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网球运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05:48:46

关于高校网球运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2

摘 要 校园体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在高校推广和开展网球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西南地区部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及网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网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从而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在高校开展网球运动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阻碍了体育文化的建设。因此,建议高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并逐步建立体育俱乐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网球运动 校园体育文化 建设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网球运动已经逐步进入高校校园,特别是在2011年,随着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历史性地获得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各高校出现了网球热,有部分高校已经将网球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而从网球运动的特点看,它既可以通过适度运动达到健身的目的,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起到休闲娱乐的作用,同时,通过参与网球运动也能够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形态之一,又具有体育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化内容,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文化内涵,并积极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所以,在高校广泛开展网球运动不但可以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同时也能宣传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文化开展情况,提出网球运动可以从物质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以及精神文化体系三个层面对体育文化起到促进作用。并对目前各高校网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四川托普学院图书馆等查阅国内外有关网球运动、校园体育文化等研究资料和文献成果,从理论上对本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且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

设计网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作用的调查问卷,并组织学生在各高校发放问卷调查,并现场填写和回收问卷;针对某些高校,则是通过网络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25份,其中有效问卷680份,有效率为85%。

(三)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谈网球教师和运动员,以及部分高校的有关领导,从而获得论文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以及独到的见解,并且征求他们对本论文的意见和建议。

(四)系统分析法

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百分数对计数资料进行一般性描述,并以逻辑演绎的方法进行推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网球运动在精神文化层对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体育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体育意识、体育观、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素养、体育行为等,它是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

1.网球运动促进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意识就是在树立正确体育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并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我国,网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他们选择网球作为体育项目主要是培养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在调查中,超过90%的学生认为网球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让自身身体更加健康,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网球运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并缓解孤独、自卑等不良情绪。体育活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并且,通过竞争,锻炼意志,激发拼搏精神,逐步促使个性的形成。而网球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2.网球运动促进学生弘扬体育精神

从调查结果发现,半数学生认为网球运动技战术的应用往往是积极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能够体现创新精神;有77%的学生认为网球运动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同时也需要遵守严格的规则,在竞争过程中,既会体验成功,也要面对失败。64%的学生认为在长期的网球运动中,网球运动能够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磨炼意志,养成公平竞争的意识和遵纪守法的品德。所以,网球运动可以让学生感悟体育精神的意义,体味生活,为将来工作和生活做好心理准备。在网球运动中的体育精神体现了学生的体育道德规范,包括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

(二)网球运动在制度文化层对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制度文化体系包括组织、政策、规则、体制等,体育制度文化层是在制度的前提下,对体育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

1.高校网球课程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在教学模式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训练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以丰富的知识指导其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进行。

图1 高校开设网球课程调查图

图2 高校网球教学课时调查图

从图1和图2可以发现,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设有网球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且教学课时基本都在32学时,大多在网球场地进行。在网球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网球的历史和文化知识,通过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热爱。然后,让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网球动作,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即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2.高校网球俱乐部促进建立课余体育俱乐部

由于受到经费和场地的限制,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不够理想,没有达到健身和康乐的功能。随着网球运动的日益兴起,网球俱乐部在高校的建立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学生网球运动水平的环境,丰富了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以网球运动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并且能够服务于社会和群众。高校可以协调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网球教学、活动和比赛,积极协调举办校内和校际的网球比赛。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织,吸引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参与其他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带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也促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

3.高校网球赛事促进体育比赛开展

表1 高校举办网球比赛的调查表(N=680)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网球比赛组织还不完善,25%的高校仍然没有举办任何网球赛事,同时,只有10%的学生参加网球比赛,不利于网球运动的推广。参与网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同时在竞赛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扬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网球比赛既有单人项目,又有双人项目,通过参加网球比赛,可以促进交流和了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其他体育比赛的开展。

(三)网球运动在物质文化层对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体育物质文化体系包括体育场馆、设备、器材、服装等,能够让广大师生切实感受体育的感染力,它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

1.网球设施建设促进体育经费投入

网球运动的开展必需专业的网球场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球运动需求,高校应逐渐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满足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需要。从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高校网球场地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有场地的高校中,也存在学生对场地质量不满意的情况,这都影响了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该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比如田径场、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等,从物质方面提高校园体育文化的层次和质量。

2.网球师资建设促进体育文化传播

高校网球课程的教学和网球运动的推广都需要有优秀的网球教师作为保障。从调查结果发现,近70%的网球课程教师不是网球专业毕业,导致他们对网球技术掌握不牢,技术动作不够专业和规范,从而影响网球教学质量。同时,网球课程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加,急需扩充网球专业教师,以满足教学需要。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体育文化内涵的分析,提出网球运动可以在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随着网球运动进一步推广,具有赞助和学校举办的网球比赛开始逐步增多,开始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网球运动的作用。拥有网球场地的高校还相对较少,网球课程对应的网球教材也较杂乱。随着高校网球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必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层建设产生促进作用。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网球运动促进体育设施的建设,让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网球运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文化精神。同时,高校在条件应许的情况下开设网球课程,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球比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校园体育气氛,达到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 刘伟,王殿国.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4(2):90-91.

[3] 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1177-1178.

[4] 季敦山.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现状调查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2):68-69.

[5] 杨海义.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9):174-175.

[6] 杨芳.对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J].体育与科学.2005(2):71-72.

上一篇:浅谈足球守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 下一篇:高中排球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