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08:15:37

关于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的有机结合。当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时,教学目标也不只等于“教的任务”,它更为关注的是“学的效益”。只有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三个层次的目标都达到了,才算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有效的教学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健康的情感态度,还应该包括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学习的快乐、潜能的开发、智慧的启迪等等。那如何认识并提高数学有效教学呢?

一、紧扣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1.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从过程上)。从过程上讲,它包括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相关影响是成正比的,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参与对高层次思维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广泛参与,就会在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从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策略上)。纲举目张,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是有效教学的应有之义。

同时新课程强调问题的生成,“解决一个问题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强调解放学生,张扬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百花齐放,“答案不是唯一的”;强调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孩子们的潜力一旦爆发出来,其力量往往是惊人的”;强调建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教师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跟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新课对新课堂的这些要求无疑是正确的,可被许多老师(包括专家)误读了,主要表现一是忽略预设,因为课堂上有许多无法预料的未知因素,无论如何充分的预设,都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课堂,于是出现了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课前既无法预知课堂上会出现些什么,课后便无法测量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教师缺席,新课程拒绝满堂灌,许多老师便谈“讲”色变,将“少讲”甚至“不讲”定为教学的原则,于是,本来一点就明了的简单问题,却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或者是抛出一个问题,务必追求开放,不停地重复“你说!”“你说!”,至于说了什么,哪些不够准确,哪些不够深刻,哪些尚欠严谨,老师都不置可否,都怕担上“灌输”、“填鸭”的罪名。孰不知新课程还特别强调教师的“首席”地位,我记不得哪位特级教师在上个世纪就曾说过:“教学的奥妙就在于该讲的讲、该问的问。”

3.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结果上)。首先,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提供条件。有效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活动,坚持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课本出发。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习题的关系,既要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又不能成为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如果学生不愿听,不愿学,不会做习题,教师不要只是责怪他们,也要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其次,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包括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双基”、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再次,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发展,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和健康心态的发展。我们提倡“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新理念。

4.关注教育教学实效和效益(从价值取向上)。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经历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育”是什么?在古希腊语中,教育意味着“引出”,也就是引出一个人来,是把人的内在天赋本性引发出来,把人的潜能引发出来。“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变个小孩子》)。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准备提供外部条件,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

最后强调对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融入生活,把生活融入学习,在合作中学,在读书中学,在沉思中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游览中学,在听中学,在交谈中学,在看中学,让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数学的有效教学。

上一篇:实施自主学习 打造有效课堂 下一篇:初中数学有效探究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