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与实效性评价体系关系辨析

时间:2022-10-14 05:22: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与实效性评价体系关系辨析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对意识形态进行影响的活动,大学生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和实效性评价体系是对这一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体系,一个对象两种评价体系,二者概念和内涵存在统一、也存在差异,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在深层意义上也是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辩证统一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与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宏观定位

大学生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在讨论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二者的概念时,首先要弄明白它的定义。“评价”有名词和动词两个词性,做名词来讲,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做动词来讲,它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准则和价值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布鲁姆(Bloom)将评价作为人类思考和认知过程中的等级结构模型中最基本的因素,根据他的模型,在人类认知和处理过程的模型中,评价和思考是最为复杂的两项认知活动,他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和材料(material)等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他是运用标准(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我们注意到评价可以包括准确性评价、实效性评价、经济性评价、满意度评价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实效性评价是评价的一个内涵、一个分支。

评价体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我们可以从主体、客体、对象的角度来解析和理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与实效性评价体系的主体。这是一个“谁来评价”的问题,无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或者实效性评价体系都要有明确的主体,是指在评价体系、实效性评价体系和评价过程中起主观能动性的机构或者个体,目前国内所指无外乎相关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机构、科研机构、高校自身以及第三方测评机构。

大学生思政教育评价的客体或者说内容包括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教育原则、教育目标等政策方针类型的内容,也包括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和手段等教育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还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评价、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等终端内容。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则是对思政教育评价的客体依据一定的原则、标准、方法,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体系可以进而细分为目标体系、标准体系、方法体系和反馈机制四部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与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客体各有侧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把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认识和行为实践,以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操、高尚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为了考量高校是否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对教育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精确性、经济性的测评,也要包括教育结果的实效性和满意度;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则更加注重教育结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将教育要素、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工作特色等的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则更加具体,应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政治标准、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品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和行为习惯标准。

从宏观定位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与实效性评价体系在内涵上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前者的内容和涉及方面更加宽泛,后者则相对更加集中,目的性更强,总体上二者都是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与实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北大学史瑞根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有详细的表述:改革开放之前对这一问题研究处于起步阶段,20世界80年代中期进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人们开始运用教育测量、评价、统计分析,特别是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实际效果进行质的评价和量的估价活动,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概念;1989年贺忠强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学原理》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问题进行关注。不难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形成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体上说有从产生评价到关注实效性评价这一过程。

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开始尝试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具体化。有学者主张将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评价指标、过程教育指标和效果评价指标;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一步细化,主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四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2010年教育部思政司公布《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征求意见稿)的一级指标包括组织领导、主体队伍、课堂教学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条件保障、育人环境、特色项目;有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六体系设计,孙豫峰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必须涵盖管理部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等方面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对于实效性评价的指标包括以下主要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评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从思政教育系统各个环节的工作效果入手,即教育对象、教育者、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相对静态的,是教育过程所追求的效果,具化为政治标准、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品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和行为习惯标准。

从上述研究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和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和进展相对较早,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研究多集中在新世纪后,2010年以后则更多的关注新媒体等特定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实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同时二者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李世平发表的题为《关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和对策》的文章,在文章中李世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做了相当具体的阐述,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做为以后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调整和修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0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探索》中指出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与否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与实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生命线”工程,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对公民道德素养的养成有重大意义,各级各地各行业都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地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轨道进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运作,高校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效果会客观呈现,评价结果的好坏给教育主体带来了外在的压力,同时更加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这种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双重驱动能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能够增强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一定程度上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的质疑,增加了受教育者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创新发展,以增强实效性为目的导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也就是以求真务实解决学生的难题为导向、以社会环境和要求为导向,也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评价体系创新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要求进行实效性评价体系构建,实效性评价体系促进和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发展,只有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实现大学生素质的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的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 李守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2] 史瑞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山西:中北大学,2010.

[3] 蔡海生,邱隆云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报,2005(1).

[4] 乔永忠.论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建构[J].法制与社会,2007(5).

[5] 孙豫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创新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2).

作者简介:王春柳(1975- ),男,浙江温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王慧芳(1984- ),女,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一篇:如何利用网络热点话题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下一篇: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