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浅析

时间:2022-10-26 03:37:30

美化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浅析

让语文课美些,就是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潜在美,遵循美育的原则,按照美育的程序,探求美育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下面我联系教学实践对如何美化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突出意境感知美

美育是感性形象的教育,美化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美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运用教材中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感知到美的熏陶。如在讲授《春江晚景》时,在学生默读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合上课本,然后闭目想象江南春天的景色,再想象一下傍晚河边的景色,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无意识地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风景美丽、鸟语花香的江南农村傍晚风光图,造成一种意境,约两分钟后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几幅江南风景画投影到屏幕上,学生一看,情绪高涨,教师从中增加讲解、润色。江南形象的美之所在、文章的中心到此学生自然明了。课后从学生的课外练笔中,我欣喜地发现,课文中的画面形象对学生感染至深,因为许多学生都表明在自己生活中都会发现美,珍惜美,都应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学生对文章中基本美的感知已迁移到对社会美的欣赏上来了,通过艺术美进行美育所取得的效果很明显。如对于小说戏剧题材的文章,可要求学生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表演、讨论、分析。诗歌、散文等采取自己乐欣赏的形式,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二、共鸣情感理解美

情感美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美化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美育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到美的意境中去。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入胜的陶醉状态,在兴奋状态下乐意接受老师预定的教学要点。教学梁衡的散文《夏》时,我要求学生在听老师朗诵课文的同时思考“作者对夏天有怎样的感情?”我饱含激情地范读课文,有的小声跟读,有的跃跃欲试,进入了读的状态。我发现了同学们的阅读欲望,就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把文章再大声地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思考作者对夏天的具体感受是什么。同学们说文章写了很多的内容来体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于是我把握良机,要求学生说说作者用了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表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片刻,有的同学举手说:“文章第四段中‘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作者通过写农民的热烈的劳动场面来体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的。”还有的说:“‘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里不仅通过农作物,还通过自然景物来体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我紧接着说:“作者对夏天有怎样的感情?”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热爱自然、赞美夏季、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最后我让学生再回想他们见过的田间劳动场面,详细描绘。在学生群情振奋时,我让他们再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感悟,有学生说,我们有着夏一样火热的青春,我们相信:青春如夏的热烈,沸腾着我们的每一滴血液;青春是充满光彩的年华,愿我们每个人都珍惜青春,让我们青春飞扬!明显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注意差异营造美

人的美感有差异,年龄不同、阅历不同、个性不同,审美趣味也就不同。因此教者对一篇课文的教学采用不统一标准有时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伴着优美的古筝曲,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苏州园林的图片(波形廊、海棠春坞、涵青亭等),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我问学生:“课文的中‘标本’二字可否去掉?”由疑而入,学生急于读书,于是我宣布这篇课文采用“读读、议议、画画、讲讲、写写”的方法进行。爱读的请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的句段,思考它对说明苏州园林所起的作用;爱画的请根据课文内容试画出你心中园林的面貌,并力求神似;爱讲的请留神文中引用部分和议论的句子,讲出文章的中心;爱写的请写出本文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这时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组自为战,各显其能”,积极钻研,加之教者的巡回点拨,气氛甚为活跃,约二十分钟后,我选四位代表分别从内容、结构、技巧、主题表现等方面交流汇报了研讨课文的情况。当我简要归纳总结课文后,就连平时在班上不大多言的学生也议论道:“说明文学起来也挺有意思。”从学生交上来的模仿小作“家乡的美景”来看,80%以上的学生对本文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是理想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

上一篇:抓关键词,让阅读简约而深刻 下一篇:激发学生兴趣 享受习作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