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拍DV

时间:2022-10-15 08:30:20

出去玩,相机,摄像机自然少不了。尤其想过把“导演瘾”的JMS,拿着DV恨不能把好看的都录下来。可是,录像的时候让小姐妹猛摆pose,看着显示屏里的影像也很开心,回家在电脑上一瞅,画面不是曝光不足就是曝光过度,再不就是忘记旋转,拍出来的影像得歪着脖子看。真愁人,所以小编特意请教了DV达人诺诺同学,大家一起跟他学着拍DV吧。

必不可少的器材

初级――想拍出好的DV片,DV机三脚架电池充电器一个都不能少。如果你旅行的时间比较长,DV机的存储容量又很小的话,数码伴侣或笔记本也是必需品,存储空间满了的时候,最好将数据转移存储。

晋级――对DV影像有更高要求的你,得用广角附加镜。在拍风景或者拍摄空间比较狭小的时候,广角附加镜能助你得到更大气的场景。不过,用广角附加镜的时候,最好别拍特写,那样画面会变形的。

最后,别忘记带包纸巾,这可是有大用处的。

拍出来不会吐的技巧

“手要稳,不能抖!”这是咱们菜鸟的经典教条,只是,要防抖,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小心小心再小心,出来的画面很可能还是从头晃到尾,诺诺说了,这是你太菜鸟了,没用三脚架吧?虽然很多DV机都有防抖功能,但防抖功能不是万能的,想得到最稳定的画面,一定记得用上三脚架。

三脚架对长焦端拍摄非常重要,景物被你拉近放大了,机器动1mm,图像就会动10mm。就算你底盘再稳,长焦端拍摄时还是会有很明显的抖动。要注意的是,使用三脚架,最好关掉DV机的防抖功能。确定要拍摄的画面后,锁住三脚架锁扣,防止DV机倾倒。

实在没条件用三脚架,就只能在拍摄姿势上下功夫了。扎马步是比较好的办法。把拿DV机的胳膊紧紧贴住身体,手臂弯曲,另一只手握住拿DV机的手腕,这样稳定性会增强。

拍好看就得调整白平衡

啥是白平衡?说白了,就是能让你的DV机认出什么是白色,并以此为基础,正确“认识”其他色彩。不然,你会拍得颜色失真的。

一般的场景,用自动白平衡就可以搞定,但是环境复杂的话,DV机可能会“眼晕”,拍出来黑乎乎的或者颜色有偏差。这时候,就得你手动调整白平衡了。

稍微有点摄像常识的,可能会记得手动调整白平衡得用到白板。可是,荒郊野外的,到哪里找很白净的打印纸呢?还记得一定要带的纸巾吧?把它放在镜头前调整白平衡就行了。

而且,纸巾的好处是,它不是100%的白色,有一定的灰度,很接近专业测光用的18度灰板。用它调整,你的画面就基本就不会出现偏色了,这要比你带个灰板方便得多,调整完了,还能擦擦汗哦。

不会调整?一般来讲,参照说明书按步骤来是最简单的,或者,你这样操作把DV机变焦镜头调到广角端,将纸巾盖在镜头上,盖严,白平衡调到手动位置,把镜头对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太阳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寻像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不同的机器,表示方法有所不同),这时白平衡手动调整就完成啦。

拍出来黑乎乎的别发愁

在海边拍摄时,看起来背景曝光正常,人脸却黑乎乎的,这是因为DV机的测光模式属于平均测光,它会根据画面整体亮度来确定曝光参数,在海边,大部分的环境光比较强,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较小,DV机就会误判。

最简单的,直接选取DV机的逆光补偿功能就好了,没有的话,就把DV机调为手动模式,通过调整镜头光圈,让人物正常曝光。

有时候,看着显示屏上夜景很美,拍出来昏沉沉的,这就是曝光不足,是因为环境光线太暗造成的。这种情况,就得想办法增加亮度,不到万不得已,尽量别开DV机的数码增益功能,如果开启,虽然能提高亮度,但画面上的“麻点”会非常多。看这些介绍依然摸不着头脑的你,直接选取夜间模式好了。

快速变身构图行家

专业点的,会经常给你指出来说构图有问题。“构图”是个啥米玩意儿?就是你拍的画面,点线面协调不协调,协调就显得画面好看一些。

想有好的构图,就得明确你想要什么东西,也就是所谓拍摄主体。确认好主体之后,如何重点突出主体就是你自己琢磨的了。全景拍摄时,最好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前景,这样拍摄的画面会有一种立体纵深感,一般的原则就是,避免杂乱的背景,主体颜色跟背景区分开,会显得好看一些。

还有就是,尽量不要歪着拍东西,整个画面与建筑物,电线杆或地面,能呈现水平或垂直,看起来就会比较舒服。当然,想表达特殊想法时除外。

拍人物的时候,人的头部与画面顶部的空间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太少会觉得压抑,太多会看起来很空,造成比例失调。一般来说,人眼位置在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一处比较合适,很多DV机都有点或者线能够把人眼的位置框起来,这是最适合我们菜鸟用的功能啦。

上一篇:烤英式布丁等 下一篇:当心,不孕可能是指甲油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