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骶尾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5 06:35:18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骶尾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分析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骶尾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5例骶尾部外伤患者拍摄骶尾骨正侧位片(DR),后行螺旋CT骶尾部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骶尾骨正侧位DR片对非移位性骨折不能清晰显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9例发现明显骨折征象。结论 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骶尾骨骨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骶尾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骶尾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平面重建

骶尾部外伤后骶尾部疼痛,临床医生大多会拍骨盆正位片和骶尾骨侧位平片,但由于骶尾骨形态复杂,先天变异较多,再加上盆腔脏器、肠道积气及积粪的影响,使得骶尾骨骨折线不容易显示,尤其对非移位性骨折诊断更难,极易造成漏诊。现应用骶尾骨DR片与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对比分析的方法诊断骶尾骨骨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接受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的85例骶尾部外伤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49例,年龄16~63岁;均有明确外伤史(交通事故71例;高处跌坐伤14例)引发骶尾部疼痛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院方提供明确的诊断结果。

1.2 方法 试用PhiLips DR机对骶尾骨进行正侧位摄片,后使用PhiLips 16层螺旋CT机进行骶尾部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参数:120 kv,40 mAs,层厚2 mm,螺距0.938螺旋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从冠状位、矢状位和任意斜面观察外伤部位骨质是否连续。

2 结果

85例患者DR正侧位片其中78例无明显骨质异常,7例可疑骨折,而经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后,其中78例无明显骨质异常患者中有7例发现骨折,7例可疑骨折患者中2例发现骨折。CT所发现9例患者中骨折断端均无明显移位,骨折线较为隐蔽。

3 讨论

骶骨由5个骶椎组成,形状为倒三角形,在17~23岁时融合。尾骨由4节(或5节)退化的椎骨融合。骶尾骨在正位片上与直肠及内容物重叠,侧位片上又与髂骨及臀肌重叠,骶尾部结构复杂,先天变异较多,因此对于非移位线骨折来说诊断困难,且漏诊率极高。通过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1]后可得出多方位信息,立体、全面的显示非移位性骨折线,同时在立体上体现骨折的全貌[2,3],观察骨折的同时,可以对临近软组织进行观察。螺旋CT不仅使影像医师能够直观准确地进行诊断,还能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综上所述,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应用,能够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骶尾骨骨折的范围,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曹焉红.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评价,工企原刊,2006,19(2):41-42.

[2] 史丽静,田贵明,王培军,等.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8):1030-1032.

[3] 朱洪良,王士兴,杨其根,等.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骶尾骨、下颌骨创伤中的应用.医学影像杂志,2003,13(9):692.

上一篇: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分析 下一篇: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脏起搏器功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