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研究

时间:2022-10-14 06:44:19

鄂尔多斯市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研究

摘 要:“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GDP以平均每年29.7%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的投资资金来源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本课题主要研究鄂尔多斯市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投资多元化的原因,投资来源多元化对鄂尔多斯市经济金融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投资;资金来源;投资调控

中图分类号:F830.5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1-0045-03

2001年至2005年,全国GDP平均增长率为8.92%,全区平均增长率为15,82%,鄂市GDP平均增长率为29.7%,比全国高20.78个百分点,比全区高13.08个百分点。鄂市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实施“以资源换资金,以资源换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依靠投资的拉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分析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呈现出投资多元化、多渠道、额度大的特征。表现是:

(一)投资资金主要来源是自筹和其它资金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中,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各经济成份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和带动非国有经济主体进行投资,使非国有经济投资迅猛增长,取代国有投资成为首要地位。2006年上半年,国有经济投资完成86.12亿元,增长131.58%,占投资总量的43.04%,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114亿元,增长67.66%,占投资总量的56.96。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是自筹和其它资金。2001年到2005年五年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57.87%是自筹和其它资金。2006年上半年建设项目投资共到位资金307.47亿元,同比增长了74.3%,企业自筹资金到位247.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占到位资金的80.5%。

(二)国内贷款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金融机构及市外金融机构发放了大量的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年到2005年,五年间平均国内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29.27%。2006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160.64亿元,同比多增41.25亿元,增长34.55%,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4.83%,同比提高11.3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19.73亿元,增长36.32%,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3.47%,占中长期贷款余额的74.53%,分别比上年末提高1.47、3.34个百分点。

(三)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逐步缩小

2001年国家预算内资金余额为 4.03亿元,占比为8.1%,2005年余额达到30.85亿元,比2001年增长6.65倍,占比为8.4%,比2001年高0.3个百分点,五年平均占比为10.54%;2006年上半年国家预算内资金余额为13.2亿元,同比下降27.3%,占投资资金来源的4%。国家预算内资金主要投资于生态建设、水利建设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利用外资水平较高,占比逐步扩大

“十五”以来全市引进外商投资企业78家,合同利用外资额13.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4.15亿美元,是“九五”的1.58倍,年均递增29.95%,超额1.15亿美元完成“十五”目标。五年间平均占比2.29%。2006年上半年利用外资余额1.68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占投资资金来源的4.3%。“九五”期间以前外资主要投向于羊绒、纺织、建材行业,“十五”期间主要投向煤炭、天然气、高载能行业。资金来源主要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木等国和香港地区。

二、固定资产投资多元化的成因

(一)国家能源战略西移和能源紧张为鄂市固定资产投资多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能源战略西移和“十五”期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鄂市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和引进投资,随着神府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达拉特火电等一大批部级重点项目的相继实施,使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提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从2003年宏观调控实施以来,由于“煤、电、油、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家加大了对“煤、电、油、运”项目建设支持的力度,为鄂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政策优势。

(二)国有资源税低投资主体纷纷抢购圈占一次性能源

由于鄂尔多斯市煤炭、天然气等一次性资源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资源税费低,各投资主体纷纷抢购圈占一次性能源。以煤炭资源为例。开采煤炭资源费按保有储量2.5元/吨上缴,以煤炭坑口价150元/吨计算,资源费只占坑口价的1.6%。据调查,全国五大发电公司和其他大型能源企业纷纷到鄂尔多斯市投资,仅2003年一年签订投资协议的电力总装机容量就超过5000万千瓦。

(三)市场准入门槛低,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国家调控行业

从2002年以来,随着煤炭、高载能、房地产行业市场行情好转,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民间资本大量涌入这些行业。鄂尔多斯市近年来新建154家高载能自筹,总投资达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全部为企业,其中有43.79亿元来自市外民营企业自筹,占总投资的65%。全市2005年底共有煤矿552座,其中30万吨以下的有282座。截至2006年6月份仅鄂市东胜地区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10家,同比增加30家,开工建筑面积211.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5.5。

(四)招商引资力度大,工业开发区(园区)集聚效应明显

鄂市经整合后的自治区工业开发区(园区)共 6个,截止一季度,开发区共入住企业359户,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历年累计)37亿元,引进国内大企业(集团)18个,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额(历年累计)达到61亿元,仅2006年一季度新增40亿元。

(五)民间资本充足,民间投资活跃

随着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特别是煤炭、房地产业和高载能企业的快速发展,民间资本不断增加,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全市以投资、担保、典当和委托寄卖名义注册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纷纷从事投融资活动。投资、担保、典当企业众多、融资量大。截止目前,经鄂尔多斯市工商部门注册的投资公司有252家,注册资金33.87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24家。担保公司116家,注册资金6.23亿元。取得典当经营许可证的典当行9个和29个分支机构。注册资金1.08亿元。委托寄卖商行46家,注册资金499.46万元。

三、投资多元化对鄂尔多斯市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经济实力提升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保持30%和40%以上的高速增长。据自治区统计局最新反馈,2005年鄂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4.8亿元,人均GDP4971美元,财政收入达到9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经济总量进入西部145个地级市前15位,综合实力荣列中国百强市第53位。2006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0亿元,同比增长20.3%,实现财政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60.0%。

(二)产业层次大提高

鄂市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由“九五”末16:60:24,调整为2005年的6.8:52.5:40.7,第一产业在GDP中的份额减少,但总量扩大,效益提高;第二产业主导地位仍然突出,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推动下,呈现新型化、多元化发展态势,项目建设和产业层次由低端向高端演进;第三产业增速不断加快,所占份额不断提高,2006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 工业,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化、高层次演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具有鄂尔多斯优势特色的文化、旅游、运输产业蓬勃发展。

(三)发展后劲增强

2001年至2005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76个,总投资达到4290亿元。围绕羊绒、化工、煤炭等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部级、自治区级技术研究中心,扶持和引导企业建立了三个博士后工作站,鄂尔多斯已建成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几年来,通过建好大基地,吸引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大基地聚集科技、人才、资本、管理等优势生产要素,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区要素结构,提高了要素集聚水平,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金融业也获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06年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5.15亿元,同比多增35.45亿元,增长61.84%,增幅比全区高38.16个百分点,比2001年增加291.61亿元,增长3.11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8.28亿元,同比多增59.1亿元,增长 55.97%,增幅比全区高 31.28个百分点。比2001年增加242.98亿元,增长2.1倍。2006年6月末,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增加3.04亿元,增长87.86%,比2001年增加6.34亿元,增长39.62倍。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为5.63%,同比下降4.85个百分点,城乡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为5.57%,同比下降6.16个百分点。

(五)投资主体换位,宏观调控效果不明显

随着投资主体换位,民间资本和企业自筹资金成为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一些项目没有银行贷款,给宏观调控带来难度,宏观调控效果受到影响。

四、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投资过快增长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以经济发展速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绩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改变对党政部门的考核的政绩观。一直以来,考核GDP造成了部分官员的唯“GDP”论,导致一些地区以牺牲资源和环境而盲目引进 “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过度开发资源来发展经济。由于房地产业在GDP的增长中占了相当高的比重,且周期短、见效快,也成为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发展经济的捷径,导致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今后考核党政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应当是以人均收入增长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指标,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二)明确引进项目的审批权限,提高国家调控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据调查,鄂尔有相当一部分高载能高污染企业是由开发区、乡镇政府有的甚至是村委村政府引进的。因此,对国家宏观调控的行业和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均应明确由省市自治区及以上政府批准,避免地方各级政府为了突出政绩而盲目引进和发展。要提高重要资源、一次性能源等资源占用税,避免一些投资主体抢占、圈占资源,过度开发和掠夺性开采。

(三)尽快大幅提高存贷款利率,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现行的利率水平是在通货紧缩趋势下连续下调形成的,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实际利率已经变为负数。实际利率长期扭曲,不利于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当前存款利率过低,导致民间资金大量增加,民间投资公司、担保、典当和委托寄卖等非正规金融活跃,大量投资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行业,使宏观调控措施难以实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由于地方政府主导着投资和信贷需求,贷款利率低引发地方政府竟相囤积贷款,以对付今后更加紧缩的信贷政策。虽然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很大,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大企业和大项目,利率上浮很小,对有的大企业和大项目甚至采取下浮的手段来营销贷款。大幅上调基准利率后,增加了项目投资成本和企业财务成本,有利于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囤积贷款行为。在调整利率时,存款利率调整幅度应大于贷款利率,减少基准利率的利差,促使商业银行调高对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利率,抑制信贷过度集中和过快增长,促进商业银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困境。

(四)严格控制信贷向过剩行业发放

鄂尔多斯市上半年信贷投放新增82.22亿元,同比增长258.9%,比2005年全年多投放11.62亿元。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煤炭、电力、化工、房地产等产业,上半年重点行业新增贷款43.61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53.04%。煤炭、电力行业已出现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召开的电视会议精神,严格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和信贷过度集中于过剩行业的风险,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不予贷款。人民银行要加强宏观监测分析,加强风险提示,进一步加大“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力度。

(五)严格控制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投向

针对投资主体换位,民间资本和企业自筹资金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的实际,要加强对民间资本和企业自筹资全投资的控制,严格控制民间资本和企业自筹资金的投向,通过土地、电力、用水、环境保护、税收等各方面加以控制,严格控制民间资本和企业自筹资金投向国家宏观调控的行业,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向国家鼓励的行业发展。政府要加大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供应,保持合理的住宅供应结构和住房价格水平,大力抑制投机炒作房地产行为,严格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

上一篇:社区金融发展研究 下一篇:货币政策传导障碍和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