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刑诉法背景下提高证人出庭率

时间:2022-10-14 05:23:54

谈新刑诉法背景下提高证人出庭率

摘要:证人出庭作证对刑事诉讼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直以来证人出庭作证难是困扰司法实践活动的一大难题。新刑诉法明确了证人在特定情形下出庭作证义务等相关规定,缓解了我国证人出庭作证难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证人出庭率,有必要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新刑诉法相关规定的不足之处,探究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刑诉法;出庭作证;对策

作为刑事诉讼证据之一的证人证言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既有助于查明案件案件事实,也有利于庭审活动的公平公正,素来受到广泛的重视,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出现了“三难”,即通知证人到案难,到案后说实话难,再通知其到法庭上接受质证更难”“证人出庭率尚不足5%”。[1]证人出庭率低既有主观方面原因诸如法律意识淡薄、害怕打击报复、顾虑社会人际关系等,客观方面原因诸如证人权利义务不对等、证人保障及保护制度不到位等,新刑诉法中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有利于缓解了证人出庭难即出庭率低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一、 新刑诉法关于证人出庭作证规定的缺陷

1、 证人保护制度不健全。

(1)保护范围狭窄。

《刑诉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此处“近亲属”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保护主体除证人以外仅限于近亲属,范围未免过于狭窄。实践中, 可能遭遇打击报复的人不仅限于近亲属,如证人的孙子女或祖父母等,甚至还有可能是与其关系极为亲密的朋友。为了充分保护证人,应当扩大保护主体的范围。

新刑诉法规定,只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犯罪等严重犯罪案件的证人才能享受第六十二条的保护措施。以上犯罪在基层院管辖范围内的一审案件中并不常见,且现实中其他案件证人遭威胁、伤害的情况屡见不鲜,若其不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那出庭作证的概率必然下降。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证人,除了以罪名区分外,还应联系当地风俗、案件性质、案件情节等综合考虑。

()保护原因狭窄。

新刑诉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四类犯罪中作证的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时,公检法机关应当采取相关保护措施,据此,财产安全存在隐患不在保护范围之内。笔者认为,证人本人财产权、名誉权、人格权的安全都与其利益息息相关,若犯罪嫌疑人利用关系对证人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如某公司老板为某受贿案证人,犯罪嫌疑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关系网对其公司贸易刻意刁难,影响正常交易;又如,散布谣言,肆意毁损证人的人格、名誉,则证人出庭作证必然有所顾虑。

(1) 保护部门分工不明确。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承担保护证人的职责,但新刑诉法及司法解释均未明确分工。在司法实践中公检法保护证人大多出于办案需要,彼此这间缺乏沟通衔接,可能会出现保护空档。[]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具体如何保护证人,相关司法解释也没有详规定细则。

、 证人保障制度不健全。

新刑诉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同级财政保障“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同时规定“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法律虽然给予证人一定的保护,但是具体操作中还存在问题:(1)当地方同级财政无法保障时该由谁支付补助费用;()单位如果克扣工资应当承担何种法律后果,同级财政是否应当给予其误工费。

二、 提高证人出庭率的相关对策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意识

意识支配人的行动,为使证人配合出庭作证,增强其法制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单位等可以定时组织学习有关普法教育的文件、文章,如法官、检察官等可以任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村长等,以案释法,让公民置身于法律文化的氛围中;学校中还可以多组织模拟法庭,并邀请非法律专业的同学旁听,扩大受众范围;城市政府或农村村委会可以举办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竞赛,并由当地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发放奖励,以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公安、检察院、法院可以以短信温馨提式的方式向市民进行普法教育,如春节期间让市民们注意防抢防盗等。(下转第9页)研究之窗如何运用新媒体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发展如何运用新媒体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研究之窗如何运用新媒体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杨俊

(四川省乐至县人民检察院,四川 资阳 641500)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网站、论坛、贴吧、QQ、微博、飞信、微信等新型媒体不断推陈出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快捷、频繁。社会公众已学会并习惯用新媒体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许多重大事件与问题,因曝光而真相大白;一批重大贪腐案件,因网上举报被查处;也有一些小事,因处理不当,引起轩然大波。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作为,充分利用新媒体为检察工作服务。

一、利用新媒体构建现代管理新模式

新媒体的应用,改变了面对面交流、纸质流转等传统方式,我们应充分利于其信息传播快、沟通便捷、统计分析强等优势提高管理实效。一是实现办公现代化。不断完善内部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网络流转,让全体干警及时了解各项工作动态和工作任务,及时反馈各项工作结果,节省纸质文件传阅时间和纸张费用,提高执行效率。二是实现远程管理。通过网络、电话等现代媒体,及时掌握在外干警学习情况、工作进度和遵守纪律情况,及时处理各类事务,加强不同地点人员之间的分工配合。如针对党员流动性、分散性、自主性逐步增强的实际,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党员e家”、“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虚拟组织和平台,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党建管理网络,逐步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的目标。三是实现同步监督。利用系统软件,实现内部案件动态流程监督,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政法联网,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政法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增强检察监督的全面性、及时性。

二、利用新媒体开辟队伍发展新途径

新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是畅通渠道,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覆盖广、传播迅速等特点,通过公开招录,让更多热爱检察事业的优秀人才进入检察院。二是建立平台,加强学习互动。充分利用内网腾讯QQ、讨论微博、外网QQ群等载体,加强干警之间互动,与外单位人员的学习交流。利用新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快捷、及时获取知识,不断提升干警素质。三是强化沟通交流,营造积极进取氛围。针对新媒体时代下,年轻一代个性张扬,思想激进等特征,通过开通检察长信箱、讨论平台等形式,积极听取意见建议,加强引导和管理。四是发展专业的宣传、网评队伍。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对检察工作的挑战,培养专业宣传队伍,学习掌握新媒体应用相关知识,学会利用新媒体快速、便捷、海量的特性搜索信息,了解舆情;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中深层次意义;利用新媒体参与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

三、利用新媒体构建职务犯罪查办新格局

网络监督所曝光的腐败问题虽然是一种“负能量”,但及时查处之后往往会转变为“正能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检察机关查处腐败的决心。目前的网络举报还不规范,制度还未健全。应不断完善网络举报机制,规范线索收集、初查、反馈等程序,加强对故意诬告陷害的处理力度。通过整合电话举报、网络举报、网络舆情等信息源,不断拓宽了解社情民意渠道,及时发现线索,做到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及时公布职务犯罪查办动态,发挥新媒体在弘扬正义、鞭挞腐败、威慑犯罪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开辟反腐倡廉新领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四、利用新媒体畅通民意沟通新渠道

新媒体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传播方式更直接、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泛,有利于检察机关进行社情民意的汇集和判断分析,了解民情、汇集民智、解决民怨。一是建立官方网站,进行检察信息、检务公开、网上举报等。方便公众了解检察工作,将检察工作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检察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度。二是开通在线交流、QQ群、微博等即时互动平台,方便公众交流检察工作。及时将大量潜在、分散、合理的群众诉求提升为明确、集中、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三是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技术手段,以平等的身份与群众开展网络对话,说真话、说恰当的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疏导情绪。四是以“实事求是”的姿态面对突发性的负面舆情。本着“主动而不被动、坦言而不假言、交流而不交恶、回应而不回击”等原则,第一时间研究突发事件的性质、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态度诚恳、事实清楚、心平气和、有理有节地与媒体进行对话与交流,做到“快、准、诚”,努力变危机为机遇。五是正确对待和办理舆情关注案件。既关注舆情又不被舆情牵着鼻子走,虚心接受监督又不迎合,依法妥善办好案件,扬“正”去“负”,有效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六是完善各项机制。建立完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干预机制、跟踪反馈机制等,加强对舆情信息的追踪、回访、救助、落实及全程监控,确实做到网内有诺网外践行,网内民意网外落实。对网络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针对性地引导舆论,切实提升检察机关在透明、公开、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

五、利用新媒体宣传检察机关新形象

强化平等传播意识,加强检察网站、检察微博等自有媒体建设,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回应公众关切,妥善应对时代挑战。用群众易接受的方式,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话语权,把握主导权。一是精细化要求。树立创优求精的意识,深入挖掘精品,全力打造精品栏目、精品文章,力争更多有分量、有影响、有内容的优秀作品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各大网络平台,更充分地展示检察形象。二是良性化互动。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宣传部门的沟通交流。既要主动接受监督,为媒体发挥职能营造宽松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主动重要、权威信息,占据信息制高点,构建自己的媒体舆论场,在与新闻媒体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中增强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三是全面化报道。以“既做又说”的姿态对待检察工作宣传,要把对检察工作的正面宣传舆论工作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与有影响的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检察工作新成效。即使碰到某些负面突发事件,也能够凸显好的一面,引导公众朝着有利于检察工作的方向发展。四是平等化交流。面对比较激烈的网络舆论,要摆正位置,坦诚面对,科学分析网络舆情的性质,及时正确权威的信息,与关注事件者沟通对话,疏导群众情绪,负责任地处理和补正,以取得群众的谅解,避免事件矛盾升级。五是专业化培养。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强新闻宣传人才培养,除了会写文字报道,会新闻摄影,还要有采集和制作视频新闻的本领,成为新媒体时代检察宣传的开路先锋。同时,培养和使用一批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文字表达力、人气汇聚力的版主、优秀等“意见领袖”,对广大网民进行积极的正面舆论引导。

改变司法人员传统观念,提高办案素质。

在证据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应当培养司法人员鼓励证人出庭作证的意识,增强司法人员说服证人出庭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官本位”思想,改变自身形象,在办案中尊重证人、保护证人,进而赢得证人的信任,使证人更好地配合出庭作证。

3、细化完善新刑诉法相关规定

(1) 经济补偿

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方面有两点需要改进。

第一,在误工费的补偿上应当两种类型分类型:有工作单位的证人出庭作证,单位不能因证人作证扣发工资、奖金等,所在单位若执意克扣证人工资等,应当以妨碍司法之原由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没有工作单位的证人出庭作证,应根据其所在地的人均日收入水平计算给予经济补偿,并由证人的出庭作主所在地的财政运费此费用。

第二,证人经济补偿费用支出者法律规定是“同级财政”,当“同级财政”无能力负担该费用时,证人的经济补偿将是空头支票。因此,国家应当拨出专项资金支援贫困地区财政。当“同级财政”无力支付时就由财政部门将地方的预算及上半年决算等相关证明其经济能力的文件上报国家管理证人经济补偿援助费用的部门,由其审批核发,而且应当规定明确的审批期限,以防止出现拖沓了事的现象。

() 证人保护

在证人保护的法律规定中,有以下几点需要完善:

第一,扩大保护范围。新刑诉法只保障证人及近亲属的安全是不合理的,因为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还可能会牵连到与其有密切关系近亲属以外的人,应当扩大保护主体的范围,增加“与证人有密切关系的人”这一类主体。“与证人有密切关系的人”是概括性规定,需要司法人员根据案情的性质、情节以及与证人之间的密切程度判断。司法机关主动审查发现“与证人有密切关系的人”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当证人需要为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寻求保护时,应当主动向司法机关提出请求并说明情况,再由司法人员决定是否属于保护主体。

第二,增加保护原因。除了当人身安全面临危险时公检法机关应当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外,应当将证人本人财产权、名誉权、人格权的安全也纳入其中。

第三,明确保护部门的分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专门的证人保护计划和保护机构,我国可以借鉴以上国家的做法, 设立由中央财政负责支出管理的证人保护机构,专职保护证人,公检法三机关则在各阶段各司其职,协助配合。

三、结语

证人出庭作证难是我国一大司法困境,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大力宣传法制思想,也需要在证人保护的立法上逐步完善,更需要提高司法人员的整体素质,让公民从内心信任司法机关,积极主动出庭作证,保证诉讼程序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樊崇义:《证人作证制度实现三个方面的进步》,载《检察日报》,01年3月1日第03版。

[]姜保忠:《从幕后到台前——对完善证人作证制度的思考》,载《理论与探索》,007 年第4 期。

上一篇:需要为本的失独群体综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完善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诉讼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