等等方面都是写作所要效仿的内容。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问题――“读写分离”,即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完全与写作脱节,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提升基本语言素养,提高文学知识储备

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时,要求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授是”这一结构练习仿写教学方式,刚开始学生有些不适应。但在我的要求和引导下,他们联系实际创造出了许多句子。如有一句仿写是这样的:“生命的力量是不可估算的,不必说它可以给生活带来无限启迪,也不必说它可以让我们感叹造物伟大,单是它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就足以让我们对它感激不已。”

从此件事例就可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取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思考它的结构、框架,选择适合学生的加以引导,是学生从练习中不断练习词语搭配与句子结构。虽然对教师的要求增大,但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效仿基本写作,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写作的语言魅力,找出作者在段落安排方面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以这种方式进行仿写训练。

我在教学时还是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案例。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了雪地捕鸟的描写,用词简洁、连贯又十分生动。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动词的描写,以动词的连贯性突出了百草园的“趣”。因此,在教授这一段时扣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让学生从课余的游戏中寻找实例,如“踢足球”“钓鱼”等等,再用准确的动词表达出当时的场景,对课本内容进行效仿。

有一位学生对“钓鱼”的描写是这样的:“钓鱼是一种看似容易,但操作十分困难的活动,它需要一定的耐力和毅力,着急是肯定得不到鲜美的小鱼的。来到江边,先把鱼饵挂在鱼钩上,然后把鱼钩扔进江里,调整好鱼竿的长度。再把准备好的鱼饵撒向垂钓之处,这是定位,把鱼引过来。最后就可以开始钓鱼了。不过钓鱼得有耐性。你要席地而坐,或是准备好凳子,静静地等待着鱼的上钩……”

三、效仿基本写作思路,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有方法的引导学生效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构思技巧,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思路。因为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思路,因此教师要严格按照写作要求进行效仿,加大学生对词汇等基础理论的积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不在出现讨厌写作的现象。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文章的行文思路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作者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谋篇布局。另一种是作者已结局开头,以倒叙的形式完成全文。也可以说成是采取“总――分――总”,或“总――分”的思路。学生在此问题上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行文思路。不同的文体适合不同的行文思路。

就文体而言,有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和说明文等。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记叙文的特点是记叙某种具体、现实的物体,通常采取时空结合手法,通常采取顺叙、倒叙和插叙的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所以它要求语言要有形象性,通常采取“总――分――总”的写作方式,达到渲染感情的目的。但采取“总――分”的方式也可以表达出良好的效果,开篇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表达出作者的想法。

再例如议论文,议论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论据的,即论证观点的依据,所以材料必须具有某种论证性。议论文的语言运用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它所思考的、把握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对整体事物的某种高度的抽象概括。在谋篇布局上,也经常使用“总――分――总”的方式,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四、结语

在教授初中语文写作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效仿的形式,应用这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应选准读写结合点,注意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促使学生吸收先前经验,增长知识迁移的能力,提升阅读能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使学生的写作不再是一块短板,在阅读与写作的方面得到发展,形成阅读和写作习惯,促进学生今后在文学路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苏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11)

[2]季秀华.强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新课程(中). 2014(09)

上一篇:摭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