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琛的圣咏《地平线上的五首歌》

时间:2022-10-15 10:04:53

秦文琛的圣咏《地平线上的五首歌》

创作杂谈

2007年10月初,国际著名的音乐出版公司Sokorski出版发行了秦文琛的作品《地平线上的五首歌》,这是该公司计划出版秦文琛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这部为独奏大提琴、手风琴,以及15个弦乐演奏家而作的大型室内乐题献给作曲家古柏杜丽娜和手风琴演奏家曹晓青,2005年10月12日首演于北京。作品大胆的构思、生动的音乐语言,展现出作曲家心中对生命独有的认知和向往。

音乐总长约21分钟,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标题,五首不同的“歌”反映了秦文琛对地平线这一命题丰富而特殊的感受。

Ⅰ、鸟儿的回声

“鸟儿……那是生命的呼唤。”(作曲家语,下同)

这是充满生机的一个乐章,作曲家以鸟儿的意象为载体,力图再现大自然的活力。弦乐器的高音区滑奏是这乐章标志性的声音,它们敏捷而迅速,既像是一声声明亮的鸟鸣,又像是穿越时间由远古而来的哨音。弦乐群在高音区密集的长颤音像是群鸟飞来,十几个弦乐声部以小于半音的微分音音阶顺次排列,重弦齐鸣,声势浩大。遍布这个乐章的手风琴高音区的同音快速轮指,有着仿佛空气穿过飞鸟翅膀羽毛般的特殊效果。

Ⅱ、天地对歌

“有时候,少,即是丰富。”

这一乐章,作曲家采用单音写法,将全部力量集中于E音。乐章伊始便是由弦乐演奏的长达45秒的E长音,寂静、深沉,而后这一气氛之中接连出现不同的闯入者,一音之上,变化万千――拉奏、拨奏、跳弓、滑奏、振音等与不同的节奏、音区、力度的变化组合,令这单独一音非但不乏味,反而妙趣横生。

乐章中部,独奏大提琴和手风琴以模仿的方式奏出了象征整部作品精神所在的简朴旋律:E#FDE,这是来自内蒙古的作曲家以长调的装饰手法对核心音E的转述。在而后弦乐群如急行的脚步般的衬托下,这一小段被连续重复旋律突然间充满了崇高感,似乎是独步于旷野中的行者面向苍天而叹出的一曲长歌。

Ⅲ、远方

这一乐章的音乐结构就像是不同风景的转接,丰富,充满幻想,同时又统一于无际的地平线之上。独奏大提琴在此乐章中五分之四的篇幅都是拨奏,尤其是乐章开头,全场肃静,唯有大提琴一人响起的长达46秒的散板拨奏,将万籁俱寂的空旷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手风琴随后的进入让人联想起第一乐章中鸟儿飞翔的形象,弦乐群在之后也有类似的“再现”。

最神秘的部分是接近结尾时独奏大提琴在自然泛音上的拉奏,左手在一弓之中不断变换泛音的触点,听起来

有如草原上随风而至的呼麦,遥远,却温暖。

Ⅳ、云彩的间奏

“草原上,云彩的瞬息万变让人根本无法琢磨……”

这是整部作品中最短的一个乐章,长度仅有一分钟,音乐建立在一种漂泊不定的韵律感上。演奏法的安排也很特别,除了独奏大提琴,其他弦乐全部拨奏,细碎的声音就像云层中透出的缕缕光线。两件独奏乐器以交错的长音向后延伸,直接进入“第五首歌”。

Ⅴ、消失的圣咏

生命的礼赞。弦乐群依然不拿弓子,将乐器垂直抱在胸前,左右手敲击琴身,人与琴形成一个个十字形。密集的敲击仿佛急促的脚步,像一个群体在朝圣。“天地对歌”中的简朴旋律移调之后又一次在独奏大提琴与手风琴上出现,这一回作曲家将旋律向后续写成了ABGAECD,顿时,草原上悠远的吟唱与基督教的圣咏音阶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不同的信仰形成了相同的神圣。

正如作曲家所言,“来自东西方的‘圣咏’结合而成的,是一种永恒的亲切”。■

上一篇:笛子演奏中的“气”与“指” 下一篇:音乐之本在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