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带负荷配电线路更换隔离开关时的作业方法及安全措施研究

时间:2022-10-15 05:29:22

10kV带负荷配电线路更换隔离开关时的作业方法及安全措施研究

【摘 要】10kV线路隔离开关(又称隔离开关)是配网的重要设备。由于隔离开关本身特性、设备寿命以及线路负荷变化等原因,常常需要对原有的隔离开关进行更换。然而,由于它一般作为明显断开点或作为与用户资产的分界点而大量使用,出于对安全因素、作业难度以及人员作业技能等综合因素考虑,一旦隔离开关发生故障需要调换,一般采用停电更换的方式,即使采用带电作业方式调换,也需要将隔离开关后段负荷切除后进行。因此,为减小检修工作的停电影响范围和提高企业效益,采用带电带负荷方式进行更换作业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配电线路;隔离开关;带电作业;停电影响;经济效益;安全措施;现场监督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kV配电网络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配电网带电作业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实现国家电网提出的99.9%的供电可靠性的有效举措。

1 作业方法及适用范围

1.1 作业方法

依据带负荷更换隔离开关作业项目的技术要求,项目作业应当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绝缘斗臂车绝缘手套直接作业法。绝缘手套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借助绝缘斗臂车或其他绝缘设施与大地绝缘并直接接近带电体,作业人员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具,与周围物体保持绝缘隔离,通过绝缘手套对带电体进行检修维护的作业方式。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10kV线路垂直排列、三角及水平排列型杆塔上更换隔离开关作业。

2 项目准备工作

2.1 勘察内容

隔离开关损伤情况及位置、杆塔型式、工作环境、相间距离、道路情况、能否两辆带电车同时作业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能否带电作业的判定,确定作业方法、危险点以及安全措施。

2.2 查阅资料

了解隔离开关及导线型号、档距,杆塔型式等情况,了解该线路负荷状况、负荷性质等情况。同时查阅相关气象信息,以便确定工作日期。

2.3 工作申请

工作负责人根据勘察结果申报工作计划,填写并打印带电作业工作票及危险源点票、带电作业指导书,填写必须清楚,不得任意涂改,经签发后生效。

2.4 人员组织

作业人员共7人,即工作负责人1人,专责监护人1人,斗内监护人2人,斗内工作人员2人,地面电工1人。

2.5 工具材料

包括绝缘工具,个人防护用具和材料。

3 操作步骤

1)进入现场后,根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要求的步骤开始工作,首先工作负责人核对作业线路名称及杆号,检查作业环境和作业区域线路,确认无事故隐患,向调度要令,经许可后开始工作。

2)全体作业人员列队工作负责人宣读工作票,工作负责人进行作业交底,检查作业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讲解作业方案、布置任务、进行分工,交待危险源点和预防措施,工作人员确认并签字。

3)作业现场设置围栏并系好警示带,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工作现场。

4)将所有绝缘工器具和材料摆放在防潮苫布上,检查隔离开关合格证及外观,提前在地面拉试隔离开关的机械性能,并在触头处涂剂。

5)检查两辆绝缘斗臂车确认车况良好,在作业前应先试操作一次,进行车辆升降、旋转空载试验,确认液压、回转、升降、伸缩系统正常,制动装置可靠。

6)根据杆上电气设备布置,将绝缘斗臂车定位于最适于作业的位置,保证将工作斗分别位于隔离开关两侧。打好接地桩,连上接地线。

7)工作前先观察如何避开邻近的高低压线路及各类障碍物,选定绝缘斗臂车的升起方向和旋转路径。

8)作业人员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并携带作业工具和遮蔽用具后进入绝缘斗内。工具和遮蔽用具应分类放置工具袋中或外挂专用工具袋内,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

9)在工作斗上升途中,对可能触及范围内的低压带电部件也需进行绝缘遮蔽。

10)工作斗定位于便于作业的位置后(以下分别称为A、B斗),首先对离身体最近的导线安装导线遮蔽罩,套入的遮蔽罩的开口要翻向下方,并拉到靠近绝缘子的边缘处。并固定,防止受外力松脱。

11)按照由近至远,从低到高,先带电体后接地体的原则,采用以上同样遮蔽方式,分别对三相导线,横担,绝缘子、隔离开关、连接构件和电杆进行遮蔽(备注:所有的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原则都是以作业人员为参照物。)

12)A斗电工装好最近侧边相旁路引流线一端后,B斗内电工安装旁路引流线另一侧,并检查确定引流线连接牢固。

13)B斗电工用钳型电流表测量引流线内电流和主线电流,确认通流正常(引流线电流加隔离开关引线电流等于主线电流),工作负责人作记录。

14)按12)-13)步骤,采取由近及远的原则,安装中相及另一边相旁路引流线并记录。

15)A、B斗内电工相互配合装好隔离开关隔离挡板,隔离挡板的位置装在电杆一侧两相隔离开关之间,然后A斗内电工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将靠近身体一侧引线拆除后,B斗内电工随后拆除该相隔离开关引线另一侧,引线与主线用绑线立即固定在一起,用绝缘毯进行绝缘遮蔽。然后按上述步骤,由近及远,依次拆除另两相隔离开关引线,并将引线固定与遮蔽。

16)拆除隔离开关。当斗臂车处在两相侧时,B斗内电工将隔离开关由近及远逐项小心拆除;当斗臂车处在单相侧时,应先拆除两边相隔离开关,再拆除中相隔离开关。A斗配合,用传递绳固定好将隔离开关运至地面。

17)B斗内电工利用传递绳将新负荷隔离开关吊至工作位置,A、B斗内电工互相配合。首先将中相负荷隔离开关安装固定好,并确认隔离开关各机构连接牢固,然后按照上述步骤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装与中相同侧的边相隔离开关,再装另一个边相隔离开关。

18)B斗电工将斗处于合适位置,用绝缘杆试拉合隔离开关,确认操作可靠,处于分开状态。

19)A斗内电工首先将离身体最远一相带电导线的引线接至该相隔离开关一侧,B斗内电工随后将引线接至该相另一侧隔离开关侧。A、B斗内电工按上述步骤,由远及近顺序原则,分别将另两相带电引线连接至同相隔离开关两侧。

20)A斗远离工作区域,B斗电工降低工作斗至合适位置,合上隔离开关操作机构,A工作斗内电工靠近隔离开关检查并确认设备工作正常。

21)B斗内电工用钳型电流表逐项测量引流线内电流、隔离开关两侧电流及主线电流(引流线电流加隔离开关引线电流等于主线电流),确认通流正常,工作负责人记录。

22)按由近及远的顺序,A斗内电工拆除边相绝缘引流线一侧后,B斗内电工拆除同相引流线另一侧。用自粘带将引流线与主线接口进行绝缘处理。按上述步骤,拆除另外两相绝缘引流线。然后按照由近及远,由上至下的顺序,分别拆除隔离开关处的绝缘隔板、绝缘毯等所有绝缘遮蔽用具。

23)工作斗内电工返回地面,工作负责人全面检查工作完成情况。

24)交令,恢复重合闸。

4 安全措施及及注意事项

4.1 工作前期准备阶段

1)作业前必须向调度申请线路停用重合闸,并向调度明确线路跳闸不得强送电。

2)带电作业应在良好天气的条件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宜进行带电作业,风力大于5级及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时,不得进行带电作业。

3)作业现场在道路及人口稠密地区应注意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并采取相应措施。

4)工作前应将车体可靠接地,工作中绝缘斗臂车不可熄火。

5)作业时绝缘臂的有效长度应大于1米,绝缘臂下节金属部分在仰起、回转过程中,对带电体的距离应比人身与带电体距离增加0.5米。

4.2 作业现场监督

1)带电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直接操作。监护的范围不得超过一个作业点。

2)现场作业人员可设置为地面监护人,斗内监护人、斗内工作人,工作内容及职责如下:

①斗内监护人及斗内工作人的角色不能在工作过程中转换,斗内监护人在确保已履行监护职责的前提下,可进行一些辅工作(如传递一些材料工器具等)。

②两辆绝缘车可以在同相上同时工作,但遇到交叉点时只能一车工作,每步操作均由监护人进行安排。

3)如有交叉跨越作业时应注意与之相应的安全距离,并由斗内监护人负责安全监督。

4.3 做绝缘措施的全注意事项

1)作业人员应穿好成套绝缘防护用品。工作前必须检验绝缘手套、绝缘鞋是否完好无破损,不存在漏电现象。

2)作业时应做好相关带电体及接地体的绝缘遮蔽措施。务必保证绝缘措施覆盖并大于工作范围,无漏电危险点,捆绑牢固,且当身体移动时不易碰到。

3)各遮蔽工具之间的搭接处的重叠部分应保持20厘米以上。绝缘遮蔽罩底端的开口处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封闭和固定,避免工作时不慎碰触造成屏蔽罩移动或脱落。

4)安装绝缘毯时应保证沿面距离足够大,防止由于沿面闪络造成的伤害。绝缘毯应完全包裹住带电导体,不能留下开口。

5)两辆绝缘斗臂车传递引流线时应先将其搭在横担上,并且进行手对手的平稳传递,切忌抛掷等动作。

6)引线应固定好,在移动过程中,要注意与其它带电体及接地体的安全距离,以防短路或接地。

4.4 作业期间安全注意事项

1)作业前检查其它相隔离开关损伤情况,视损伤情况进行更换;

2)斗中两位作业人员要互相呼应,不得同时接触两根导线;

3)一相作业完成后,应迅速对其恢复和保持绝缘遮蔽,然后再对另一相开展作业;

4)地面人员严禁在作业点垂直下方停留,使用的工具、材料应用绝缘绳索传递,不得随意抛掷;

5)使用剥线器时应注意力度,防止伤及导线内部结构。并在后期的绝缘处理时注意密封,防止进水。

5 结束语

总之,带负荷10kV配电线路更换隔离开关新项目的成功拓展保证了对馈线上全部客户的全过程不间断供电,很好地解决了客户用电和设备健康以及馈线的可靠供电三者之间的矛盾,对于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毅.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温渡江.配电线路作业技术与安全1000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上一篇:桥梁钻孔灌注桩质量监督探讨 下一篇:浅析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济宁市市中区公共财政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