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56例

时间:2022-10-15 10:49:25

刺血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其主要功能是清热熄风,解痉止痛,平肝明目。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耳尖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患者5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40岁;病程5小时~7天;发热者40例,体温37.5~37.9℃者16例,38~38.9℃者29例,39℃以上者11例;扁桃体Ⅰ度、Ⅱ度、Ⅲ度肿大者分别为20例、30例、6例。血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39例。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标准如下:以咽痛,吞咽痛为主要症状,伴有发热、恶寒、咽干、咳嗽等症;咽部检查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或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

治疗方法:治疗取穴少商、耳尖、耳背静脉(选耳背三条静脉最充盈之一)。点刺前先以左手按揉预定刺血部位,使其充血,然后常规消毒,以左手拇、示两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拇、示两指持三棱针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快速点刺,在左手拇、示指及右手中指的压挤下,放血3~5滴,术毕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每日1次。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疗效。①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②好转: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③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果

56例患者痊愈52例(93%),好转4例(7%),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发病在3天以内者治愈率达100%。治疗中观察,放血治疗后,可使患者的体温及血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至正常范围。

典型病例:患者,女,36岁,主诉咽喉疼痛伴发热1天。患者于1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口干喜饮、便干溲赤,自服药物无效而来诊治。查体温38.2℃,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黄色分泌物。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1.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3%。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依上法治疗1次,身热已退,咽痛明显减轻,共治3次,诸症消失而愈,查血常规正常。

讨论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耳尖穴属于经外奇穴,是临床常用耳穴之一。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与人体经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能使脏腑之火热毒邪随血外出而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祛瘀通络,镇静止痛的作用。急性扁桃体炎属祖国医学“乳蛾”范畴。因病机为风热火毒循经上扰,蕴结咽喉所致耳与经络脏腑密切相连。手足十二经脉的循行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灵枢》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结合耳尖穴位的特殊性,在耳尖穴放血有着清热解毒、泻火、抗过敏、消炎、抗感染等功用。耳尖放血降低甚至避免了对抗菌药物的依赖,而且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尤其对于易患此病的儿童,廉价高效,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6—127.

上一篇: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180例临... 下一篇:胃异位胰腺2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