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时间:2022-10-15 12:43:21

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2002年清华学生刘海洋的虐熊事件,2005年复旦研究生的虐猫事件,2008年年初,中山大学及中国政法大学的师生冲突事件,以及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学生的轻生事件,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这些事件仅是学校教育中的个案,但值得深思。笔者认为,概括起来,这些是学生在“人―人”“天―人”“人―我”关系冲突中的表现。因此,有必要构建能有效地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我的高度和谐发展的和谐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人―人”和谐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和谐教育就是从个群关系、人我关系出发,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在学校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人与人的和谐即师生(教学)和谐。当前,构建和谐教育,实现师生(教学)和谐,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坚持教学平等。教学平等是师生和谐的前提。坚持教学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教学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的平等。学校要保护师生的基本教学权,保障教学机会均等和规则公平。其二,坚持教学民主。师生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学艺术开发学生的潜能。其三,坚持教育爱。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爱是构筑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阳光。

“天―人”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手段。从学生发展来讲,每个学生都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然与自然发生关系,这里的自然还指向大自然以外的学生身心和学习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天与人和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身心和谐。构建和谐教育,实现天与人和谐,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教育学生尊重自然。自然界一切物体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和有用性,有它的效用价值。学校要教育学生懂得:破坏大自然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是人和谐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谐教育要从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与需要出发,对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相适应。其三,优化学生的发展环境。影响和制约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学生认知结构与社会实践经验的积淀等内在原因;还有学生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主要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提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的差别等外在原因。和谐教育就是要优化学生的内外在发展环境,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

“人―我”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目标。人与精神的和谐是指自我达成和谐的相处方式。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人的需要满足层次越高,自我也就越和谐。在学校教育中,自我和谐就是人与自己精神的和谐。实现“人―我”和谐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身心和谐。每一学生都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生理(身体)系统和心理系统。很明显,只有当学生这两个系统处在和谐之中,才可能真正得到良好的发展。其二,自我实现。只有学生能够感知到自身与期望的差异、感知到终极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时,才能把目前的努力与长远的目标联系起来保持和谐。这些既是自我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自我和谐的根本意义,是影响自我和谐的重要因素。其三,尊重个人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一个重要观点,人之所以会出现自我不和谐,是因为他感觉到内心的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或这些需求即使得到了满足,也得不到社会的赞许。就是说,每个人的选择受到尊重的程度越低,要达到自我和谐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学校能够提供促进学生自我和谐的因素是:对每个学生所做的个人选择,只要不违法都应该尊重和接受。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上一篇: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下一篇:霍懋征教育思想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