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布特征

时间:2022-10-15 04:11:21

孟达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布特征

摘要 从植物种类、植物区系起源、地理成分、过渡性等方面分析了青海孟达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分布特征,以为更好地保护当地的植物资源提供借鉴。

关键词 植物区系;分布特征;青海孟达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S759.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62-02

孟达自然保护区位于循化县境内,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构成了高原上少有的优越生境,由于历史、气候、地质地貌等因素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年代的自然选择,导致不同自然区系植物种在本区竞相生存,植物种类丰富,有90科302属537种之多,其中近百种植物是植物水平分布的西界边缘,50余种是青海、其他林区未曾记录的新种。本区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高山地带显示出唐古特植物区系特色,明显反映出与其他植物区系的联系性和独特性,植物起源古老,植物垂直分布明显。鉴于这种特殊性,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孟达保护区植物学分类、植物区系的探讨,就孟达植物区系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植物种类丰富

孟达有种子植物90科302属,约537种,占青海种子植物总科数的92.8%,总属数的48.7%,总种数的20.7%;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科数的29.9%,总属数的16%,总种数的2.2%。 孟达区系中所包含种的数量,可谓青海植物之冠。其中,仅有1~2个种的259属,占孟达总属数的85.8%;3~5个种的38属,占孟达总属数的12.6%;6~7个种的7属,占2.3%;8~10个种的6属,占2.0%。裸子植物种类比较贫乏,仅有3科,不占孟达植物区系的重要地位;被子植物297科299属527种,是孟达植物区系的基本成分。从各科所含种类数量排序,N薇科(Rosaceae)53种,占总种数的9.9%;菊科(Compositae)40种,占孟达总种数的7.5%;毛莨科(Ran-unca Laceae)33种,占总种数的6.15%;豆科(Legaminosae)26种,占总种数的4.84%;玄科(Scrophalariaceae)17种,占总种数的3.17%;小壁科(Berberidaceae) 13种,占总种数的2.42%;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14种,占总种数的2.61%;唇形型(Labiatae)13种,占总种数的2.42%;伞形科(Umbell-iferae)16种,占总种数的2.98%,忍冬科(Caprifoliaceae) 24种,占总种数的4.47%;禾本科(Gramineat)25种,占总种数4.66%;百合科(Liliaeeae)21种,占总种数的 3.91%;其余各科均在10种以下。

孟达有药用植物326种,主要分布在草木植物中,以双子叶植物药用种类为最多,如毛莨科、罂栗科、小蘖科、蔷薇科、伞形科、茄科、茜草科、唇形科、菊科等;单子叶植物如百合科、兰科、莎草科等,其中有不少是具有特效的中草药,如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 Ying]、红毛七(Caulophyuum rosustum)、山荷叶(Diphyueia simemsis)、铁棒锤(Aconitum pendulum)等;油脂植物48种,芳香油植物有68种,主要有樟科、去香科、唇形科、木兰科、伞形科、松科、菊科等植物;纤维植物18种;淀粉及糖料植物49种,合橡胶植物5种。

2 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保护区自前震旦纪以来地层发育,白垩纪、第三纪至第四纪地质时期地层较为完整,这个地质历史时期正是植物的发展处于大变革时期,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大量出现,以后便取代了裸子植物的地位,而成为世界上优势植物类群,分布很广。原先发生于石炭纪、二叠纪的裸子植物在新生代时发展极盛,至第三纪时分布尚广,但是到晚第三纪时,随着气温的普遍降低和旱化增强,而使它们的分布区缩小,至第四纪冰期大部分灭绝,而许多古老的陆尘植物得以发展。在冻期和间冻期,寒冻和温暖气候交替,迫使植物退进往复的迁徙。但从它所含世界性单、少种属以及我国特有属分布情况来看,仍可看出孟达植物区系的古老渊源。

孟达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充分表现在种子植物中含有单种属和寡型属32属,占孟达总属数的10.88%,高于我国种子植物含单少种属的比例(10.42%)。其中,含侧柏(Platycladus)、异蕊芥属(Dimorphostemon)、文冠果属(Xant-hoceras)、小兰雪花(Plumbagella)、顶羽菊(Acroptilon)、款冬(Tussilago)、华桔竹(Fargesia)、黄冠菊(Xanthpoappus)、桃儿七(Sinopodophyllum)等单种属9属,含虎棒子(Ostry-opsis)、薄血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大黄花(Cym-baria dahurica)、毛冠菊(Nannoglottis carpesioides maxim.)、五福花(Adoxa moschatellina L.)、假楼斗菜(Paraquilegia microphy-lla)、腺梗菜(Adenocaulon)、肉果草(Lancea tibetica Hook.f.et Thoms.)、凹香兰(Coeloglossum)、山荷叶(红毛七)[Astilboides tabularis (Hemsl.) Engler]、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柳兰(Chamaerhodos)、黄水枝(Tiareua)、栾树(Koeleruteria)、蔺草(Beckmannia)、熏倒牛(Biebersteinia)、扁桃木(Prinsepja)、舞鹤草(Maianthemum)、狠紫草(Lycopsis)、假稠李(Maddenia fujianensis)、沙棘(Hjppophae)、夏至草(Lagopsis)等;寡型属23属,含虎榛子(Ostyopsis)、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藤山柳(Clematoclethra)、华桔竹(Fargesia)、毛冠菊(Nannoglottis)、黄冠菊(Xanthpo-appus)、藤山柳属(Clemat-oclethra.maxim)等[5-7]。

我国特有属9种,以上物种中除藤山柳之外,其他都是单少种属。它们大多数是发生原始的或古老的残遗属,这些特有属及其种类分布到孟达已成为它们分布区的最西或最北。

孟达的裸子植物种类虽不多,但也保存着古老的种属,如松科的冷杉属是该科最始的类型,被子植物一般认为发生于侏罗纪或三叠纪,但有人认为可能更早。到白垩纪时已经繁盛,第三纪时成为优势植物,现有所存的种当时即已形成。现代多数植物分类学家如Hutchinson.J认为本兰目(Magnoliales)和毛莨目(Ranalea)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是被子植物演化的起点,这2个目中有些科属孟达也有分布,如毛莨科,可能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毛莨目和本兰目之间有明显的亲缘关系,这个目的大多数科保持着离生的心皮。尤其是木通科(Lardiz.abalaceae)、大血藤属(Sargeatodoxa)和木兰科的五味子属(Sohisandra)和八属(IIiaiam)的关系更为密切(以上2科均不在孟达分布)。孟达的毛莨目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如毛莨科有11属33种,其中有单种属和少种属,也有特存属和多种属如芍药属(Paeoma)、金莲花属(Trollius)、楼斗菜属(Aquilegja)、唐松草属(Thalictrum)、类叶升麻属(Acctaea)、升麻属(Imiaifuga)、毛莨属(Ramunculus)、乌头属(Aconitum)、侧金盏花属(Adonis)、银莲花属(Anemone)和铁线属(Clematis),另一派植物分类学家,则认为单子叶植物原始,在双子叶植物中以菜荚花属类最原始,而这一类中主要的种孟达都有分布,如桦木科(Betulaeeae)桦木属(Betula)、榛属(Corylus)、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和草属(Humulus)等。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和柳属(Salix)、榆科(Ulmaceae)榆属(Ulmpus)和朴属(Celtis)等。

因此无论从哪一些植物分类学家的系统和观点来看,孟达都具有古老或者原始的科属,即使在发生系统上进化为较高阶段的一些科中,孟达也具有比较原始和古老的类型。

3 地理成分复杂

孟达种子植物302属,根据吴征镒教授对中国种子植物分布类型的划分,可分为9个分布类型。

据统计热带性属9属,占孟达总属数的3%,孟达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热带分布属中以泛带分属比例稍大,计6属,占孟达热带分布类型的66.7%。其中从热带分布属到亚热带的属在孟达分布极少,如山胡椒属、木姜子属等。分布在孟达的大都是以泛热带进一步向北扩展到温带地区的属,其中木本属有醉雨草属(Buddleia)、卫茅属(Euomymus)、枣属(Zizyphus)、花椒属(Zanthoxyium)、朴属(Celtis)等。单子叶植物诸如泛热带分布的薯蓣属(Dioscorca)等,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的一些属。 从孟达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和生态地理的特性来看,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各类温带划分共有246属,占全国各类温带总数的26.4%,占孟达总属数的81.5%,它是孟达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几乎包括了世界温带分布的所有木本属,如槭属(Acer)、桦属(Betula)、榛属(Corylus)、胡桃属(Juglans)、栎属(Querc)、胡颓子属(Elo-eagnus)等以有裸子植物的冷杉属(Abies)、松属(Pinus)和红杉属(Lalix)、园柏属(Salina)等。 孟达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表明了孟达植物区系发生上与亚洲和北美洲的联系较欧洲甚至大洋洲和非洲的联系更为密切,但温带成分是孟达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因而构成了落叶阔叶林和高山针、阔混交林的自然景观。

4 具有强烈的过渡性

孟达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加之自然历史变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等原因,使孟达的植物区系含有多种区系成分。它含有华北植物系的标志种油松,常与辽东栎等温性落叶栎类组成松、栎混交林或片林;有些是起源于南方古热带第三纪孑遗科,例如栾树、文冠果、虎榛子、臭椿、臭檀等,华北、东北地区大量分布的植物混杂其中或构成油松林、栎林等林分的下木、显示了华北地区的植物区系特征[1-3]。孟达的高山针叶林、太白红杉代替了华北落叶松,形成了当地森林植被的最上界。巴山冷杉、红桦、牛皮桦、紫果云杉、毛榛及槭属(Acer)等树种,形成了孟达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或者森林下木。孟达具有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在各垂直带中有许多云南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分布的植物成分,比如华山松、侧柏常与栎类混生,构成松栎林带的建群种[1-3];香柏、高山柳、绣球、长果升麻、桃儿七及巴天酸模等,分别生长在各垂直带内。高山灌丛以及草甸带中伴生种类丰富,主要是由杜鹃属、报春属、龙胆属(Gentiana)、风毛菊属(Saussurea)、垂头菊属(Cremant hodium)、高山紫苑属(Astersect Alpigeni)、马先蒿属(Pedicularis)、虎耳草属(Sax-ifraga)、黄芪属(Astrayalus)、棘豆属(Oxytropis)、萎陵菜属(Potentiua)及苔草等组成,很多种类与唐古特地区相同。最能够反映唐古特地区特色的五脉绿绒蒿、胎生早熟禾、蒿草、点地梅、高山韭(A.sikkimense)、珠穗蓼、珍芽蓼 (P.vivparum)等垂直分布明显,尤其是喜马拉雅成分丰富。各植物区系汇聚一处,呈现了横断山脉地区的区系特点。另外,中亚东部荒漠地区分布的植物,如锦鸡儿、黄苓等也分布到孟达[1-3]。一些典型的欧洲、西伯利亚种类或相近种如溪畔银莲花、舞鹤草、手参、五福花等,孟达成为它们分布的西界。 综上所述,孟达在植物区系性质上,从华北地区迁入的种类有油松、辽东栎、毛脉槭、茶条槭、文冠果、黄蔷薇、蕤生。来自秦岭南北坡的青杆、华山松是本区主要建群种之一,还有一些第三纪孑遗植物栾树、枣等;从横断山脉地区沿河谷北移的种类以侧柏、杜鹃、报春、龙胆、紫萝、鼠尾草等为主,充分体现了该地区高山带植物与青藏高原的密切关系;唐古特地区的种类在这里主要表现在杜鹃、柳树多种植物共同形成的灌丛,而以草甸、灌丛的伴生种出现的有园穗蓼、柳叶菜风毛菊、柔软紫苑、马先蒿、乌头、毛莨、獐牙菜等,最能形成地区特色的绿绒蒿有红花、绿花、五脉绿绒蒿3种。因此孟达自然保护区表现出多种植物区系成分的汇集[1-4],即华北、唐古特和横断山脉3个区系成分交汇,混杂过渡的“十字路口”。

5 参考文献

[1] 张志英,苏陕民.太白山植物区系的特征[J].西北植物研究,1984,4(1):22-28.

[2] 左振常.论孟达植物区系与当地药用植物来源及发展的关系[J].1983(2):133-141.

[3] 李登武,王成吉,杜永峰,等.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植物研究,2003(1):24.

[4] 朱仁斌,程积民,刘永进,等.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草地学报,2012(3):439-443.

[5] 王娟,马钦彦,杜凡.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特征[J]. 林业科学,2006(1):7-15.

[6] 郭龙清.江西省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7] 韩晨霞.重庆自然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8] 王晖.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9] 雷祖培,康华靖,张书润,等.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3):290-296.

[10] 李帅锋,杜凡,王娟,等.元江自然保护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J].西部林业科学,2008(1):57-63.

[11] 宝音陶格涛,刘丹.多伦县蔡木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特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575-579.

[12] 罗伟.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上一篇:宁夏引黄灌区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毛竹林低碳环保经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