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租书店算笔账

时间:2022-10-15 05:11:12

给租书店算笔账

开门大吉

我住的小区旁边新开了一家租书店。和印象中传统租书店不同,这家店又宽敞灯光又明亮,大概30~40平方米吧。分出了杂志出租区、书籍出租区、专卖区,柜台还有结账电脑。而最令我欣喜的是这里有上百本最新的杂志出租。

我正在找有没有平时爱看的杂志,突然看到熟人陈东,这家伙居然是老板。说起这店。他无不得意:“不是说开店要特色要定位吗?我的定位就是高档租书店,对象就是住小区的白领,特色就是租杂志。”店门玻璃上贴着海报,“出租杂志”几个字特别显眼。不少人都是冲着这来的。

陈东介绍,这里要花100元办张会员卡,其中30元作押金,可退的,70元用于支付租金。每次租书直接扣费,扣完再充值,免去现金交易的麻烦。陈东把租期定为2天,杂志和相应租金分为几个等级――杂志定价10元以下,租金1元;10~15元的,租金2元;15~20元的,租金3元;更贵的杂志没有,成本太高。还说什么呢,就冲是熟人,我立刻办了一张卡。我要的杂志分别是15元和20元。我发现热门的杂志都是15~20元这个档次,看两天3元,我怀疑他是算计好的。这比起几毛一元就可以租书的价格,有点贵。陈东却说:“那种店哪里能祖到最新的杂志?你放心,上班的人能承受这价格。”据他说,这种租书店模式在外地都发展成连锁店了,一个城市几十家店。要加盟得投8万多元,正好他在本地有些关系。进书进杂志能拿到折扣,便把模式搬过来自己干。

陈东为了这个高档的定位,也花了些心思。出租的书是崭新的正版,杂志是最新的。所有出租的杂志书籍事先都包上一层塑料膜,保护书不被手汗侵脏,脏了还能用布抹干净。还为顾客提供装书袋,上面有店名、电话、地址。我赞扬他细心,他说,这是利人利己,没有书袋,客人把书卷起来、塞进什么小包里,你书的寿命就不会那么长。特别是下雨天。路上难以保管好书。

或许是因为连这些细节都考虑周到了,租书店生意很好。陈东私下对我说,这三个月每月都有接近2万的办卡充值。一个月进账2万,还不算卖书的几千块收入,陈东憧憬着开租书店开出辆宝马来,笑得嘴都合不拢。

顾客哪去了?

陈东灿烂的笑容没有维持到半年,这两个月办卡进账从2万多跌到几千。续费的收入也没有滚动起来。后两月又略有反弹,但再不复最初的盛况。

陈东说他当然知道不是每个月都能保持那么多人来办卡。但现在的情况让人感觉顾客数量没有持续性上涨。来的人还越来越少了,我试着分析了下原因。

首先,这个店只能辐射周围几个小区,住得远的人不会愿意坐车过来。这决定了办卡的人数是相对固定的,总有一天达到饱和,没有再上升的空间。所以,书店要做的不是开发新客户,而是稳住老客户。

其次,对于上班的人来说。读书不是必须消费,忙起来就不会来了。这些人也形成了固定的阅读习惯,每次就看那几本。他们每月可能只有几天来借书,最好一次就把要看的杂志都借走,而不愿意每周跑几次。书店晚上来借书的人比白天多,周末的人比平时多可以证明这点。所以顾客卡里的钱消费得并不快,不会频繁充值。

第三,除了租杂志的,也有人租书,只是这些人更容易流失。杂志每月有更新,但是书不会频繁更新。特定顾客群在看完他们感兴趣的书的时候,就不会来了。

除了现实环境,再说说服务吧。有天我就看见一个顾客和店员起了争执。我听了个大概:这位顾客在店里定了一本杂志,下班路上遇到陈东,得知杂志到了,便兴冲冲地来取书。谁知恰巧被另一个顾客买走了。店里一时没有存货。店员不知道老板与顾客的对话,一口咬定书没到,就争起来了。

陈东说过,他对两种情况头疼。一是客人要求预留,打电话通知他到货了,人家满口答应下班立刻来。但等了几天都不见人,有其他客人想要又不敢给。后来就叫店员先付钱先得。问起来就说没到货,只是这次被撞破了。

二是借出去的书不能及时还,或者丢失了。虽然有罚款,但总是影响了其他客人借阅,让人对店里的服务产生不满。

其实说起来,我对店里的服务也颇有微词。我在上班,也只有用周末的时间看看书。同一本杂志只有2本,大家都周末来借,我常常借不到书。再等下个周末,又被人捷足先登。等到下个月,基本丧失兴趣了。因为常常租不到杂志,我渐渐地也来得少了。

在一本时尚杂志等了三个月还是没有租到的情况下,我忍不住建议陈东多放几本出租,陈东却叫苦连天,你知道多加一本同样的杂志要多出多少成本!

赚钱的错觉

陈东的书是从图书批发市场拿的。杂志平均拿8折,书平均是6.8折。因为数量不多,无法拿到更高的折扣了。

根据他提供的数据,我算了一下出租一本杂志能赚多少钱。以最热门的15~20元杂志为例,假设那本杂志定价20元,8折进货为16元,租金3元。需要出租5次收回成本。以一个月30天计算,不间断出租可以租15次,第二个月杂志成过期杂志,出租次数减少为10次,第三月为5次,第四月第五月各3次,第六月必须下架以腾出位置放新杂志。5个月共出租15+10+5+3+3=36次,除去前5次收回成本,可赚31x3=93元,平均一个月20元不到。

如果再放上几本同样的杂志,前一个月收入可能与第一本一样,但到了后来出租情况肯定差很多,所以同一本杂志出租最多不过3本。

以这样的方式计算,10元档次的杂志除去成本,5个月能赚28元,10~15元档次的杂志5个月能赚60元。陈东说,算起来一本杂志租上5次后就是纯利润了,但是谁能保证每本都这样?更不要说要赚钱,每本杂志都租上20次30次了。杂志的租金除了负担自身的进价,还负担着店内大部分没有租出去的书,所以利润很薄。

而下架的过期杂志也让老板为难。陈东专门辟出柜台堆放,特价3折出售,也收不回什么钱。我看到柜台堆满书,因为辗转多人手中,再有包书膜保护,书也脏了旧了,不能指望客人买回去。

陈东这才发现,出租杂志是亮点,但不足以支撑书店运转。幸好他还有卖书的收入。后来他才知道,很多单纯出租杂志的书店都处于困境中。眼下他给我算了一笔账。

先说每月支出。房租2000元,水、电和电话费500元(灯光明亮是要付出代价的),2位员工工资共1500元(底薪十办卡提成),每月进书5000元,其中约1300元是用于出租的杂志,3500元是出售的书,印制DM宣传单、会员卡、书袋等200元。另有退卡等小金额支出略过,共计9200元。

收入主要有这几项:售书5000元,租书收入4000元,租杂志收入3000元,另有赔书、超期罚金等小金额收入略过,共计12000元。

我对结果非常惊讶,12000-9200=2800元,还不如上班的收入。而租书收入4000元还没有包含开店初一次性进书的3万元。

我突然想起,这个月办卡充值不是还有3000多吗。陈东却摇头:“我以前以为,你充了卡总归要用的,就是我的钱了。现在才明白,客人预存了100元,如果他用2个月才消费完,那么我一个月进账不是100元而是50元,如果3个月消费完。一个月进账就是33元。他不来,我还是每个月支付房租水电,但我已经把这笔钱提前透支了。”

从会计学上说,预存款属于摊销。必须摊销完才属于当期收入。陈东先前一直把预付款当收入,还以为自己赚大钱了。

后来

陈东为了这个店,没有少想办法。为了增加杂志的出借次数。特别是拉动一些不热门的杂志,他推出了“30元一月包看所有杂志”的活动,有人图便宜来办了卡,渐渐发现还是划不来――哪有那么多时间看杂志呢。

为了争取小区的学生,陈东把“高端定位”作了妥协,进了一些学生要看的漫画、言情。他还把DM宣传单夹在书中。因为学生把书拿到学校看时一定会把宣传单取出传阅,等于打广告。但家长不乐意了,怕闲书影响孩子学习,不时有人押着孩子来退卡。

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扭转书店的局面。因为陈东一开始并没有发现,出租杂志其实利润微薄:他也没发现预存款的陷阱,或许他把租书店定位高端本身就有不周全之处――为了租书店形象,他不能进二手书,更不要说以斤论的盗版。

这段时间,我觉得陈东有把店顶出去的意思。他说做这店简直就是吃不饱也饿不死。前两天我又发现,两条街以外新开了一家租书店,二十平方米不到,吊一个60瓦灯泡,就老板一个人看店,手工记录书籍出租归还情况,租一本书只要一元钱。

编 辑 宋家明

上一篇:卖小面也是卖人情 下一篇:创业就是“坐五毛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