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结构

时间:2022-10-15 05:07:19

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结构

摘 要: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巧用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展现学科内容的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快速地将零散烦杂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从整体上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生物学科;思维导图;整体性;免疫调节

生物学科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不仅包括大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生物学科还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面对如此繁杂的学科,我们很难理清知识间的关系。但是,如果能构建一幅学科全景图,理清各章节内容的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快速地将零散烦杂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巧用思维导图,就可以满足以上的学习需求。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四个环节:第一步,设计一个能够清楚体现主题的图片;第二步,围绕主题画出各级分支;第三步,整理各级分支,找出关联,用不同的颜色、线型、图片表示;第四步,留下一些空白,随时添加新的内容,尽量将所有的内容放在一个图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学习,有助于整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生物学习的效率。现以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中的一节课“免疫调节”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在优化生物知识结构方面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是课前预习的有效工具

课前预习是我们学习的薄弱之处,尤其是对于生物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知识点多且乱,不知道预习什么,只是把课本从头到尾看一遍。等开始学习新课时,预习的内容早忘记了,时间久了就觉得既浪费时间又没效果,预习的意识也越来越弱。但是掌握了思维导图后情况就迥然不同,如下图就是“免疫调节”的预习思维导图。

第一步是找到本节课的主题,需要学生不断看书和思考;第二步是把相关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分级罗列在纸上;第三步是理清每一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简单的线条表示出来。经过寻找、罗列、理清这几个环节,不仅对知识的记忆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整理初步建立起知识结构模块,使知识层次更加清晰。把有歧义及混乱的知识点做上标记,作为听课的重点,能提升听课的效率。

二、思维导图是课上记笔记的创新手段

传统记笔记模式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本子上抄。一节课下来,教师又说又写忙得不亦乐乎,可是我们却又听又抄满脑子浆糊,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存疑、探索、想象和创造,使我们逐渐被动,思维僵化直至变成单纯的知识储存器。思维导图在课堂笔记方面有以下优势:第一是简约性。思维导图以简约化的知识结构框架、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使杂乱无章的知识更加具体、简明,便于学生记和听,也易于理解、运用。第二是整体性。思维导图是由各个知识有机构成的整体,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现了知识上的内在联系和结构上的层次。第三是更新性。思维导图总是随着预习、上课和练习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思维导图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丰富的过程,结构与内容日臻完美,这是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正由于以上的优点,笔记的记录有更多的创造空间。在学习的最后阶段,把从学习材料中摘录的笔记融入进来并完成思维导图,这张图就可以作为以后学习与复习的基础。

三、思维导图是课后复习的最佳方式

在生物复习中,思维导图所形成的体系和模式更突显其妙用。上图是“免疫调节”的复习导图,每个重要的关系被清楚地表达在导图中心上,关键概念间的亲近度和联系一目了然,记忆和复习变得有效和快速,也方便添加新热荩而且记忆的过程中你还可以欣赏到自己亲手画的图,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看课堂笔记和死背书本所得不到的。思维导图可以让你用一个小时便能记住别人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才能记住的东西。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整合知识、建构框架、浓缩要点、巩固升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高效率、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全面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上一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课堂的路径 下一篇:中职卫校护理班班主任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