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与施工一体化项目技术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5 10:44:56

关于设计与施工一体化项目技术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项目技术管理过程中,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管理体系,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推进、完善、深入,积极稳妥地落实制度、措施,才能实现技术的可控管理。本文从设计与施工一体化项目的技术管理方面出发,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在技术交底、质量管理、变更中的技术管理、技术标准管理、工程回访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取出来,特别强调指出了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分析了设计与施工一体化项目技术管理过程中上述环节的控制对策,为该类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技术管理

本文涉及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项目,主要指的是设计―施工总承包(D-B)模式,是指承担施工项目的企业依据合同条约款定,承担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环节,并对该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全面负责。在这类承包模式下,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采购工作,由甲方(客户)负责组织。设计和施工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能够避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差异造成的项目实施效果的偏差,更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设计、施工的分工和合作,两方面具有交叉、互动、互补、优化的效果,设计可以通过优化方案帮助施工缩短工期、提高项目施工质量,施工也可以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项目实施中的技术管理就涉及设计和施工两个相互渗透的方面。

1 项目技术管理的含义

项目的技术管理,是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一般包括基础性技术管理工作,例如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技术标准、试验方法,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等;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设计阶段的文件审核验证、工程实施阶段的技术措施、材料检验、规范标准的贯彻等,竣工后的技术管理工作,新技术开发的鉴定验收、技术分析与评价等。

2 技术管理的意义

张金成翻译的《成功的项目管理》(杰克・吉多和詹姆斯P.克莱门斯著)一书中,第一篇这样讲述:“项目管理包括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建立一个计划,然后执行计划,以实现项目目标。”“一旦项目开始运行,项目管理过程就要监控整个进度,以确保一切活动按计划进行。有效的项目控制,其关键在于测量实际进度,并与计划进度适时地、定期地进行比较,如有必要,则立即采取纠正措施。”[1]技术管理工作也是需要建立计划,然后组织技术人员实施计划,并在过程中有效控制,最终实现控制质量的目标。

要树立观念,确立技术管理的重要地位。把技术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认识技术在当前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性,增强质量意识,从战略的高度推动技术管理的实施。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最基本的目标,项目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不出任何责任事故,要全面推进技术管理重要性的思想,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对这一管理思路的认同,宣传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从责任和意识两方面出发,促进每一位员工都积极参与到技术管理过程中来。

要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技术目标既要体现成效,又要切实可行,责任要落实到人,哪些技术目标需要哪些人来负责,能量化的要量化,完不成要负担什么样的责任,还要有具体的奖惩措施,要提升项目整体执行能力,这就是明确的标准。技术管理要求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控制,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担负着质量责任,让技术人员意识到,保证项目质量,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依靠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上而下的技术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而实现的,真正使项目的技术管理效果得到显现,质量要求得以保证。

3 项目技术管理中关键环节的探索

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涉及方面多,从项目进入设计环节到施工,需要项目全体人员的参与和支持,上要有制度可执行,下要有全员的主动实施,既做到制度的严格遵守,又做到实施过程的自发自控,从整个管理过程中实现技术管理的最终目的。

3.1 技术交底,发挥技术方案和执行之间的纽带作用

技术交底,是各级技术负责人将项目的技术要求逐级向下传达、贯彻的过程,一般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交底、分项技术方案交底等几个方面,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技术资料编制、审批前的审核等环节,例如组织设计人员理解客户要求,明确设计输入文件,组织技术人员理解图纸,结合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组织各节点技术管理人员对上述技术文件各项条款的技术性、完整性、严密性进行审查,确保形成的图纸文件符合客户要求,施工文件符合设计要求,但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技术交底环节常常被忽视。

技术性文件编制以后,执行人(项目经理部中的设计师或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规定的方式、措施、标准、要求全面履行各自承担的工作,全面实施文件要求。技术交底是在技术性文件编制后,通过对技术性文件的详细分解和交底,让项目经理部每一位技术工作执行者了解文件要求意图,明了所担负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明确在工作过程中自己的责任和工作方法,因此规范的技术交底工作在技术文件的执行落实起到了良好的纽带作用。

技术交底的目的就是将各项技术要求具体落实到项目部每一层级的执行者,指导技术人员以技术文件作为工作的行为准则,因此技术交底的内容应该全面而细致,必要时,需要示范操作方法,或者是制作样板。技术文件审批后,应组织统一的说明,便于整个项目的协调实施。一般交底以书面交底为主,交底双方签字,文件归档,对施工中技术难度大的项目,可以实施样板交底,接底人确认样板做法后,签字并按照样板做法施工。

3.2 重视质量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的落实

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但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十分突出,事故原因涉及面广,从立项、设计、施工等各个建设阶段均有关系。在设计过程中,以是否满足客户要求为重点,在施工过程中,进度往往是关注和控制的重点,另外是费用管理和技术管理,对于质量管理,停留于纸面的检验计划和制度,落实不彻底,导致质量管理的薄弱,引发质量事故。

第一,要注重全面质量管理,明确项目总体质量目标,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到每一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在项目开展之前,编制好质量检验计划,明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检验依据、检验时间、检验方法、检验工具以及每一工序的检验程序。

第二,要重视项目的质量检查,设计阶段的设计评审环节,要明确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质量要求,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审核图纸是否具备施工的可行性,特别是设计参数、设计标准、功能和使用价值等方面,要实施综合检查,全面衡量设计文件的质量;施工环节要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发现质量隐患,对工程质量实行有效控制。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控,对工程的工序进行梳理,明确重点环节和关键工序,并对重点环节和关键工序实施现场验证,[2]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设计部门要与施工部门做好接口协调,保证设计质量,同时以施工反促进设计阶段的准确性,消除质量隐患,保证设计文件满足质量要求,满足施工要求,强化设计文件的可执行性。

工程质量检查是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检查依据有国家颁发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验收统一

标准,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质量检验标准,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3]

3.3 项目变更中的技术管理

在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有各种原因促成前期设计方案的变更、施工图纸的修改,例如由承包商自身引起的变更,前期设计不合理,因为设计阶段的基础资料收集不全造成无法施工,设计方案需要变更;由客户方面引起的变更,客户提高标准、新增要求,造成设计方案的调整,以满足客户要求的不断变化;由于无法预测的事件引起的变更,如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临时改变,导致设计方案修改,以适应现场实际情况等。无论变更什么时间发生,在变更发生的时候,承包商都必须作出相应的反馈,管理、控制变更事件,并将项目引向最终目标,技术管理在这个环节中就变得比较重要。

3.3.1 质量管理程序中要求的记录管理

记录是质量管理的一项关键要素,特别是在变更发生的时候,它是一项基础工作,首先要真实地、及时地记录变更的信息内容,变更必须要发包方做确认,特别要说明变更后呈现的效果,以及变更引起的附加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的变化等,这些是很重要的信息内容,发包方确认后再组织实施。在实施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做好记录,以可追溯的方式体现信息的传递阶段。

3.3.2 变更的交底

一是向设计人员讲明变更的内容和目的,提出需要达到的要求;

二是施工方案的变更,技术人员要熟悉变更设计,明确变更意图,明确变更的技术要求,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做补充或修改,并及时按照规定审核、审批;

三是设计变更引起的技术交底,在设计变更完成后,要将设计变更向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及时做说明,分发最新的设计文件,签字确认后予以实施。

3.4 重视技术标准管理,保证设计、施工质量

技术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和技术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TACO)给“标准”的定义做出统一规定: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4]因此,标准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技术行为必须依据的准则性文件,在承包商与客户之间的合同约定中,应明确标准这一项技术依据文件,采用标准必须确保其有效性,这是强制性的要求。

3.4.1 设计阶段的标准化工作

实施后的项目是否能够满足客户需要,是承包商的目的之一,因此在项目开展后,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必须重视标准化工作,设计开发贯彻执行标准规范,就可以减少设计阶段的缺陷,使设计质量得到保证;减少返工次数,使设计速度得到保证,从而提高设计阶段的经济效益。设计阶段的标准化还可以明确对施工阶段的生产能力,确保在设计之后的施工过程可实施。

3.4.2 施工阶段的标准化工作

各类施工标准规范是项目施工阶段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施工工艺标准、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技术人员应深刻理解并掌握标准的指导思想及内容,控制施工全过程;除了指导作用外,标准中的强条部分,是彰显约束作用的条款,必须严格遵守。

3.4.3 现场使用技术标准的有效性

在使用前,技术标准的有效性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确认才能使用,要求使用书面文本形式的标准,网络上下载的电子版本不提倡使用,如果必须使用,需要经过与正式文本版本的比对确认才可使用。应设立标准化专职管理人员,关注国家的标准更替信息,对常用标准规范的版本更新进行跟踪,及时更替旧版本,确保使用中的文本有效。

3.5 做好用户服务管理,正确对待工程保修和工程回访

工程保修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的条款,在规定的期限内,必须对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进行维修,如出现需要检修的问题,应尽快地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修理。

工程回访是多年来形成的管理制度之一,这里提到的主要是指技术性回访,定期不定期的对完工工程进行跟踪回访,重点是项目实施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性能和使用后的效果,记录业主集中反映的各类问题,对质量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出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组织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综合形成合理的建议,制定出可执行的补救措施,在今后的设计、施工中予以改进,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

要切实把工程保修和工程回访列为承包商的责任和义务,认真了解和处理质量问题,切实做好相关记录,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并对保修和回访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这种回访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回访必须认真真实,并作具体分析。

4 结束语

通过对工程项目技术管理部分环节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态度决定结果,要促使技术管理实现突破,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好每一个管理环节,达到全员参与,才能全面落实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的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中非常必要的部分,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不断提升,提高图纸质量、保证施工质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莱门斯,张金成译.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陆绍笺.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DB/OL].科学之友,2011(3).

[3]徐家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百度百科.标准[OL].

上一篇:优化拓宽供应链 外包提升竞争力 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