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的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

时间:2022-10-15 06:16:56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的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用,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应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引导和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学会知识,增长智能,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下面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志趣活动,它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得并创造性地完成探索活动。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堂运用课程资源,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例如:(1)在教学“有理数乘方”运算时,用我国传统的面食“拉面”引入,让学生用自带的松紧带操作“拉”与“扣”,通过反复操作,学生兴趣盎然。(2)培育某种农作物新品种,得到100粒第一代种子,如果每一粒种子又可以培育出100粒第二代种子……如此下去,到第四代时共可得到多少粒种子?……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归纳,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的概括。这样一是有趣易接受,二是让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设计教学给学生新知的探索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得到新知的满足,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为动机,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获得了积极主动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身临其境。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当在教“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个抽象的难点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手拿一张崭新的一百元新版人民币问: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呢?学生亲身体验内涵,有一种亲切自然,水到渠成的感觉。再如“抽样调查”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冒富大叔承包了一个鱼塘,你要想知道鱼塘里有多少条鱼吗?你能帮冒富大叔想出好办法求出鱼塘里鱼一共约有多少斤吗?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就一定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想了解的迫切心理,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答案,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冲突,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他们吃着自己做的“知识蛋糕”,感到其乐无穷。

三、让学生各抒己见,体验成功快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课前的准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等工作,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例如解应用题:要用20张白卡纸做包装盒,每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者做盒底3个。如果一个盒身和2个底盖可以做成一个包装盒,那么能否把这些白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盒身,一部做底盖,使做成的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请你设计一种分法。如果不允许剪开白卡纸,能不能找到符合题意的分法?如果允许剪开一张白纸,怎样才能既符合题意又能最充分地利用白纸?这样的问题适合学生合作学习。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解授课式转向小组合作学习的“民主探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与与要求,当学生对新知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迅速解决问题。要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发展提高。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后进生在优秀生的点拨下受到启发和感悟。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尽管有时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但老师都要给学生的机会表达,以增强自信、张扬个性。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

四、分层演练,让各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知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演练。如果用“一刀切”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其结果是: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设置有梯度的习题让学生训练。在分层演练的同时,也可精心设计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强化训练,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很快得获得矫正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是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催化剂。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既要做到选题的层次性,又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困难的各种情况,还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的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双基的形成,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让学生在提高数学能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成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才能大幅度地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和谐教学”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中教师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