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地视角:防治银行卡犯罪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14 06:40:02

输出地视角:防治银行卡犯罪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全国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瑞金市被列为江西省银行卡犯罪重点整治地区。公安部门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5月,瑞金市涉嫌银行卡犯罪的外地上网的在逃人员共74 名,其中外省作案72 名。而瑞金市2009年以来本地银行卡犯罪立案仅1 起,瑞金市银行卡犯罪明显呈现输出性特征。输出性银行卡犯罪不仅侵害了银行卡相关当事人的权益,而且极大地损害了红都瑞金的形象。本文以输出地为视角,以瑞金为个案,从分析输出性银行卡犯罪特点和防治难点入手,提出防治输出性银行卡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犯罪特点

1、流窜地多域广。瑞金市输出性银行卡犯罪团伙一般前往经济较发达地区,远至新疆、陕西、北京、辽宁,近至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及本省县市区,以外省居多,流窜地域分布较广。

2、团伙结构严密。涉案人员多以农民、无业人员构成,以同一居住地为基础,以亲缘、血缘为纽带,根据关系亲疏、信任程度结伙,结构严密,成员较为固定,主要集中在壬田、叶坪、黄柏、象湖四个市区附近乡镇。

3、作案手段专业。瑞金市输出性银行卡犯罪主要手法有三种:一是窥视银行卡密码,然后用假卡、空卡调包盗取真卡,继而异地盗取卡内资金;二是以系统升级的名义张贴“紧急通知”,要求持卡人按提示操作,从中盗取卡内资金;三是窃取银行卡信息后复制银行卡盗取卡内资金。作案手段较为专业,而且不断翻新,以3-4人小团伙为主,并自带交通工具,成员之间分工协作,作案时大都有伪装。

4、群体倾向明显。由于犯罪分子作案成功率高,并且迅速获利,通过亲戚、朋友对周围无犯罪纪录人员产生示范作用,犯罪手段不断扩散,一些无犯罪前科的无业人员萌发犯罪冲动,纷纷加以效仿外出“致富”,在一些乡村形成银行卡犯罪群体。

二、防治难点

1、事前防范难。瑞金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输出性银行卡犯罪已形成一定规模,许多人迅速致富,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而这一群体居无定所、去向不明,又常年不在家,难以适时进行教育引导,事前防范犯罪行为的发生困难重重。

2、证据搜集难。由于犯罪分子在外地作案,作案工具也在广东深圳等地购买,而且在本地无犯罪事实,输出地公安机关无法及时搜集其犯罪证据,打击犯罪缺乏法律依据,较为被动。

3、案件侦破难。特别是跨区域流窜作案,不法分子利用刷卡联网的特点,可能在3地分别进行窃取信息、制造伪卡和盗取资金,被盗人报案时,嫌疑人可能早已离去;公安机关虽然能够获得一些线索,甚至获得了影像资料,但嫌疑人的具体信息、去向都一概不知,抓捕犹如大海捞针。

4、抓捕实施难。涉案人员流动性大,而且使用假身份证,在家在外使用不同手机号码;相当一部分人居住地不清,有的将户籍空挂在城镇,人在原居住地居住,有的户籍在原籍,人在城镇购房居住;有的害怕当地公安机关打击,常年在外。

三、对策建议

2010年1-5月份,瑞金市公安机关共抓获瑞金籍银行卡犯罪网上在逃人员16名,对犯罪份子形成了一种高压态势。对输出地而言,打击银行卡犯罪不仅要加大追逃力度,让涉案人员及早归案,更重要的是必须标本兼治、防治结合,要建立起防治输出性银行卡犯罪的长效机制。

1、在农村、社区深入开展法制教育。以政府为主导,公安、金融、法制等部门分工负责,充分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外出人员集中返乡的大好时机,深入农村、社区,尤其是银行卡犯罪重点乡镇、村组,通过刑释人员现身说法、案例警示、法制宣传车等形式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打击银行卡犯罪的决心,引导广大群众认识银行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树立守法致富、劳动致富的观念。

2、加强对银行卡犯罪高危人群的监督管理。一是建立银行卡犯罪高危人群信息库,对农村、城镇无业人员进行动态管理;二是依托村治保主任建立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反馈高危人群的动态信息;三是以村组、社区为单位对高危人群进行正面教育,适时加以引导,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就业问题,帮助他们远离犯罪。

3、建立银行卡犯罪嫌疑人“黑名单”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银行卡犯罪嫌疑人“黑名单”制度,以便输出地公安机关掌握本地犯罪嫌疑人全面犯罪信息,将犯罪嫌疑人及时纳入警方的侦控视线和范围,一露头就打击;对职业犯罪团伙,采取深入经营、追踪不放的工作策略,以有效遏制银行卡犯罪的发生。

4、核实个人存款账户公民身份信息。银行卡犯罪活动往往与假名、匿名账户有关,应尽早开展存量个人银行存款账户公民身份信息的核实工作,确保存款人公民身份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开展核实工作,落实账户实名制,确保账户的开立者和使用者的身份真实,将所有社会资金往来纳入银行体系进行监控,留下交易记录查询,使犯罪份子无法利用假名、匿名账户进行银行卡犯罪,为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经济金融秩序创造条件。

5、加快推动银行卡芯片化进程。以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金卡工程”为载体,以芯片卡取代现行的磁条卡,加快推动银行卡芯片化进程,从根本上增强银行卡防伪、防欺诈风险的能力。利用芯片卡极为严密的信息加密技术增加银行卡信息的复制和读写难度,从而提高伪造银行卡的成本,提高银行卡使用的安全性,进而有效扼制通过伪造银行卡进行的犯罪行为。

6、建立警银快速协作机制。金融机构要改进ATM机、POS机系统设置,增加账户查询、刷卡提示功能,账户被查询或刷卡后系统立即短信通知持卡人,使持卡人能够及时发现盗刷并报警;开发银行卡犯罪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通过该系统在柜台、ATM机、POS机可自动发现嫌疑银行卡,并自动报警,警方可迅速出动并控制嫌疑人;加强银警协作,及时沟通交换信息,提高输出性银行卡犯罪案件的侦破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瑞金市支行)

上一篇:如何理性看待农村信用社客户流失逐年加剧现象 下一篇: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