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之我见

时间:2022-10-15 02:19:3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230-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而富于实用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1 立足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这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课前安排学生到商场超市购物,并请同学们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物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一起帮助解决。

这里展示的是学生A的购物小票:

华隆超市

欢迎惠顾

日期 流水号款机号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钢笔 15.6 1 15.6

笔记本 0.9 1 0.9

牙膏 1.28 1 1.28

香皂 4.4 1 4.4

应收 22.18 优惠 0

实收 30 找零 7.82

钱款当面核对!质量问题,凭此票退换

学生A提出的问题是:

(1)一枝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

(2)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少多少钱?

同学们请帮助我解决这两个问题。

随着学生A的提问,各个小组积极活动起来,同学们首先列出了算式:15.6+0.9 4.4-1.28

“看到这张购物票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我又问了一句。同学们思维马上又活跃起来。

学生B:我想计算一下四种物品的价钱是不是与计算机算出的钱正好相等?请大家一起来算一算。

学生C:我想帮同学A验证一下售货员阿姨找的钱对不对。随着提问、回答,黑板上出现了不同的算式,同学们各自讲出了算式的道理:

15.6+0.9+1.28+4.4

(15.6+4.4)+0.9+1.28

30-15.6-0.9-1.28-4.4

30-(15.6+0.9+1.28+4.4) ……

同学们尝试着、争论着,最后终于发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前的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只要教者有心,枯燥的数学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生活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走进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2.1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这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又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

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些事,但学生很少与数学联系起来。现在,他们突然间感受到了抽象、枯燥的数学与他们是那么的接近,似乎可以触及到一样。买菜这样的“俗事”也变成学术研究的课题,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拉近了,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所焕发的热情,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2 创设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你觉得怎样付更快?这里,教师赋予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返回生活,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地运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动手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也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又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并问:老师想买7支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数学离不开生活,因为它使数学变的更生动、更有活力;生活离不开数学, 因为它又使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我们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知识以更生活化的设计进课堂。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和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