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汇款渠道”玩猫腻

时间:2022-10-14 03:57:49

警惕“汇款渠道”玩猫腻

在国际支付中,汇款渠道不同往往会带来延期收汇,这就给国际贸易中的不法分子巧设圈套,诱骗货物提供了可能。

在一次展销会上,深圳精益公司与美国K&F公司签订了一批价值80万美元的五金工具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货物分批装运,每批出口货物的数量及规格以买方的详细订单为准;货款支付方式为买方下订单时先T/T预付该订单总额的30%,其余的70%采取D/A90天支付。

为考察对方的实力,精益公司业务员专程赴美拜访了K&F公司,亲自看过该公司的几个大仓库及办公楼。根据该公司的规模,精益公司业务员认为是一家大公司,基本上可以接受以上支付方式。但为规避收汇风险,精益公司在执行合同前,还是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此合同项下的短期出口信用险,保额为25000美元。

不久,K&F公司发来了第一份订单,总值14000多美元,并告知请抓紧备货,且已T/T汇出了该单项下30%的订金。紧接着精益公司又收到K&F公司传真发来的银行汇款单,但该单上的银行印鉴却模糊不清。但因所订商品均为大路货,为确保按时装运,精益公司便开始备货。

货备起后,精益公司却迟迟未收到K&F公司的T/T汇款。为此,精益公司几次去电查询,K&F公司则答复:款项确实已按时汇出,不能按时收到的原因可能是中美双方的汇款渠道不同,即汇出银行与中方银行无直接业务联系,要通过其他银行中转。

拖了一个多月后,精益公司终于收到K&F公司第一批订单项下30%的T/T货款,接着精益公司便报关出运和制单结汇。

此后不久,K&F公司又接连发出该合同项下的六七个订单,并告知全部订单的预付金,按订单金额的30%已分单号分批次寄出,并随后传真发来六七份银行汇款单,但汇款单上的银行印鉴仍与第一次一样模糊不清。同时,K&F公司还来电称市场销售情况较好,希望精益公司尽快交货,以免错过黄金销售时机。

这时,精益公司在对方的花言巧语下便放松了警惕,忽视了此种支付方式的收汇风险。在第一批出运货款尚未完全收回前,又连续出运了40多万美元的商品,直到第一批货款收汇到期时,才发觉K&F公司并没有按时支付。此时,精益公司便停止余下订单货物的装运,多次去电要求对方按期支付货款。而K&F公司却以当前业务量大、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请求延期支付货款,继续发货,并保证他们会尽快付清货款。

精益公司已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性,当回头清理对方的预付订金时,才发觉仅到账第一、二批小订单的一万多美元。接下来,精益公司又多次去电催付欠款,但K&F公司仍借口拖延,半年后则干脆不予答复。此时,精益公司已完全看出K&F公司的诈骗行为。经与我国驻美国商务处联系方知,此公司在美国名声极坏,已欠下美国国内许多公司的债务,更不用说国外公司的债务了。

无奈之下,精益公司只能委托保险公司通过美国ABC公司去追收欠款,但最终也被告知无法收回。这样,精益公司被K&F公司骗去40多万美元,虽然精益公司投保了买方信用险,但保险公司只能理赔保险额度内的金额,精益公司苦不堪言。

不难看出,K&F公司从一开始便设下圈套,利用所谓汇款渠道问题,造成汇款到达时间较长的现象,来骗取精益公司的信任,然后再利用第一批订单90天的付款账期,诱骗精益公司多次发货,以达到骗取大批商品之目的。而精益公司在急于出口的情况下,仅通过表面观察后就听信了对方,从而使对方轻易得逞。

其实,要防止此类骗术并不难。

首先,我们应在收到每批约定的预付款项后才能备货出运;同时,还应对D/A部分的收汇金额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

其次,我们还必须在保险公司审批的保险额度内出运,即出运金额不得突破保险公司所批准的金额,因为该险种保险公司规定,对于同一商人所审批的保险额度,在前一批安全收汇后可循环使用,若不能正常收汇,保险公司只在审批额度内理赔。

最后,当外商提出汇款渠道问题时,我们可要求外商在当地的中国银行汇出。若当地无中方银行,也可国内的中国银行洽商,请他们告知外商所在地与中国银行业务关系较好的银行,通知外商去这样的银行汇款,或请外商去国际各大银行或他们的分支行汇款。这样,我们不仅收款较快,而且在出现问题时也便于查询,防止不必要的出口损失。

上一篇:英国吸引外资呈持续增长 下一篇:秘鲁:投资拉美新“启航”