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时间:2022-10-14 11:37:42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业越来越多。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往往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和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也不断的出现。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混凝土施工中对技术的掌握不到位,容易造成混凝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像是混凝土裂缝就极为常见。因此在实际的施工项目中,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产生问题进行处理,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尤为重要。

一、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水泥水化热产生的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水泥水化能够产生较多的热量。一般说来,水泥在浇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会集中放出很多热量。而水泥在水化中放出热量的速度直接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种类有密切的关系。当大量的水化产生的热量集中在混凝土内部的时候,热量会慢慢地释放出来,但是在混凝土中心会温度很高,而外表温度很低,形成了较大的温度落差,使得内部产生了强大的压力,而表面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缝,直接造成工程质量的问题。

2、楼板形变产生裂缝

在建筑施丁过程中,很多建筑人员为了追求工程进度,较早地拆模,或者在混凝土还未达到凝固程度就加载负荷等,使得混凝土的楼板发生弹性形变,最终承受不了压力、弯为或者拉应力,出现了裂缝。楼板发生弹性形变,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过早地承受还未能承受的强度,最后在承受低强度或者无强度的时候,直接出现了裂缝。

3、温度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在浇筑中或者浇筑后,很容易因为气温的变化产生裂缝现象。混凝土在浇筑时候本来就有一定的温度,在水泥水化中也会出现放热升温现象和结构散温的现象,在浇筑之后还会受到空气温度的影响,在各种温度变化过程或温度叠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现象。当空气温度较高的时候,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会随之升高,而当空气温度较低的时候,也会加大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差距。此外,当空气温度的下降速度过快,也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这时候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的开裂现象。

4、混凝土配比不当产生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程的混凝土材料配比中,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配比,否则就会在建筑工程中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一般来说,在混凝土的配比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高强砼的水和灰的比值应该严格控制在0. 24 -0. 38之间;第二,普通的砼应该控制在0.6以下。针对同一种类型和强度的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水和灰的比例。当水泥水化的过程中,如果水比较多,会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者气孔.这样一来直接减少了混凝土的负载能力。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1、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1)减少混凝土自身的收缩性, 如选取用铝酸三钙含量低, 细度不过细,稳定性较好的水泥, 不宜选用矿渣、火山灰水泥, 砂采用中砂或粗砂, 不宜采用细砂, 采用规格和级配良好的碎石, 选用高效减水剂, 降低水灰比, 单方水泥用量和单方用水量, 使混凝土的内部组成密实骨架结构。添加聚合物或纤维可使砼具有良好的抗裂性。

(2)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注前应对模板或基础进行洒水湿润或降温(防冻)处理, 混凝土振捣充分、均匀、适当, 控制好混凝土的拌和温度及浇注温度, 为了减少沉降裂缝, 可在混凝土浇注后 1h-15h 内,混凝土初凝前,对混凝上进行二次振捣或二次抹压, 当混凝土浇注到变截面时,如箱梁及工梁的翼板根部或板梁的铰区部位,宜稍作停留,待混凝土泌水沉降后再行浇注,都有助于避免该部位裂缝的产生。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做到及时周到,保证湿度,减少结构自身内外层温差及结构与环境之间的温差, 避免构件受晒、受干、受风、受冻, 再次从设计角度, 适当提高砼标号, 增加抗裂钢筋, 加大保护层厚度, 减少截面突变, 也有助于减少收缩裂缝。

2、干缩裂缝预防措施

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降低水泥的用量;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 灰比越大干缩亦越大,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 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3、掌握好混凝土拆模时间

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适当考虑拆模时间, 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 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由于水化热的散发, 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 此时拆除模板, 表面温度骤降, 必然引起温度梯度, 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 与水化热应力迭加, 再加上混凝土干缩, 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 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正常情况下,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即可以拆除。在冬季要注意侧模拆除时间要相对延后, 控制在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均不应大于 15℃。

4、认真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养护及时对防止裂缝有重大作用,特别在夏季施工时更是如此。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中养护,有利于降温散热,减少温差,减少和推迟因失水而产生的干缩,保证混凝土强度迅速增长。因此,规范规定防水混凝土至少养护 14d,这对防止产生有害裂缝是非常必要的。剪力墙及柱模板拆除后立即用养护剂粉刷, 部分独立柱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养护。楼板在浇筑混凝土 12h 内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并进行浇水养护,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为不低于 14d, 其它混凝土养护时间为不低于7d。在养护时间内充分浇水, 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1、表面修复法修复表面和深度裂缝

裂缝修复方法中,表面修复法是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较为明显的裂缝修复方法之一,尤其是混凝土表面和深度裂缝效果最为明显,且对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最小。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混凝土裂缝表面涂抹水泥浆。而有的公路桥梁工程采取涂抹环氧树脂胶泥,而由于存在应力,导致裂缝继续开裂,若出现此种情况,应在裂缝表面粘附玻璃纤维网格布进行裂缝修补 。

2、灌浆修复法修复严重裂缝

灌浆修复法是基于表面修复法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再进行。特别是裂缝已经严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时,表面修复法的修复达不到桥梁结构安全的需要,就必须采取灌浆修复法修复裂缝。灌浆修复法,就是利用真空眼里设备把浆液压入裂缝,浆液随着时间的造价会逐步硬化,并在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稳定性强的整体结构,从而达到修复裂缝的目的,且密闭性能高。浆液的材质有很多,通常选取水泥浆液、环氧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

3、嵌缝修复法修复混凝土裂缝

所谓嵌缝嵌缝修复法,就是在混凝土的裂缝处开槽,在开好的槽内填充止水材料,既可对裂缝进行封堵,也有利于裂缝外观的平整。

结束语

裂缝的出现与混凝土质量的不均匀有很大的关系, 混凝土强度不均匀, 裂缝总是从最弱处开始出现, 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散系数较大时, 出现的裂缝几率就大, 加强施工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 必须从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做起, 科学进行配合比设计, 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 特别要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 确保混凝土质量, 以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

参考文献:

[1]许祺炜.岩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2012(08)

[2]张广平.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于处理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0(02)

[3]李跃彬.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现代装饰,2013(22)

上一篇:30m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支护技术 下一篇:浅谈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