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的10条金玉良言

时间:2022-10-15 01:41:41

填报高考志愿的10条金玉良言

1.安排好现在的学习,规划好未来的志愿。现在不少家长认为,高考之后再来考虑志愿也不迟。然而,根据多年的咨询经验,这恰恰是高考志愿填报中家长存在的最大误区。高考志愿填报涉及高考政策、院校信息、录取规则、个人性格与兴趣、专业与行业发展、专业与就业等诸多因素和海量信息,要等高考分数出来到提交志愿的5天多的时间里,在近2 000所大学和2 000多个专业里,找到适合自己分数、性格和兴趣,而且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学校和专业,将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也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不少考生和家长到交志愿前对一些基本政策和录取规则都缺乏正确的了解,从而导致志愿填报失误。当然,考前考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向更好的成绩冲刺,但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兴趣,提前了解职业方向、高考政策、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历年的录取情况等信息,在收集信息上多花一些工夫,为考生考后提供决策支撑。

2.填报志愿前,考生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的专业。选择专业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自己的理想志趣、性格与特长来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这样也便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为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兴趣和爱好是学习最内在的动力,自己喜欢学的肯定能学好,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劳,但也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且能想尽办法去克服它,甚至做到废寝忘食。

当然,只有兴趣还是不够的。比如一个考生特别喜欢计算机专业,但是数学、物理成绩都不太好,那么要学好这个专业就很困难,因为这个专业的特点就是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选专业还要考虑考生的性格和特长,本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的原则来选择。

如果考生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爱好,不知道要学什么专业,将来要干什么,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报一所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较多,开设的专业也较多,自然选择的面也较广。

3.不要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导致报考扎堆。就业的本质是由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的,即使行业需求大,但如果人才过剩也会带来就业困难。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式走向大众化的背景下,社会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最应该看重的是能力。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除了考虑自己的兴趣、职业倾向外,还应该考虑社会、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关键还要看所选择的专业是否适合考生以及未来5到10年以后该行业的人才需求趋势,要重点关注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少考生和家长存在一劳永逸,盲目根据现有就业率和收入来选择专业的误区。

4.建议考生尽量报考目标高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最好不选报考学校的弱势专业和新开设的专业。现在有很多高校的新增专业都是仓促设置,缺少师资,很多课程老师也是刚接触,很难讲得好,学生学不到真本领。所以,考生尽量不要当实验品。

通常,弱势专业在高校里往往都是“小儿科”,独门小户,都不太受重视,师资、设备等都不配套,学生被社会认可度也较差,对考生以后的就业和出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5.有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建议考生和家长不要盲目追求“一本”“211工程”“985工程”的高校,应多关注本科一批中的非“211工程”院校和“二本”中的优质特色大学。有些高校虽然不是“211工程”院校,却是传统的好学校。比如南方医科大学,以前是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这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不过在划归地方管理后,该校改了名字,没有划到“211工程”序列中去。

尽管“二本”的大学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高低不一。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慧眼识珠,选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二本”好大学。如果把“一本”中的名牌大学比作山珍海味的话,毕竟它们不是家常菜,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上的。

6.院校和专业孰轻孰重?这可能是家长和考生都比较关注的。有时你的成绩可以上一所心目中比较理想的院校,但专业可能无法满足;有时你的成绩可以上一所名气和实力稍微弱一些的院校,但是能选上这所院校的强势专业。当不能兼得时,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考虑呢?有人认为要上名校,有人认为宁可上一所条件稍微差一些的高校,也要上优势专业。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选择。我觉得可以倾向于后者。因为实力强的专业,往往都是经过精雕细刻、千锤百炼的,师资力量强、课程开设得科学、设备齐全且先进,能学到更前沿的东西,掌握的知识多,这对考生以后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未来社会虽然需要通才或复合型人才,但专业更是立足之本。以前强调“又红又专”,现在讲究“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其实说的都大同小异。

7.考生报考前一定要了解拟报专业的内涵,不要“乱点鸳鸯谱”。填报专业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不能只看专业名称而忽略专业内涵。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或相似,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许多高校都开设的材料工程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也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的则是纺织材料,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是金属材料,因为它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

如果对自己的兴趣已经确定,考生下一步就是找到与兴趣相关的专业,就需要对相关专业的内涵进行了解。一般了解一个专业常常先从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方面着手,再进一步全面了解专业的学科发展、师资力量、硬件条件,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点、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了解专业既要看“表”,也要看“里”,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8.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则考生不要扎堆报考热点地区的高校。多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把目标投向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高校。这些地区历来都是考生报考的首选地,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对于这个选择,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高考分数较高的考生选择大城市的高校当然是可喜可贺,然而一些考生的成绩如果选择去大城市,只能去一所非常普通的院校,而选择去地理位置稍偏、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却能上一所重点大学。这类考生就应果断地、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才是明智的做法。一味地追求去大城市、名牌学校读书,是十分盲目和危险的做法。

当然,如果考生本科或专科毕业后想直接就业的话,还是尽量选择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高校为好。大城市或发达地区人多、机构多,市场需求更大,就业机会也自然更多。如果考生想一门心思把书读下去,念完专科升本科,本科读完再考研攻博,院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9.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不要看不起高职高专院校,现在好的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比普通的“三本”和某些“二本”的专业要强。如果把大学文凭比作进入社会的敲门砖,有些特色高职院校的砖是金砖,而一些本科只能是土坯砖。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相对也更踏实,找工作比“三本”或某些“二本”的学生要相对容易一些。

读高职院校关键在于选个好专业的同时,还要选择一所有特色的专业性高职院校,特别是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的院校。

10.建议考生和家长认真研究目标高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的内容一般包括:高等学校全称、校址(分校、二级学院、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学习形式(全日制、网络教育等)、分专业招生计划及说明、外语考试语种要求、录取男女生的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等。

各级招生部门依据《招生章程》对高校进行有效监督,不仅增加了学校招生的透明度,同时也增加了考生的知情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和考生之间在填报志愿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招生章程》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了解。

(责任编校?筑周峰)

上一篇:数字2012 下一篇:以民为本 为民解困 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