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学法在中职《金融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5 12:56:30

愉快教学法在中职《金融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尝试运用愉快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中职;金融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51-02

《金融基础》是中职学校经济类专业它是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阐述了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者具备必需的金融基础知识。它是学生初步形成理解、分析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增强继续学习的能力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金融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有了很大提升。《金融基础》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身边的金融活动,而且对人们的消费、储蓄、投资活动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每一个经济类专业的中职学生都能掌握金融基础知识,未来无论他们是专业工作者,还是消费者,都将会作出更为明智的选择。因此,上好《金融基础》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要让中职学生学好这门课,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较困难。首先,中职学校大多是因未能顺利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总体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甚至有厌学情绪。而《金融基础》是一门以文字表述为主,要求准确理解课程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基础知识的文化基础课。在做新课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苦恼地反映:“整本书的字都认识,可串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完全不懂。”学生的这种感觉增加了他们学习本课程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大致在16~19岁之间。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应试教育,让他们没有时间了解社会,也没有习惯关注社会。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没有读报纸、看新闻的习惯,使得他们的课外知识严重匮乏,从而认识不到金融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一位会计专业的学生曾质疑:“我们是学会计的,可这本书里怎么一个会计分录都没有,《金融基础》对会计专业有用吗?”由此可见,中职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识是很狭隘的,他们单纯地以为只有带“会计”字样的课程,才是应该重视的。

基于上述情况,在中职学校《金融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更不能照本宣科,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尝试一些适合他们现状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式上,笔者倡导愉快教学法。所谓愉快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师爱为基础,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体验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虽然愉快教学法多用于小学阶段的教学,但笔者认为也可以在中职学校的《金融基础》课教学中运用,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愉快教学法的前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亲其师”是首要的。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教师如果总是高高在上,表情木然,语言平淡,对学生毫无热情,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压抑,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以良好的仪态和饱满的精神,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尽量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开场白,用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授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沟通障碍。另一方面,要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要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仅有教师自身的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关键是使学生由听众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倡重奖轻罚,对于积极提问(与讲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和发言的学生都应给予加分奖励,并且教师应尽量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答错的学生也不要扣分。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下,学生不仅放下了思想包袱,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就为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情绪进入到学习中。

设置精彩的新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恰当的课堂导入,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其次,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使得一堂课从一开始便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可讲故事导入、直接导入、设置悬念导入、讨论导入以及提问导入等,应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述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时,课前可以留个问题给学生自行解决,如“你听说过按揭买楼吗?什么是按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积极提倡“遇到不懂的问题,去‘百度’一下”。学生找到了自学的途径,学习热情特别高。待正式学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时,学生已经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来解释“按揭”一词,并对按揭买项已经非常清楚了,接下来关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教学也就变得非常轻松愉快。

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化解深奥的理论知识

《金融基础》虽然主要阐述金融学科比较基础的知识,但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而言,其理论性还是很强,而且整本书都以文字表述为主,难以理解,也很枯燥。如果完全用书上的语言讲课,学生可能不知所云,毫无兴趣,达不到任何教学效果。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力争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讲解那些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讲解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时,可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比作一个大家庭,中央银行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则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儿女们。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很快就能明白金融体系中的每个成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觉得很有趣。也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化难为易。比如,在介绍股票的交易过程时,制作幻灯片,以故事的形式将股票交易的顺序、场所、参与者以及股票上涨后人们激动的表现和股票下跌后沮丧的状态全部融入其中。幻灯片的放映生动、有趣,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不仅能轻松地理解股票交易的相关知识,同时,还会明白“股票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道理。

用生动的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模拟教学是一种师生都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情境中进行技能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模拟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它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

笔者在讲授保险业务的营销部分内容时,设置了一个模拟情境。人物:保险业务员;投保人(老客户);地点:投保人住所附近的咖啡厅;时间:上午10点;目的:向客户推荐公司新推出的保险产品,并签订保险合同;模拟情境。所用资料:保险公司真实的产品介绍和合同(保险公司已废弃的)。为了能圆满地完成自己的“第一单”业务,扮演业务员的学生课前积极地做着各种准备,不仅熟悉课本上相关知识和保险产品的内容,还从网上收集各种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自己的“顾客”。在模拟过程中,“投保人”也不甘示弱,提出种种问题来为难“业务员”,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业务员”们沉着应对。那些没有被选上参加模拟活动的学生,在下面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当模拟活动结束时,学生们对保险营销技能和保险合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次模拟活动。

用多方面的考核决定最终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将“愉快”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就要改变以往笔试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将考核项目拓展到学生平时的上课发言、情境模拟教学以及由学生完成的课前10分钟的“讲新闻”(主要是财经方面的)等方面。这些项目的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可各占50%。这样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而且能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完成考试。

模拟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的技能,为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开展愉快教学法能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他们正确感知金融理论知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中职教师要运用好愉快教学法,必须潜下心来,精心研究,大胆实践,认真总结,让学生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愉快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本文所谈只是沧海一粟,愉快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百科名片.模拟教学法[OL].(2011-05-12).[2011-09-10]..

[2]王叙林.愉快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6):41-42.

[3]孙松强.德育课堂教学导入法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08,(3):141-142.

[4]杜燕敏.电子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8,(3):140.

[5]郑克俊,迟青梅,郑克磊.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9,(5):142.

作者简介:

曾葵(1969―),女,江西南昌人,佛山市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与市场营销。

上一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中职基础英语专业化与专业英语职业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