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

时间:2022-10-14 09:23:07

县政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的通知》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确保2014年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以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

实现全县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消除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依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4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规定的考核标准和各项指标要求,实现高质量的均衡。

(二)年度目标

2012年: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师编制核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并落实到位;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完成校安工程建设,完成3处寄宿制学校餐厅建设;实施在职教师培训工程,轮训90%在岗教师,加强中小学薄弱学科课程建设,逐步消除薄弱学科,所有的学校能开齐、开足课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有效帮扶。

2013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县70%的完全小学和初中学校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撤并10所薄弱学校;城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有序推进,农村紧缺学科教师配备基本齐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达到规定要求。

2014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城乡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全面落实,校际间、城乡间教育质量无明显差异,县域内基本消除择校现象,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三、工作要求

(一)加大投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

1.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小学布局。各乡镇(街道)要统筹协调、综合考虑城镇化建设、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城区改造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等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既要坚持适度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又要注重稳步推进、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2.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县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年度规划》积极运作、主动配合,统筹辖区内学校按规划时序及进度要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对定点保留的学校制定新建、改建或扩建计划,逐步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2012年底完成实验小学、河流镇中学、商店镇小桑中学、温店镇中心小学等教学楼建设任务。继续实施“211工程”,完成劳店镇解家小学、商店镇小桑中学、温店镇中心小学、洋湖乡中心小学及幼儿园的暖气安装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改厕治污和取暖工作,建设洋湖乡中学等3处餐厅,到2013年要有70%的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确保2014年全县所有完全小学、初级中学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

3.积极筹措经费,按标准配齐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在2011年度补充所缺教学仪器和图书的基础上,2012年度补充计算机、体、音、美、卫以及综合实践科目的设施设备,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配备标准,制定缺额的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添置计划,确保2013年逐项添置到位;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程,补充学校缺额计算机,满足学生最大班额每人一机要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教学水平差距,2014年度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网络技术接受相对同质的优质教育,同时配齐学校体、音、美、卫、劳以及综合实践设施设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区域教师资源,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教师资源相对均衡。

1.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县编办要按照《省全日制中小学职业中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配备新标准,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编制的核编工作。县人保局、教体局要根据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及特殊岗位人员的缺额现状,坚持“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通过招聘考试,择优录用一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并优先补充到薄弱学校,解决紧缺学科师资不足等问题,确保2012年秋季80%义务教育学校的音体美教师为专职教师,2014年秋季所有学校的音体美教师为专职专业教师。积极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紧缺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制度,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重点组织农村教师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培训。认真做好岗位培训工作,采取岗前培训、岗位培训、集中学习、外出学习、院校进修等多种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全体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加强教师学历提升教育,使小学50岁以下教师高学历比例达到90%,初中50岁以下教师高学历比例达到70%,教师参与培训比例达到100%。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大力推进片区、校际、校本研训和送教下乡、城乡结对工作,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到2014年培养县级骨干教师3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名、省级骨干教师20名的名师梯队。

3.统筹规划,全面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均衡配置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制定城乡教师交流计划和实施方案,实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服务制度。2012年开始,进一步强化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力度,并选派乡镇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城区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到乡镇学校进行挂职学习锻炼,确保全面实施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制度落实。

(三)实施关爱工程,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机会均衡。

1.认真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常驻居民子女同等入学政策,认真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纳、入学后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享有当地学生同等待遇。

2.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教育行政部门、残联和学校要全面了解当地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儿童少年的情况,确保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对贫困儿童少年的各项救助政策,优先考虑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在校贫困残疾学生的生活费用。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活动,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特困残疾学生生活补助,确保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免费教育。积极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随班就读工作,落实因材施教、分层辅导的教学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教育、妇联、团委等多个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并实施教育关爱工程,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积极探寻新的教育支点、载体和手段,构建网络式教育新方式,营造“在校如家、师如父母”的温馨校园教育环境,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在校留守儿童档案和家校联系卡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纠正行为偏差。

4.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等学生的帮扶制度。慈善、红十字会、团委、妇联、工会等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主动与教育部门联合做好贫困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资助数据库,使需要资助的学生都能得到及时资助,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帮扶措施,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完善救助措施,形成全社会关爱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

5.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把“控辍保学”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一项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控辍保学工作的任务要求,建立控制辍学工作责任制度、报告制度和定期督查、不定期抽检、情况通报、部门联动等机制,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9%,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9%、98%以上。各学校要及时向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汇报学生辍学情况,动员村委会主动协助乡镇(街道)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学校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同政府部门共同做好辍学生动员返校工作。

(四)规范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1.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课程开设的有关要求,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开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大中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力度。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大力开展安全文明教育,制定并落实曲艺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计划,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大力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认真落实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认真落实省普通中小学基本规范要求,严格执行省规定的中小学生作息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行平行分班;加强学籍管理,规范学生流动,逐步缓解超班额现象;要坚决纠正中小学校违规补课、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及报刊和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正确的示范引导作用,努力将每一所学校办成管理规范、教风严谨、质量优良和群众满意的学校。

3.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定期对学校进行考核。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依据。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要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借助省“1751”工程平台,组建全县中小学教科研网络,以三处项目学校为中心,确定跟进试点学校,结合“联片教研”机制,形成由点到面、纵横联合的推进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关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成长、进步。要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搭建亲情教育基地、爱心互动平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4.深化招生考试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免试入学制度,严格执行划片招生政策,合理确定每所学校就近接收学生的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妥善解决城区中小学生“择校”问题。学校按照规定接收学生,不得采取考试或者变相考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制度,优化评价办法,注重过程管理。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建立和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制度,促进初中生源的均衡分布,并逐步扩大指标分配比例。

5.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以创平安和谐校园为抓手,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深入持久地对学校及周边环境实施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和维护稳定机制,确保学校安全与稳定,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副组长,人保、编办、财政、教育、发改、城乡规划、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各单位要根据职责要求,认真履职,积极支持。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各学校要对照要求和验收标准,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实施。

(二)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发改部门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教育部门要做好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部署、指导、调度、协调、督查和总结;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和完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按实施规划及时足额将建设资金拨付到位;编办要根据省、市、县机构编制管理的相关规定及学校学生规模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教职工编制,在教师补充、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给予倾斜;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用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建设部门要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规划部门要及时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做好规划选址等工作;税务部门要继续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优先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科学运作,加大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步推进、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运行体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确保本级财政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确保在校学生人数平均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一是认真使用好国家、省、市下拨的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使其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在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标准学校建设的要求,区分轻重缓急,分年度、按项目组织实施;

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费附加、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以及其它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等资金,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四是对布局调整规划撤销的学校资源,政府将按省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置,所得资金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

五是有关部门要减免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的各种规费,节省学校建设成本。

六是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慈善机构等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责任,切实承担起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

(四)强化效能督查,积极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省政府下达的一项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各学校要层层分解和落实目标任务,细化措施,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工作实绩考核,并将其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县政府成立由县考评办、县教育督导室等部门参加的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各学校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显著成绩的乡镇、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不能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单位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上一篇:供销社参股企业调查报告 下一篇:合作社文化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