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4 07:38:53

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尤其在会计领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有效降低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水平和会计分析的决策能力。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的重要发展走向,成为了评价企业会计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信息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8.027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8-0041-02

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的衍生品,它跟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引起了各个企业的重视,促使财会人员的管理和财务信息的审核向着信息化管理转型。所以,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从宏观上来讲,会计电算化包括了一切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容,比如:财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财会人员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规划、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等内容。因此,说会计电算化是由多个技术行业结合而成的综合性系统是有依据的,它的诞生将人们从大量重复计算的数据海洋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1.1会计电算化人员技术水平比较低

会计电算化行业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行业,但是其雏形——会计工作,在各个企业的历史却可谓“源远流长”。因此,在向会计电算化行业转变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就是将从前的财会人员直接与此进行对接。这本身就是对会计电算化其含义与功能的错误理解,认为它只是单纯利用计算机取代人工核算,财务人员只要是会简单操作计算机就被认为对接成功。在发展历史较长的企业中,财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在他们看来,会计电算化只是将之前的手工记账变换一种方式,其对管理流程和信息处理的职能被束之高阁,久而久之,扭曲了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把其变成了门面工程。

1.2会计软件存在不足

会计软件的开发人员本身对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就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比如: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对拥有记账凭证审核的人员不能再授权制单,就与软件开发人员不能全面正确理解制单和审核的关系问题大有关系。财务软件的开发商并不会针对行业特征和核算特点去“私人定制”软件,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开发出一套软件后,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中通用。这就导致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会计人员,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大量的辅助工作。另外,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初始化工作量较大,本身系统的庞大也不能使企业增加自身所需的功能,这些都变成了难以克服的缺陷,阻碍着总账、固定资产、工资、材料各核算子系统之间相通相帮的工作进程。

1.3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缺陷

一些单位把财务工作的焦点,更多集中在财务项目的实施上,认为财务报告和财务决定就是财务工作的全部,对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认识,自然也就对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纳工作比较忽视,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无必要的消耗,连日程都不列入。这也就直接导致档案管理机制并不能行之有效地建立,更不要说配套的监管机制与监管办法了。此外,会计人员在对档案装订、立卷和归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这也在无形中体现着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无序化。

1.4数据保密性差、安全性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会计核算业务量在增大、业务种类在增多。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会计电算化系统也会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既是推动也是制约。会计电算化的主要职能是核算财务数据,比如:一个企业的资产率、负债率、损益率、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的变动等都是要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说一个企业的财务数据就是企业的核心机密是一点也不夸张的。那么,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出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还是处在一个模仿外国软件的阶段,虽然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但是开发完全适用于企业的软件还力所不及。国内企业正在使用的软件,将重点都放在了开发大量的功能和功能管理上,忽视了最根本的财务数据审核。财务数据得不到安全保障,木马、病毒大肆攻击网络系统,没有采取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无异于将企业的核心暴露在外。

2解决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2.1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能培训

不论单位的性质如何,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中,必须注重全能型财会人员的培养。首先,企业要明确意识到,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人员不是简单的会计与出纳。其次,对财务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强化他们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以及网络知识和财务知识。对于新入职的财务人员,在招聘环节就要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考核,观察其将计算机与自身掌握的财务知识相结合的程度。在企业中,财务人员的财务信息管理能力一定要与企业的效益相挂钩,还需要财务人员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2.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要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会计电算化理论对会计软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完善、成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功能强大的会计软件只能是天方夜谭。要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就不能只考虑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还应当考虑我国会计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真正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项事业稳步发展。财务软件的开发和运用要逐步向会计管理的方向过渡,使软件的运用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人们可以预见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与决策型发展。因此,以事后核算为主的“核算型”会计软件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而那些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系统”软件,才能最终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具体措施就是,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者必须对行业市场的内部需求有清醒的了解与认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现状有一个平均水平的把握,从而研发出在适用面、操作度、功能性上都比较合适的软件。另外,会计软件开发商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软件售后服务系统,对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难题都能加以解答,开发人员也能够针对这些难题做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后期研发和完善方案。另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不是强制性的,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是去跟风买一个软件回来充门面,而是根据企业的财务规模、复杂程度等去决定最终的购买行为。

2.3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

首先,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要让单位领导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会计档案同其他档案同等重视,规范管理。我国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单位都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对档案管理的忽视与无视本身就是一种失职行为。因此,应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其次,就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是比较健全与规范的,因此,企业要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相关的制度。比如: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及归档要求等,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这些工作,都要做到定期组织检查,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对于工作做得差的要提出批评,责令他们及时纠正,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再次,要规范会计档案的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比如: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再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部门要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财务工作的执行与管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因此,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要有很高的要求,这一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还包括职业道德。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严格自律、廉洁奉公是首要的条件。针对会计档案的专业性、广泛性和严密性,应进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档案管理学知识、财会基本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软件。因此,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要及时,一方面,提高会计档案法制意识;另一方面,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2.4提高会计数据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企业的财务信息就像人体的心脏,承载着企业的核心机密。因此,各个单位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时,必须严格贯彻国家制定的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计算机系统和系统运行中处理的数据要严防死守。这包括了硬件的维护控制、软件的开发应用、组织机构人员的管理与控制、系统操作的管理与控制、文件资料的管理与控制等。此外,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环境,理论上是可以访问到一切信息的,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可能性是很大的。这种攻击有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有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使用人员要对计算机的系统使用防火墙,避免财务数据的泄漏,会计人员需要登录财务软件时,必须设置密码,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且确保只有自己和相关领导知道。针对系统出现的漏洞,要及时打补丁,必要时,可以丢卒保车,使系统保证相对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必要时,要考虑硬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并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比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3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综合了财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时代产物,它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正因为如此,它的正常运行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比如: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等等。本文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分析,也是集中在以上的几个方面。可以说,培养全能型的会计人才、强化计算机硬件知识、铸造安全的网络结构,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的财务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是保证会计电算化事业有效运转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小青.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9).

[2]钟劲.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工会财会,2007(1).

[3]于彩虹.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6(1).

[4]马冬梅.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初探[J].江苏商论,2006(4).

[5]李劲.新世纪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1).

[6]李红英.对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培训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作者:潘琪 李冰 单位:佳木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下一篇: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