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经久抚方润 轮须常规可圆

时间:2022-10-15 10:59:17

玉经久抚方润 轮须常规可圆

近几年,军旅书法水准大幅度提升,出现了一批带军衔的书家。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这个群体年轻者众多,获奖者不少,当然水平也很不错。

张维忠身列其一,是我比较看好的年轻的军旅书家之一。

他的字我很关注,主要关注他的走向和路数。我觉得走向和路数是搞书法的人一定不能糊涂的问题。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总会伴有纷繁复杂的问题与课题,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属正常,都可以补救和解决。可就是在这走向和路数上不能出原则性问题,因为它决定一个人书法艺术的命运和成功与否,就个人来讲,这可是重大课题。如果这类课题长期不能解决,一旦“器成彩定,难可翻移”。

个人宏观的走向有没有科学的定位和选择?是朝着格调发展还是朝着手法变换发展?是向好还是向俗?是眼睛紧盯展览风标猛跑,还是深潜某个或某些领域驱动自己的双楫?字里行间储存的信息是气格和品位的东西,还是固化着什么套路的东西?昨天是什么样子,今天又有什么模样,明天可能又会有怎样的面目?等等。窥索这些问号,就可以辨察其路数走向甚至是才气智慧如何。

维忠以前的字,平和温婉,风格饬而丽。近期的字在化温祛平,节奏韵律有跳宕散逸的气息。我试着臆猜其往后的路数可能在行草借魏,魏傍行草的格局间运行。维忠给我的印象是,他的书风走向大方向是在行草和魏楷之间来回腾挪。同时比较趋于“缓进”的态势。我相当坚定地认为,选择这条路是真正的正途长衢。这是我比较看好维忠的主要依据。

从历史的眼光看,行草书占领了中国书法史的主脉。“二王”体系又是主脉之主流,且统领至今。宋米芾“扫二王恶札”,清阮、康、包之兴碑,是书史性的判断、叛逆或推动。宋季诸子举起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大旗,并解决了他们的课题,尚意书风生。清代遗老口号响亮,但他们只是引通了涓涓小溪,没能形成洪流(这里专指纯正的碑学,不指金石考据学)。真正意义的碑学,已经是书法界广泛认定的重大课题。我们今天再度讨论、思考这一课题是极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今天,从表面上看欲走碑帖融合之路的书家或许不少,可是真真正正付诸实践的很少。简要地说,要走这条路,就必须把行草和魏楷这两口井都打出水来,这样才具有条件和可行性。

上一篇:稚拙大气的南阳汉代陶狗 下一篇:中国奇石界的三大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